霍州觀音廟

霍州觀音廟

位於山西省霍州市趙家莊東南。該廟是集儒道釋三教於一體的寺廟建築。廟中土地殿規模雖小,始建於宋代,三聖殿、山門、觀音殿、過街閣樓、文昌閣等均創建於元、明時期。觀音廟院坐北朝南,總體布局為兩條平行軸線。其東軸線為一進院,軸線上分布有山門、三聖殿,東側有廂房、廊屋、耳殿,東南角二層有文昌閣。

基本信息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霍州觀音廟霍州觀音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山西省
霍州觀音廟VI-411

簡介

霍州觀音廟(第六批國保)
建於明初觀音廟戲台,保存完好,但已經開始破損建於明初觀音廟戲台,保存完好,但已經開始破損

時代:元至清
地址:霍州市趙家莊村
觀音廟坐北朝南,總體布局為兩條平行軸線,東軸線為一進院,軸線上分布有山門、三聖殿、東側有廂房、廊房、 耳殿。西軸線為兩進院,中軸線上分布有元代過街閣樓、觀音 殿,軸線兩側分布有廊屋。廟院南北總長47米,東西寬43米, 占地面積202l平方米,現存為元、明、清建築。
霍州觀音廟位於山西省霍州市趙家莊東南。該廟是集儒道釋三教於一體的寺廟建築。廟中土地殿規模雖小,始建於宋代,三聖殿、山門、觀音殿、過街閣樓、文昌閣等均創建於元、明時期。觀音廟院坐北朝南,總體布局為兩條平行軸線。其東軸線為一進院,軸線上分布有山門、三聖殿,東側有廂房、廊屋、耳殿,東南角二層有文昌閣。西軸線為兩進院,軸線上分布有過街閣樓、戲台、過殿、觀音殿(分正殿和東西配殿),軸線西側分布有廊屋。三聖殿與觀音殿之間建有土地殿。
霍州觀音廟霍州觀音廟

廟院南北總長47米,東西寬43米,占地面積2021平方米。現存有宋、元、明、清不同時期大小殿八座,均為筒瓦硬山頂式建築,琉璃瓦脊。西軸線正南元代過街閣樓坐北朝南,全木結構,底為柱廊式過街通道,上鋪木板,設柵欄,神龕台基。樓頂為重檐歇山頂,琉璃剪邊,灰瓦覆蓋。頂部正吻題“昊川雄鎮”四字,閣樓梁架多為元代遺構。閣樓北側連建戲台“賽蜃樓”,為明初建築。霍州觀音廟內原塑像被毀,1995年、1998年重新雕塑農曆六月十九廟會亦已恢復。 霍州觀音廟位於山西省霍州市趙家莊,是集儒道釋三教於一體的寺廟建築。觀音廟始建於宋代,其中三聖殿、山門、觀音殿、過街閣樓、文昌閣等均創建於元、明時期。觀音廟院坐北朝南,總體布局為兩條平行軸線。其東軸線為一進院,軸線上分布有山門、三聖殿,東側有廂房、廊屋、
..
耳殿,東南角二層有文昌閣。西軸線為兩進院,軸線上分布有過街閣樓、戲台、過殿、觀音殿(分正殿和東西配殿),軸線西側分布有廊屋。三聖殿與觀音殿之間建有土地殿。 廟院南北總長47米,東西寬43米,占地面積2021平方米。現存有宋、元、明、清不同時期大小殿八座,均為筒瓦硬山頂式建築,琉璃瓦脊。西軸線正南元代過街閣樓坐北朝南,全木結構,底為柱廊式過街通道,上鋪木板,設柵欄,神龕台基。樓頂為重檐歇山頂,琉璃剪邊,灰瓦覆蓋。頂部正吻題“昊川雄鎮”四字,閣樓梁架多為元代遺構。閣樓北側連建戲台“賽蜃樓”,為明初建築。解放初,廟內塑像被毀,後於1998年重塑。
2006國務院公布觀音廟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霍州觀音廟——慈悲為懷善當先

我國封建社會2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宗教始終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首推當屬佛教。佛教成為善良,慈悲,有求必應的化身。通觀祖國大地,以觀音為主題而建立起來的廟宇比比皆是,位於霍州市趙家莊東南側的觀音廟便是其中的一處典型代表。
霍州觀音廟霍州觀音廟

