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城鎮

霍城鎮是以油料種植為主的農業鎮,位於山丹縣城南43公里處,因漢代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安營紮寨而得名,南靠山丹軍馬場。地勢南高北低,中部平坦,東西為丘陵地。總面積184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共5180戶、21415人,2001年人均純收入2303元。

基本信息

概況

霍城原名黑城,1965年成立霍城人民公社,1983改名為霍城鄉人民政府,1999年6月撤鄉建鎮改名為霍城鎮人民政府。霍城鎮位於縣城東南45公里處,東靠大馬營鄉,南鄰軍馬三場,西與民樂縣民聯鄉相鄰,北與李橋鄉接壤,全鎮面積184.5平方公里,全鎮陡坡多,晝夜溫差大,平均海拔高度2380米,全年平均氣溫6℃,年日照時數2620小時,無霜期123天左右,年降雨230毫米。現有耕地8.99萬畝,常年播種面積8.7萬畝。其中,保灌面積3.52萬畝,人均1.56畝,山灘旱地5.18萬畝,人均2.3畝。至2007年,全鎮轄16個行政村,5284戶,105個社,22554人。

建基地,增收入,培育支撐發展的新產業

圍繞勞務、洋芋、油料、草畜和果品生產5個重點優勢產業,在做大做強做精做細上狠下工夫。

①依託勞務基地,做強勞務產業。

依託在張家港、花土溝等地已建成的8個勞務基地,充分發揮勞務能人的帶動作用,霍城鎮勞務輸出儘快向規模化、有組織、成建制方向發展。今年有近8000名勞動力到張家港、廣東、新疆、敦煌、青海等地務工。預計今年全鎮勞務輸出可達1.25萬人(次),勞務收入可突破4000萬元。

②依託龍頭企業,做精洋芋產業。

通過引進山丹瑞達公司、定西市種子管理站等產業化龍頭企業,簽訂洋芋制種訂單5000畝,商品薯種植訂單2.3萬畝,全鎮洋芋種植面積達2.8萬畝。擴大了劉莊、東關、西關三個洋芋澱粉加工廠的生產規模,支持西坡、新莊村做好了開挖3座洋芋窖的籌備工作,今年,全鎮洋芋儲藏能力可達1500噸,洋芋加工總量達到1000噸以上。

③依託養殖大村,做大草畜產業。

採取政府引導、農戶自願、村社動員、連片補助的辦法,建成了新莊養牛專業村、下西山養羊專業村,新扶持50頭牛以上的養牛大戶8戶,100隻羊以上的養羊專業戶42戶,以此輻射帶動其他各村養殖業的發展,初步實現草畜富民的目標。同時,支持下西山村能人投資50萬元,建起螃蟹養殖池一座,投入蟹苗100萬隻;支持東關村能人王林引進獺兔養殖技術,飼養量達到500隻以上,輻射帶動了周邊11戶農戶試養獺兔;支持東關村能人吳國成開辦養雞場,養雞2000多隻,已初見效益;支持上西山村致富能人羅永平投資50萬元建設螃蟹養殖池,已投放蟹苗10萬隻,預計10月底可上市銷售。

④依託油料協會,做優油料產業。

充分利用去年油籽大幅漲價的有利時機,組建油料產業協會,通過協會和鎮農技站引進推廣抗旱高產的雜交油菜品種,擴大油菜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把油料產業做優做強。

⑤依託優質雜果基地,做活果品加工產業。

利用退耕還林栽植林木已陸續掛果及下片各村均有果園的有利條件,組建果品運銷協會,為質優量大的杏子、李子、沙棘等果品開闢銷售渠道,把種植業效益儘快轉化為加工業效益,為解決退耕還林後續產業奠定基礎。

抓機遇,爭項目,打造帶動發展的新亮點

緊緊圍繞小城鎮、鄉村道路和節水渠道等關係民生和霍城長遠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進一步強化項目首位意識,緊盯政策機遇,在項目建設上力求取得新進展。

