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介質與波

電介質與波圖書由作者亞瑟·馮·希佩爾編著,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電介質與波電介質與波
《電介質與波(影印版)》為世界著名材料科學家,已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亞瑟?馮?希佩爾為具有中等程度物理、電子與材料背景的大學理工科學生所寫的一本經典教材,內容涵蓋巨觀與微觀兩方面知識內容,前一部分主要討論電磁場在介質中傳播、反射以及波導、諧振腔與等效電路處理等基礎知識與套用技術,後一部分主要深入介質內部,以有效場、極化機理、原子分子結構等微觀機構與電磁回響聯繫等角度展開討論,也引申到鐵電與鐵磁材料。《電介質與波(影印版)》內容涉及物理、化學和電氣工程等諸多研究領域的知識要點,內容廣博,是電介質領域發展過程中難以逾越的一座里程碑式、具有永恆價值的重要著作。

作者簡介

亞瑟·馮·希佩爾(Anhurvon Hippel,1898-2003),德裔美國材料學家與物理學家,介電,鐵磁與鐵電材料和半導體材料研究的先驅,二戰時期雷達技術奠基人之一。1924年獲德國哥廷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36年起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從事高電壓氣體放電研究。1940年創立絕緣研究實驗室,該實驗室很快成為該領域最具有影響力的研究與教育中心。二戰時期同麻省理工學院輻射實驗室合作,與其同事開發了雷達技術。因其發現鈦酸鋇的鐵電與壓電性能而在學術界享有盛譽。上世紀五十年代他提出分子工程概念。1959年出版專著《分子科學與分子工程》一書,預測了納米分子器件製造的可能性。1977年他成為美國材料研究協會最高獎——馮·希佩爾獎的第一屆得主。該獎項以他的名字命名,獲得該獎標誌著在材料科學研究中取得了享譽國際的卓著成果。
姚熹,1935年生於中國江蘇蘇州。1957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機系,1982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固態科學博士學位。1957年至今在西安交通大學任教,1984年起任西安交通大學教授。1989年當選國際陶瓷科學院首批院士。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2年當選美國陶瓷學會會士。2007年因“在電子陶瓷科學和工程創新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圖書目錄

1.巨觀方法
0.緒論
1.復介電常數與復磁導率
2.極化與磁化
3.庫侖場偶極場
4.空間電荷場
5.電磁現象相互關係
6.麥克斯韋場方程
7.無界空間中的電磁波
8.維度與單位
9.不同參數系統對介質的描述
10.力
11.場能量與輻射
12.極化輻射
13.偶極輻射
14.邊界條件
15.菲涅爾方程
16.無損介質平面波的反射與折射
17.駐波
18.駐波法介質測量;干涉光學
19.趨膚效應
20.有損介質的反射與折射
21.導波
22.波導中的電磁場
23.短路波導中的介質測量
24.短路波導與諧振腔
25.場現象的等效電路
26.介質的集總電路等效
2.分子方法
0.緒論
1.分子極化機理
2.克勞修斯-莫索提-洛倫茲-洛倫茨方程
3.電子極化
4.反常色散與共振吸收
5.電磁輻射的若干方面
6.玻爾量子理論
7.波動力學
8.原子結構
9.電場中的原子;斯塔克效應
10.磁場中的原子;塞曼效應
11.原子能級圖
12.電磁場中的原子;量子力學色散公式
13.分子的構成
14.分子波函式與量子力學共振的概念
15.鍵能與雙原子分子的偶極矩
16.靜態介電常數與極性氣體的偶極矩
17.多原子分子
18.振動與轉向
19.氣體分子的電子、原子與取向極化
20.譜線的頻寬
21.微波波譜學
22.壓致增寬與德拜弛豫方程
23.莫索提災難與局域場
24.液體與固體的形成與結構
25.討論液體與固體中的取向極化的各種模型
26.壓電性
27.偶極矩、壓電性與晶體結構
28.鐵電性
29.順磁性與鐵磁性
30.鐵磁金屬與半導體
31.界面與空間電荷極化
32.電導與擊穿
附錄
A.問題與示例
1.巨觀方法
1.介電常數或磁導率實部與虛部的相互關係
2.退極化與退磁化
3.鏡像偶極子、鏡像力與電子發射
4.威爾遜雙極性雷雨雲
5.回旋加速器與電子感應加速器
6.麥克斯韋方程與電荷守恆
7.半導體中電磁波波長收縮
8.量綱分析
9.鐵氧體頻率回響特性的巨觀分析
10.電平衡和磁平衡
11.質譜儀
12.基於麥克斯韋方程的電磁場能量與其流向
13.電磁通量密度的邊界條件
14.干涉濾波器
15.微波光學
2.分子方法
1.康普頓效應
2.電子氣的等離子諧振與色散
3.電場中諧振子的波函式
4.克爾效應
5.法拉第效應
6.強電解質德拜-休克爾理論中的離子氣
7.基於昂薩格理論的極性液體中的偶極矩
8.弗蘭克-康登原理
9.玻恩品格理論與離子晶體的可壓縮性
10.玻恩-哈伯循環
11.金屬中基於經典理論的電導與熱導
12.空間電荷限制電流
B.矢量分析基礎
C.物理常量值
D.符號表
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