2006年5月被定為第六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霍州觀音廟是集儒、釋、道為一體的典型的寺廟綜合建築。儒家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佛家講明心見性,即心即佛道家講返本歸真,清淨無為。三者乃殊途同歸,足見菩薩在大眾心目中的地位。此廟中土地殿規模雖小,但據歷史記載始建於宋代,三聖殿、山門、觀音殿、過街閣樓、文昌閣等均創建於元、明時期,後歷代屢有修葺。又可證明早在中國的古代,這種信仰已然紮根於老百姓的心底。
觀音廟院坐北朝南,總體布局為兩條平行軸線,符合了中國傳統的對稱理念。其東軸線為一進院,軸線上分布有山門、三聖殿,東側有廂房、廊屋、耳殿,東南角二層有文昌閣。西軸線為兩進院,軸線上分布有過街閣樓、戲台、過殿、觀音殿(分正殿和東西配殿),軸線西側分布有廊屋。其三聖殿與觀音殿之間建有土地殿。西北角留有便門,平時進廟多走此門,這是一座典型的正方形廟宇,其莊嚴肅穆可見一斑。廟院南北總長47米,東西寬43米,占地面積2021平方米。現存有宋、元、明、清不同時期大小殿八座,均為筒瓦硬山頂式建築,琉璃瓦脊。西軸線正南元代過街閣樓原為“彘川鎮河”神龕閣樓,坐北朝南,全木結構,底為柱廊式過街通道,上鋪木板,設柵欄,神龕台基。樓頂為重檐歇山頂,琉璃剪邊,灰瓦覆蓋。頂部正吻題記“昊川雄鎮”四字,閣樓梁架結構多為元代遺構。據大明嘉靖二十二年重修碑文記載:“……前樓一葺,形勢壯觀,東距霍山,西臨汾水,北有高崗之倚,南有平川之望,喬木巍峨,陰木華蓋,雖盛暑之時,涼風可以解吾心之慍,野景可娛吾目之歡,誠妥神之勝地,即郡廟之冠也。……”此閣樓確實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
..
明初,閣樓北側建起一坐南向北戲台,前為卷棚頂,用磚做基座。戲台與閣樓緊緊相依,渾為一體,組成戲台,名為“賽蜃樓”。此後,閣樓便作為觀音廟戲台的後台而用。從元代以後為歷代掌管水利部門占用,一直到解放初期,解放後為學校所占,用至1994年,1994年以來,由觀音廟義務保護小組管理。可以說這座閣樓歷盡世間滄桑,笑看人生百態,而始終屹立於廟宇中,似乎在等待,似乎在期盼。據村里老年人傳說,很早以前,晉中某縣一老者患病,久治不愈,忽一日一郎中模樣的人上門求飲造訪,並開方賜藥。家人問其何處人士,郎中稱霍州趙家莊村東南一大戶人家。不幾日,老者藥到病除,到霍州尋找救命恩人,在村里多方查尋,很多人都說沒有這一郎中。後來他到觀音廟中一看,郎中同藥師佛相貌幾乎一模一樣,老者頓悟,原來是藥師佛顯靈施治,隨即敬香跪拜,感激神靈。另傳,清代趙家莊有一位秀才名叫張三槐,多次應試不中,為專心攻讀,就住到廟中,整日閉門讀書修造。忽一日夜裡,觀音菩薩託夢於他說:“三槐啊,三槐,功夫不負有心人,你這樣刻苦用功,
..
定會金榜題名。”之後,他愈加用心苦讀,第二年果然考中舉人。為此,張三槐親自書贈“處囊脫穎”匾額一塊感恩菩薩,以表誠心。清末,趙家莊書法名家王忠憲題“賽蜃樓”三字匾立於戲台正額,畫家高瑾行為殿堂樑柱彩畫梅花、蘭草等,為觀音廟又增添了光彩。幾百年來,廟中香火興旺,相沿至今。解放初,廟內塑像被毀,直到1995年,由廣大信眾集資重塑觀音菩薩、眼光菩薩、送子菩薩、藥師佛、關聖帝君、玉皇大帝、利市仙宮、東海龍王、土地翁、婆、文昌帝君等塑像,1998年又雕刻漢白玉觀音菩薩像一尊,立於過殿,使觀音廟又恢復了往日的興旺景象。改革開放以來,六月十九廟會改為村委會和廟管組織共同籌辦,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政府部門還組織開展科技、衛生、文化“三下鄉”服務活動,廟會期間,學習農科技術的,看病問藥的,觀景看戲的,敬香還願的,經商做買賣的,摩肩接踵,車水馬龍,每年都有上萬人之多,已成為霍州傳統廟會、物資交流和“三下鄉”活動相結合的一大景觀。
一座觀音廟,寄託了多少人殷切的企望,多少人真誠的懺悔,多少人無限的遐想。它是一種依靠,一種信仰,潛移默化之中教人豁達大度,棄惡向善,助人為樂。

