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

根據凱恩斯的理論,要確保經濟穩定,政府要審時度勢,主動採取一些財政政策,即變動支出水平或稅率以穩定總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價穩定的充分就業水平。當認為總需求非常低,出現經濟衰退時,政府應通過削減稅收、降低稅率、增加支出或雙管齊下以刺激總需求,即採取擴張性(膨脹性)財政政策。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在於實際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限制因素的制約了需求管理作用的發揮。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政府制定巨觀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不只是凱恩斯主義,而且還有貨幣主義。

需求管理政策介紹

(1)需求管理是通過調節巨觀經濟的總需求來達到一定政策目標的巨觀調控的方式。其理論基礎是凱恩斯主義國民收入總需求法定論。依照凱恩斯主義理論,經濟出現蕭條的關鍵在於總需求不足,解決巨觀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問題也應借用於總需求管理政策。

(2)總需求管理政策的目標一般認為是充分就業、價格穩定、經濟持續均衡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在封閉經濟中,短期內則主要是實現充分就業和價格穩定。

(3)實現既定的巨觀經濟政策目標,可以借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實現。

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政策

(4)總需求管理的政策也存在著一系列的限制條件。1)經濟態勢和程度判斷方面的困難;2)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時滯;3)巨觀經濟政策作用的不確定性。不過,儘管西方的需求管理政策並非萬能的,但不可否認它對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有一定的作用。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借鑑這些理論和政策將是有益的。

管理局限

(1)需求管理並不很成功,旨在穩定的經濟的政策使得經濟波動更為頻繁;

(2)長期增長率並不高,人們認為這是政府只注重短期需求管理的結果;

(3)持續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惡化使得政府不得不採取貨幣貶值政策;

(4)菲得普斯曲線表明的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的交替關係不復存在,代替它的是高失業和高通貨膨脹並存的“滯賬”局面。

產生原因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在於實際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限制因素的制約了需求管理作用的發揮。首要的制約作用是時滯。政府認識總需求的變化,制定政策以及政策發揮作用,都需要時間。其次是不確定性。實行財政政策,政府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不確定性:一是乘數大小難以準確地確定;二是從制定政策開始到實現預定目標時間內,總需求特別是投資可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從而導致最初的決策失誤。最後,外在的不可預測的隨機因素的干擾,也可能導致需求管理政策達不到預期效果。

發展

在上述背景下,許多西方國家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思想開始轉變。許多經濟學派也開始在理論上否定了凱恩斯主義的觀點。其中,以貨幣分析見長的貨幣主義率先發難。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政府制定巨觀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不只是凱恩斯主義,而且還有貨幣主義。通常,保守的政黨傾向於貨幣主義,而其他的政黨則側重於套用凱恩斯主義。

總需求管理政策的目標

1)加大財政支出的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強對公共領域的投資
(2)在地方財政收支壓力增大背景下,債務置換是穩增長、防風險的重要舉措
(3)通過發行政策性金融債券和推廣PPP模式,發揮其他輔助性的財政政策作用

管理方法

1)減稅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2)充分發揮積極財政政策在促進企業創新中的作用
(3)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矯正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4)用好積極財政政策,促進收入分配調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