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2003

出版社: 另起爐灶 15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月1日)
平裝: 36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208051356
條形碼: 9787208051355
尺寸: 23.1 x 16.9 x 1.7 cm
重量: 540 g

作者簡介

衛西諦: 影評人,西祠“後窗看電影”版主,主編有《為希區柯克尖叫》,《電影+2002》、《後窗看電影》等書。

內容簡介

2003年與2002年相比,國內電影徒增了許多熱門的話題,電影圖書也出現“電影館”和“電影眼”系列的引進版。而《電影+2003》與《電影+2002》相比,則增添了紀錄片單元和幾個海外作者。變化乍看起來很平淡,內中卻有諸多不足為外人道的掙扎和艱辛。這套書在每年編撰至半時往往是最痛苦的時間,在百餘篇影評中尚有一半未完成,而時間總是伴著新誕生的電影流逝,在那段日子《電影+》成為許多主創者的夢魘,甚至形成某種悲壯氣概一一這是在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這裡要感謝網際網路,將遠在美國,法國、日本與國內三四個城市的作者聯繫到一起,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編撰過程成為我最親密的朋友,儘管其中有些人素未謀面:而我一直認為《電影+》非“朋友”這個集體不能完成。

媒體評論

另起爐灶——中國電影之我見
另起爐灶
各國電影各懷希望與失落。去年,英國的最大電影投資者-電影四頻道倒閉了,伊朗人重在思考政教分離的世俗制度,洪森放棄影像記憶在講改革開放和向前看,而他的老百姓在砸泰國大使館;恐怖主義繼續抬升電視而改變大家對好萊塢動作片的期待:一些南美洲的青年才俊選擇到歐洲工作,一些亞洲才俊也到歐洲工作,中國國產片的產量重新回到140部,但80%以上電影院裡根本沒有看到,官方民間都在開會試圖解決問題。
中國電影到處銹跡斑斑,繼續著黑鐵時代手工操作對付不鏽鋼自動化生產線的噩夢。DV曾經是一個直接過渡到塑膠時代的夢想。精品戰略的崩潰如同一聲嗚咽,因為它從來沒有響亮過,這裡面浪費的巨額財富可都是公共領域內的,就是說你我本來都有一份。民間資本像潮水一樣湧來涌去。美國電影的片頭第一幀畫面老是那幾家大公司的商標,挺煩人的,可咱們影片的片頭永遠是紅底白字的許可證,充分證明官方很多人說這幾年出的電影書籍更像是看碟指南。碟片的發展是另起爐灶。早年VCD時代,老文化青年感慨:要沒了這個我還有什麼文化生活?後來從美國回來的MBA發現,中國市場的新現實足以前找不開零錢去買一包煙,現在去買一張碟。為什麼要另起爐灶?因為主渠道不通暢,甚至,費了很多錢打造的主渠道上空蕩蕩的,根本沒有跑來跑去的汽車。為什麼?進出汽車的檢驗權一直被官僚機構壟斷,檢驗標準和資格一直模糊,渠道搭起來足擺樣子的,寧缺毋濫,結果高速公路上長草。
另起爐灶更明顯的事實是地下電影。你不帶我玩,我只好自己玩:不讓我到你家門口玩,我只好到別人家門口玩;不讓耍大刀片子,只好耍小木棍。另起爐灶的另一個事實是包括《電影+2003》在內的電影刊物和書籍。我們是否看得到正式的對電影的總結?要知道,那樣的總結每年都有一堆人花著國家的錢在做,電影年鑑、年度報告、通氣會、展望會、北京放映,等等等等,讀者你看過嗎?沒看過吧?編那些東西的人自己都不看,要求他們編的人也不看,編出來書店和報亭也見不到,跟長著草的高速公路一樣。所以要另起爐灶。分家。承認事實中早已存在的獨立。以其他的方式總結電影,攤開希望和尷尬,叫賣國貨和洋貨,融五湖四海於一爐,集三個世界於一書。
《電影+2003》另一個喜憂參半的特點是嚴肅。值得高興是因為它遠高於讀碟手冊,野心龐大,評論嚴肅,作者多樣但保持著相當高的文字和文化水平。這也正足可能引起擔心的,因為目前電影書籍的閱讀者可能並沒有完全準備好接受如此嚴肅地來討論大部分他們沒有看過的作品,而且大部分作品在可見的未來也不一定有碟出世。我個人在今年的這份單子中看過的有16部,不知算多算少?
所以一方面要保持閱讀的樂趣吧,另一方面指望該書不是讀碟指南而是出碟指南。
希望這另外搭起的爐灶明年還有《電影+2004》。——張獻民

目錄

光明未來
美國榮耀
芳心別處
卡拉是條狗
剩餘部分
大衛·戈爾的一生
塵世之間
再見,列寧!
無我生活
惡之花
我的兄弟
盲井
亞歷山德拉的計畫
不贊成,不反對
青之炎
電話亭
卡蘭迪魯
明日走好運
機動部隊
殺人的記憶
15
那一天
黑客帝國:重裝上陣
雷奧,遨遊巨人世界
下午五點
來與去

明日天涯
大象
重建
游泳池
狗鎮
美麗的青春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