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測量技術

電氣測量技術,由科學出版社於2003年1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介紹了測量與測量系統所必需的基礎知識,然後對電氣參數、電路參數和磁參數的測量進行了重點闡述,並突出了數位化、微機化的測量方法。書中還對代表未來測量儀器發展方向的虛擬儀器及開發語言做了簡要介紹。最後從實用的角度出發介紹了在電力系統中常見干擾的來源與相應的抑制措施。本書可作為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及相關專業本科生的數學用書,也可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生閱讀參考。

目錄

第1章 測量與測量系統的基礎知識

1.1 測量

1.1.1 測量與測量方法

1.1.2 測量過程

1.1.3 測量方法

1.2 測量單位及測量基準

1.2.1 單位及單位制

1.2.2 電學量具

第2章 測量誤差及其分析

2.1 測量誤差基本概念

2.1.1 測量誤差的幾個名詞術語

2.1.2 測量誤差的表示

2.1.3 測量誤差的分類

2.1.4 有效數字

2.2 系統誤差的消除

2.2.1 從產生系統誤差的來源上消除

2.2.2 利用修正的方法消除

2.2.3 利用特殊的測量方法消除

2.3 隨機誤差的處理

2.3.1 隨機誤差的統計特性和機率分布

2.3.2 隨機變數的特徵參數

2.4粗大誤差的剔除

2.4.1拉依達準則

2.4.2 格羅布斯準則

2.5 測量結果誤差的估計

2.5.1 直接測量結果的誤差估計

2.5.2 間接測量結果的誤差估計

2.5.3 已定系統誤差的合成

2.5.4 測量結果的表示

2.6 數據處理舉例

2.7 微小誤差準則與比對標準的選取

2.7.1 微小誤差準則

2.7.2 比對標準的選取

2.8 誤差分配與最佳測量方案的確定

2.8.1 誤差分配

2.8.2 最佳測量方案的確定

第3章 測量系統的基本特性

3.1 概述

3.2 測量系統的靜態特性

3.2.1 靜態特性的獲得

3.2.2 靜態特性的基本參數

3.2.3 靜態特性的質量指標

3.3 測量系統的動態特性

3.3.1 測量系統的數學模型

3.3.2 常見測量系統的數學模型

3.3.3 測量系統的動態特性參數

3.3.4 系統特性參數、動態誤差與信號頻率的關係

3.4 測量系統的組建的基本原則

第4章 信號的檢測與變換

4.1 感測器

4.1.1 感測器的定義

4.1.2 感測器的組成

4.1.3 感測器的分類

4.1.4 感測器的一般特性

4.2 變送器

4.2.1 電量變送器

4.2.2 非電量變送器

4.3 前置放大器

4.3.1 測量放大器

4.3.2 程控放大器

4.3.3 隔離運算放大器

4.4 量程變換

4.4.1 脈衝分壓器

4.4.2 量程變換

4.5 自動定標電路

4.6 模擬信號的離散化和量子化

4.6.1 連續量的離散化

4.6.2 連續量的量子化

4.6.3 連續量的離散化和量子化

4.7 模擬數字轉換器A/D

4.7.1 A/D轉換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4.7.2 逐次比較型A/D轉換器

4.7 3雙積分型A/n轉換器

4.7.4 並行轉換型A/D轉換器

4.7.5 並行接口和串列接口的A/D轉換器

4.8 D/A轉換及其套用

4.8.1 D/A轉換器的分類·

4.8.2 D/A轉換器的基本表達式

4.8.3 D/A轉換器的技術參數

4.8.4 典型集成晶片.AD667簡介

4.8.5 D/A轉換器的套用舉例

4.9 v/F、F/v變換器

4.9.1典型變換器.5 GVFC32v(F/V)

4.9.2 F/v變換器

4.10採樣保持電路

4.11 微型計算機的數據採集系統

4.11.1 設計原理

4.11.2 A/D通道的幾種結構形式

第5章 虛擬儀器及開發語言

5.1 虛擬儀器

5.1.1 虛擬儀器的基本概念

5.1.2 虛擬儀器的特點

5.1.3 虛擬儀器的發展現狀

5.1.4 虛擬儀器的構成

5.2 虛擬儀器開發語言——LabVIEW簡介

5.2.1 LabVIEW的特點

5.2.2 使用LabVIEW開發虛擬儀器的基本方法

5.2.3 前面板及其設計視窗

5.2.4 流程圖及其編輯視窗

5.2.5 各種模板的功能

5.3 虛擬儀器開發語言——LabWindows/CVI簡介

5.3.1 LabWindows/CVI的特點

5.3.2 使用LabWindows,/CVI開發虛擬儀器的基本步驟

5.4 虛擬氧化鋅避雷器泄漏電流帶電檢測儀的設計

第6章 信號分析與處理

6.1 傅立葉級數

6.1.1 傅立葉級數的數學基礎

6.1.2 傅立葉變換公式

6.1.3 離散傅立葉變換公式

6.2 頻譜混疊與採樣定理

6.2.1 採樣定理

6.2.2 避免混疊的措施

6.3 頻譜泄漏及其抑制措施

6.3.1 時域有限化與頻譜泄漏

6.3.2 泄漏的抑制措施

6.4柵欄效應

6.5 DFT參數的選擇

第7章 電氣參數的測量

7.1 頻率、周期和時間間隔的測量

7.1.1 頻率的計數法測量

7.1.2 周期的計數法測量

7.1.3 時間間隔的計數測量

7.2 相位的測量

7.2.1 相位-頻率轉換器原理

7.2.2 相位測量的誤差

7.3 電壓、功率和電能等的測量

7.3.1 交流電壓的測量

7.3.2 功率和電能的數位化測量

第8章 電路參數的測量

8.1 電阻的測量

8.1.1 比例運算器法

8.1.2 積分運算器法

8.2 電容的測量

8.2.1 恆流法

8.2.2 比較法

8.3 電感的測量

8.3.1 時間常數法

8.3.2 同步分離法

第9章 磁測量

9.1 概述

9.1.1 磁測量的任務

9.1.2 磁量具

9.2 基本磁規律和磁單位

9.2.1 基本磁學量

9.2.2 磁場的基本定律

9.2.3 磁路定律

9.2.4 磁單位

9.3 物質的磁性及分類

9.3.1 物質按磁性分類

9.3.2 鐵磁物質的磁化

9.3.3 鐵磁物質的分類

……

第10章 干擾與抑制

參考文獻

序言

本書是按照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電氣測量技術課程的教學大綱編寫的。計算機技術、數位訊號處理技術和新型感測器技術的發展,給傳統的電氣測量技術注入了大量的新內容,生產實際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需要,也促使了原有的電氣測量技術課程在體系上和內容上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我們編寫了新的電氣測量技術講義,並在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本科生中已使用數屆,反映較好。本書正是根據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並在吸收了國內外同類教材優點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

本書共分10章,第1、2、3章主要講述測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有關單位;測量誤差的分配和合成;正確選用儀器和組成合理的測量系統的方法。第4章介紹感測器的基本知識和調理電路。第5、6章介紹目前最熱門的具有智慧型性質的虛擬儀器及開發語言和部分有關信號分析與處理的知識。第7、8、9章講述電和磁的測試基礎,即電氣參數、電路參數和磁參數的測量。第10章講述干擾的來源、傳播與常用的抑制干擾的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