①實施小城鎮建設項目。

多方籌措資金,對集鎮和劉莊、新莊村的村莊建設進行了詳細規劃勘測,借清霍路建設的有利時機,對集鎮區1公里道路進行鋪油罩面,目前,準備工作已經就緒。通過上級部門專項資金支持,年內完成投資50萬元的霍城衛生院門診樓建設項目和投資29.4萬元的霍城派出所建設項目。完成了霍城綜合市場項目的可行性論證和上報,引資50萬元,利用霍城供銷社舊址新建物流中心,年底即可建成投入使用。

②大力實施村鎮道路建設項目。

在積極配合做好清霍路霍城段建設前期工作的同時,發動民眾整道路、清“三堆”,成效明顯。組織民眾出車2000多台(次),出工4000多個,拉運砂石料4800多方,修建過水橋8座。砂化改造村社道路36公里,整修巷道24條。

③實施節水渠道建設和人畜飲水工程項目。

由市扶貧辦立項投資30萬元的西達達壩2公里主渠和1.5公里支渠的建設項目正在建設。積極配合完成北台子水庫建設項目,西線人飲工程項目已完成10公里主管道開挖和回填,分支管道建設也正在同步進行,預計10月底可竣工。

抓規劃,培典型,建設整潔文明新農村

按照“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要求,加大規劃力度和抓規劃落實的力度,在側重抓好劉莊村新農村示範點和新莊村小康示範點建設的基礎上,掀起全鎮範圍內清理“三堆”,整治環境的高潮,使民眾生活環境有較大的改善。

①把握趨勢抓規劃。

按照“房屋有序、道路相連、排水暢通、人畜分居、文明整潔”的總體要求,立足於各村發展現狀,結合全鎮發展趨勢,邀請城建部門對劉莊、新莊等村優先進行規劃,帶動其他各村的建設規劃。

②因地制宜抓建設。

通過縣上的政策支持和幫扶單位的資金扶持,發動民眾投工投勞,拉沙備料,已完成甘泉新居650米的道路硬化工作,進村牌訪門正在建設,本月底可全面完工。按照前住宅後養殖的模式,採取幫扶單位幫一點,鎮政府投一點,民眾籌一點的辦法,在新莊村四社改建連片34戶的高標準寬裕型小康示範點,現完成住宅主體28戶,改造門面33戶,借清霍路建設機遇對該示範點600米主街道進行鋪油罩面,對道路兩旁綠化帶進行整修,配套推進改水、改廁、改廚、改圈工作,以此帶動其他各村新建小康住宅220戶,加快小康建設步伐。

③強化軟體抓提升。

發動民眾“清溝整路、清除障礙、清理垃圾”,整治草堆、糞堆、垃圾堆,開展“四旁”植樹,促進鎮村環境的“美化、淨化、綠化”,通過抓“三清”、整“三堆”、促“三化”,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各村清理“三堆”總計2.6萬方,鋪墊村社道路36公里,整修巷道24條,使鎮村環境面貌發生較大變化。

霍城鎮西關村商貿綜合住宅樓

霍城鎮西關村位於我鎮中心地段,交通便利。現有 9個社,574戶, 2210人,勞動力 1460人,耕地 6000畝,人均純收入4935元。 2010年, 西關村按照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著力實施“雙帶雙推”工程,按照鎮黨委、政府提出的“四抓、三修、一提高”的工作重點,制定了經濟強村、產業富村、商貿活村、文明興村的工作思路,在做強做大勞務、草畜、商貿、油料、洋芋五大產業的基礎上,依託西關村致富能力培養基地以新農村建設為總抓手,採取“能人帶動,重點先行、整體邁進”的有效措施紮實推進工作進程,目前各項工作開局良好進展順利。 西關村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改變原市場南樓因嚴重受損而無法正常使用的現狀,於今年五月份開始動工拆除舊樓,投資 600萬元修建建築面積 6000平方米,磚混結構(帶地下室一層)的上宅下店商貿住宅樓一棟,屆時入住農戶 40戶,商鋪22間。該樓是 由我鎮居民自籌資金修建的第一棟商貿住宅樓,它的開工建設,標誌著我鎮新農村建設又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屆時形成的以商貿綜合住宅樓為中心的市場商貿圈將有效拉動 我鎮商品流通、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產生一定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加快我鎮小城鎮建設和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