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分析法

電化學分析法

電化學分析法(electrochemical analysis),是建立在物質在溶液中的電化學性質基礎上的一類儀器分析方法,是由德國化學家C.溫克勒爾在19世紀首先引入分析領域的,儀器分析法始於1922年捷克化學家 J.海洛夫斯基建立極譜法。通常將試液作為化學電池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據該電池的某種電參數(如電阻、電導、電位、電流、電量或電流-電壓曲線等)與被測物質的濃度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而進行測定的方法。

簡介

電化學分析法(electroanalytical methodes)是儀器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是根據溶液中物質的電化學性質及其變化規律,建立在以電位、電導、電流和電量等電學量與被測物質某些量之間的計量關係的基礎之上,對組分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儀器分析方法,也稱電分析化學法。

主要方法

電導分析法

電極電位測量體系電極電位測量體系

以測量溶液的電導為基礎的分析方法。有一下兩類:直接電導法:是直接測定溶液的電導值而測出被測物質的濃度。

電導滴定法:是通過電導的突變來確定滴定終點,然後計算被測物質的含量。

電位分析法

用一指示電極和一參比電極與試液組成化學電池,在零電流條件下測定電池的電動勢,依此進行分析的方法。電位分析法是一種通過測量電極電位來測定物質量的分析方法。如果能測定出電極電位E,則可求出該物質的活度或濃度。電極電位的測量需要構成一個化學電池,一個電池有兩個電極,在電位分析中,將電極電位隨被測物質活度變化的電極稱為指示電極,將另一個與被測物質無關的,提供測量電位參考的電極稱為參比電極,電解質溶液由被測試樣及其它組分組成。圖1.3是以甘汞電極作為指示電極的電位測量體系,依靠這種體系可以進行電位測量。包括:直接電位法和電位滴定法。

電解分析法

套用外加電源電解試液,電解後稱量在電極上析出的金屬的質量,依此進行分析的方法。也稱電重量法。

庫侖分析法

套用外加電源電解試液,根據電解過程中所消耗的電量來進行分析的方法。

極譜法和伏安法

兩者都是以電解過程中所得的電流-電壓曲線為基礎來進行分析的方法。這兩種方法統稱為伏安分析法。伏安分析法是指以被分析溶液中電極的電壓-電流行為為基礎的一類電化學分析方法。與電位分析法不同,伏安分析法是在一定的電位下對體系電流的測量;而電位分析法是在零電流條件下對體系電位的測量。極譜分析方法(Polarography)是伏安分析方法的早期形式,1922年由Jaroslav Heyrovsky創立。因其在這一研究中的傑出貢獻,1959年Heyrovsky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從六十年代末,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以及固體電極,修飾電極的廣泛使用以及電分析化學在生命科學與材料科學中的廣泛套用,使伏安分析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過去單一的極譜分析方法已經成為伏安分析法的一種特例

基本內容

電化學分析法原理圖電化學分析法原理圖

中文名稱:電化學分析法

英文名稱:method of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定義:根據物質的電化學性質確定物質成分的分析方法。

套用學科: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分析儀器(二級學科);電化學式分析儀器-電化學式分析儀器分析原理(三級學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