建築

觀音廟院座北朝南,總體布局為兩條平行軸線。其東軸線為一進院,軸線上分布有山門、三聖殿,東側有廂房、廊屋、耳殿,東南角二層有文昌閣。西軸線為兩進院,軸線上分布有過街閣樓、戲台、過殿、觀音殿(分正殿和東西配殿),軸線西側分布有廊屋。其三聖殿與觀音殿之間建有土地殿。西北角留有便門,平時進廟多走此門。廟院南北總長47米,東西寬43米,占地面積2021平方米。現存有宋、元、明、清不同時期大小殿八座,均為筒瓦硬山頂式建築,琉璃瓦脊。西軸線正南元代過街閣樓原為“彘川鎮河”神龕閣樓,座北朝南,全木結構,底為柱廊式過街通道,上鋪木板,設柵欄,神龕台基。樓頂為重檐歇山頂,琉璃剪邊,灰瓦覆蓋。頂部正吻題記:
觀音廟鐵獅觀音廟鐵獅
“昊川雄鎮”四字,閣樓梁架結構多為元代遺構。據大明嘉靖二十二年重修碑文記載:“……前樓一葺,形勢壯觀,東距霍山,西臨汾水,北有高崗之倚,南有平川之望,喬木巍峨,陰木華蓋,雖盛暑之時,涼風可以解吾心之慍,野景可娛吾目之歡,誠妥神之勝地,即郡廟之冠也。……”此閣樓確實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明初,閣樓北側起建座南向北戲台一座,前為卷棚頂,用磚做基座。戲台與閣樓緊緊相依,渾為一體,組成戲台,名為“賽蜃樓”。此後,閣樓便作為觀音廟戲台的後台而用。從元代以後為歷代掌管水利部門占用,一直到解放初期,解放後為學校所占用至1994年,1994年以來,由觀音廟義務保護小組管理。
相傳,農曆二月十九日為觀音菩薩誕辰日,九月十九日為觀音菩薩出家日,六日十九日為觀音菩薩成道日,每年逢這三個日子,四鄉八里信眾百姓,都要到廟中敬香禮拜,祈求神靈保佑平安,躬請菩薩賜子降福,尤其以六日十九日更為隆重,相延成俗,每年農曆六日十九便成了趙家莊觀音廟的傳統廟會。
觀音堂觀音堂

舊時,六日十九觀音廟廟會,均由諸“香首”負責籌辦,“香首”一般由三、五、七或九人組成。並規定,上下三代凡“遵紀守法,公道正派,為人正直,熱心公益,無私奉獻”者方可參加競選,擔當此任。而且擔任過“香首”者,譽滿鄉里,身價大增,男婚女嫁,經商務農均可得到四鄉八里村民的羨慕和青睞。廟會前後,由“香首”負責慶典活動的組織安排和費用開支及管理。廟會期間,一般都要在廟內戲台獻戲三天。(解放後移至村中劇院舉辦)六月十八日晚首場戲收鑼後,從子時開始,首先由“香首”燒頭爐香,後居士俗眾隨後敬香,直到二十一日,晝夜香火繚繞。俗傳求子祈福,求藥祛病,求學就業,有求必應,十分靈驗。而且每月初一、十五許願還願的善男信女獻香布施者終日不斷。
據村里老年人傳說,很早以前,晉中某縣一老者患病,久治不愈,忽一日一郎中模樣的人上門求飲造訪,並開方賜藥。家人問其何處人士,郎中稱霍州趙家莊村東南一大戶人家。不幾日,老者藥到病除,到霍州尋找救命恩人,在村里多方查尋,很多人都說沒有這一郎中。後來他到觀音廟中一看,郎中同藥師佛相貌幾乎一模一樣,老者頓悟,原來是藥師佛顯靈施治,隨即敬香跪拜,感激神靈。另傳,清代趙家莊有一位秀才名叫張三槐,多次應試不中,為專心攻讀,就住到廟中,整日閉門讀書修造。忽一日夜裡,觀音菩薩託夢於他說,“三槐啊,三槐,功夫不負有心人,你這樣刻苦用功,定會金榜題名”。之後,他愈加用心苦讀,第二年果然考中舉人。為此,張三槐親自書贈“處囊脫穎”匾額一塊感恩菩薩,以表誠心。清末,趙家莊書法名家王忠憲題“賽蜃樓”三字匾立於戲台正額,畫家高瑾行為殿堂樑柱彩畫梅花、蘭草等,為觀音廟又增添了光彩。幾百年來,廟中香火興旺,相沿至今,凡求子、求學、求財、祈福的信眾鄉民都要到廟中觀音殿、三聖殿或文昌閣敬香許願,祈求神靈保佑財運亨通,萬事如意。
..

解放初,廟內塑像被毀,直到1995年,由廣大信眾集資重塑觀音菩薩、眼光菩薩、送子菩薩、藥師佛、關聖帝君、玉皇大帝、利市仙宮、東海龍王、土地翁、婆、文昌帝君等塑像,1998年又雕刻漢白玉觀音菩薩像一尊,立於過殿,使觀音廟又恢復了往日的興旺景象。改革開放以來,六月十九日廟會改為村委會和廟管組織共同籌辦,內容也更加平富多彩,政府部門還組織開展科技、衛生、文化“三下鄉”服務活動。廟會期間,學習農科技術的,看病問藥的,觀景看戲的,敬香還願的,經商做買賣的,摩肩接踵,車水馬龍,每年都有上萬人之多,已成為我市傳統廟會、物資交流和“三下鄉”活動相結合的一大景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