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偏好相似論

der)提出。 The-ory Trade)。

(Theory ofDemand Preference Similarity)瑞典經濟學家林達爾(S.B.Linder)提出。認為國家之間需求格局相同在工業品國際貿易上起著重要作用。認為,工業生產初期是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一旦國內市場大到可以使工業得到規模經濟和競爭的單位成本時,該工業在國際市場上就具有了競爭能力,可以出口。由於該產品是為滿足國內市場喜好和收入水平而生產的,故該產品較多的是出口到那些收入水平、喜好相類似的國家。這些國家需求偏好越相似,則它們之間的貿易可能性也越大。比如,美國生產的電冰櫃、汽車等產品主要是用以滿足美國的市場需要,在設計產品的規格時考慮了美國的收入水平、家庭結構和消費習慣,所以美國產品將出口到那些需求偏好和美國相似的國家。另一方面,一國的消費偏好和人均收入是直接相關的。所以,人均收入越相似的國家消費偏好越相近,產品的相互適應性就越強,貿易交往也就越密。推而廣之,人均收入的提高使一國的代表性需求往奢侈品轉移,促使生產者改進供應奢侈品的技術,奢侈品生產的增加將超過本國需求的增長,從而使該國有可能出口奢侈品並降低其價格。由於這種理論把需求偏好的變化和收入水平的變動聯繫在一起,所以又被稱為“收入貿易理論”(Income The-ory of Trad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