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計算機組成原理

電子計算機組成原理

《電子計算機組成原理》是由蔣本珊編著,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發行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此次修訂基本保留了原書的框架,除刪去了原書的第11章外,其他章節的次序沒有變動。目前全書共10章,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單機系統的組成原理和內部工作機制。與原書相比,此次在內容上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刪減和更新,以適應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現狀,同時也迎合了目前教學時數減少的需要。

目錄

第一章 概論

1.1 電子數字計算機與存儲程式控制

1.2 計算機的類型和套用

1.3 計算機系統的硬體組成

1.4 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

1.5 計算機的工作過程和主要性能指標

第二章 計算機中數據信息的表示

2.1 進位計數制

2.2 帶符號數的表示

2.3 數的定點表示與浮點表示

2.4 字元數據的表示

2.5 十進制數串的表示

2.6 數據校驗碼

第三章 計算機中的邏輯部件

3.1 組合邏輯電路

3.2 時序邏輯電路

3.3 匯流排電路

3.4 可程式邏輯器件PLD

第四章 指令系統

4.1 指令格式

4.2 定址技術

4.3 堆疊與堆疊操作

4.4 指令類型

4.5 指令類型的發展

第五章 運算方法和運算器

5.1 定點加減運算

5.2 補碼的溢出判斷

5.3 帶符號數的移位運算和捨入操作

5.4 基本運算的實現

5.5 定點乘法運算

5.6 定點除法運算

5.7 規格化浮點運算

5.8 十進制整數的加減運算

5.9 邏輯運算及其實現

5.10 運算器的基本組成與實現

第六章 主存儲器與存儲體系

6.1 存儲器的基本概念

6.2 半導體隨即存儲器

6.3 半導體唯讀存儲器

6.4 半導體存儲器的組成與控制

6.5 提高存儲器性能的技術

第七章 CPU組成

7.1 控制的基本概念

7.2 時序系統與控制方式

7.3 CPU的總體結構

7.4 加速指令的執行方法

7.5 微程式控制原理

7.6 組合邏輯控制器的設計

7.7 微程式控制器設計

7.8 操作員控制台的功能

7.9 典型CPU介紹

第八章 輔助存儲器

8.1 數字磁記錄原理

8.2 硬磁碟存儲器

8.3 軟磁碟存儲器

8.4磁帶存儲器

8.5 光碟存儲器

第九章 輸入/輸出設備

9.1 外部設備概述

9.2 鍵盤輸入設備

9.3 其他輸入設備

9.4 印字輸出設備

9.5 顯示設備

9.6 漢字處理設備

第十章 輸入輸出系統

10.1 主機與外設的連線

10.2 程式查詢方式及其藉口

10.3 中斷系統

10.4 中斷傳送方式及其藉口

10.5 DMA方式及其藉口

10.6 通道控制方式

10.7 輸入/輸出處理機

10.8 匯流排技術

10.9 典型可程式接口晶片介紹

十一章 計算機系統的發展

11.1 精簡指令計算機RISC

11.2 高檔微型機算計工作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