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石刻

雷州石刻

廣東雷州石料豐富,特別是青石。早在7000多年前生活在雷州半島大地上的先民已製造出石斧、石錛、礪石、敲砸器、穿孔石器、束腰石網墜等。開始有了輝煌燦爛而又奇特的石雕石刻文化。

簡介

廣東雷州石料豐富,特別是青石。早在7000多年前生活在雷州半島大地上的先民已製造出石斧、石錛、礪石、敲砸器、穿孔石器、束腰石網墜等。開始有了輝煌燦爛而又奇特的石雕石刻文化。

雷州石刻 雷州石刻
雷州石刻 雷州石刻
雷州石刻 雷州石刻
雷州石刻 雷州石刻

代表作品

雷州石刻 雷州石刻

石人、石像:知名度最高的是雷祖祠的千年石人。傳說,五代後梁開平四年(910),寇賊發符孟喜等在地方騷擾,鬧得雷州無寧日。欽差都知司馬陳襄圍剿征討,因朝廷官兵不熟悉情況,屢戰不勝。後來,陳襄虔禱雷祖,並於廟前張榜招兵。一夜,司馬陳襄夢見雷祖對他說: “我已收賊在廟前,化為石人”。黎明起視,果見四石人跪在廟庭,其中一個被殺了頭。雷州從此得以太平。據研究,這石人應是用來插彩旗用的,石人線條粗獷,手足戴環飾服裝簡樸,是研究古代百越族人的珍貴資料。同時,石人束腰有點像日本的和服,可看出中國當時與日本在文化上有來往。還有比這千年石人更悠久的是雷州市博物館收藏有漢代的一個裸體女石人,實屬罕見。此館還收藏有明代的一個將士模樣的石人。據民國《海康縣續志》載, (明)雷州衛治(即參將署),舊立石人十二,後分置各廟。這個明代石人連同底座約1.66米高,戴盔著甲,線條簡單,於1994年在雷城關帝廟遺址出土。雷州市博物館還藏有宋代夫子像刻,屬一級文物。雷祖祠內還遺存有清代雷祖陳文玉寶像碑刻。硇洲島竇振彪墓神道兩側的石人,此石人、石像雕刻線條流暢,工藝水平極高。

石馬:雷州市博物館和英利鎮博物館都收藏著石馬,雷州市博物館的石馬是與明代石人將軍在同個地方同時出土,硇洲島竇振彪墓神道兩側有石馬。

雷州石刻 雷州石刻

石龜:根據雷州人習俗,有錢人在建陵墓時,喜歡在墓前安置用青石雕的龜,講究“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就是龜的雅稱。 認為有了這些靈物守護陵墓,可以使“沉睡”先人的風水寶地祥發箕裘。

石鼓:古時的廟門前、衙門前或一些取得功名成就的官家的大門前,左右兩旁各豎放一面石鼓。如雷城天后宮、古時的附城鎮北門東嶽廟。陳璸公祠、陳昌齊的故居都有石鼓。雷州市博物館收集明朝雷州府衙門前的一面大石鼓,它的直徑達1.2米,厚達20厘米多,平民百姓門口不能有石鼓,鼓是權力的象徵。在這方面朝廷是有規定的,石鼓的大小要根據官職的大小來決定。

雷州石狗 雷州石狗

石狗:從現在調查的資料看,至今散布於雷州民間的各個年代的石狗約有1萬多隻。雷 州石狗之多,全國一枝獨秀。石狗在古時期是用來鎮邪、驅魔或消災的。農家門牆上有石狗,巷頭村口有石狗,田坡有石狗,溪河、塘邊有石狗,墓場有石狗,寺庵等建築物門口有石狗。石狗的製作或粗獷簡樸,或精雕細刻。石狗重的逾半噸,輕的約1市斤。它被專家學者譽為南方絕品,已列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項目、廣東省旅遊扶貧項目。

石獅:東海島東頭山村天后宮前的石獅造型生動傳神,是用花崗岩石雕刻的清代遺產。雷祖祠前的石獅是用青石雕刻的,造型雄壯威猛,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石碑:現保存於湛江市縣各寺廟祠堂的清代以前的石碑刻約有2000多通,有歷史事件記碑、建置碑、重修碑、捐募碑、村規民約碑、禁令碑、題名碑、墓志銘碑等等,內容廣泛、書法精美。雷祖祠內有從宋代至清時的碑刻30多通,白沙鎮東嶺村莫氏宗祠內的明代碑刻有10通。清代翰林院編修陳昌齊撰寫《李氏趙太孺人墓志銘》行草書碑刻高2.8米、寬0.98米,豎立在徐聞縣龍塘鎮福田管區西檬新村仔東南坡地,可稱雷州第一碑。雷州市博物館藏有“魁星”碑、鄉賢碑、陳喬森墓志銘與輓聯碑;福建巡撫、追授禮部尚書陳填墓的御製碑;西湖公園內十賢祠里保存著狀元姚文田撰寫的“十賢堂記”碑刻,雷城天寧寺保存陳昌齊撰寫的楹聯: “似無奇觀蘇學士也經評許,盡有幽趣石頭陀於此樓遲。”實屬珍貴。為研究雷州半島的歷史提供豐富翔實的資料。

現有雷州靖海宮楹聯藝術碑廊。該工程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總投資1000多萬元,計畫刻碑100塊,薈萃了300多位全國著名的書法家700幅傑作,目前該藝術碑廊仍在續建中,它是全國首座高水準的大型楹聯藝術碑廊。中央電視台等20多家國內外新聞媒體對此作了報導,省內外大批人士慕名前來觀賞,僅2004年國慶黃金周就迎客7000多人次。碑刻出名的還有高山寺的碑廊,仍在續建,已豎立100塊,所刻的也都是當代雷州或全國名人的書法精品。

石浮雕: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高山寺的“二十四孝圖”和“千佛壁”。“二十四孝圖”描繪的是中國歷史上24個有關孝的故事的圖景,有“乳姑不怠”“扇枕溫衾”“恣蚊飽血”“賣身葬父”等。它所用的是名貴的硯石,一共24幅,每幅用10萬元購進。這“二十四孝圖”已蛋白酶上蠟,呈褐色,有玉質的光滑與溫潤,景物和人物神態逼真,立體感強,比例勻稱,造型渾厚,線條流暢而不繁瑣,雕法精美,令觀者流連忘返。

蟠龍石柱:高山寺和雷城天后宮都有蟠龍鏤空石柱,高山寺兩根蟠龍石柱各高約4米,聽說此兩柱的造價是22萬元。大小不一的3條龍盤旋其上。龍身上鱗甲片片,祥雲繚繞。兩柱的龍身上還分別雕刻何仙姑、張果老等八仙。極有氣勢,把大雄寶殿烘托得更加雄偉壯觀。

石礎:雷州博物館內有許多石礎,有的是漢唐時期的,下部飾有雲雷紋;有的是宋明時期的,雕刻風格簡樸;有的是晚清時期的,如那尊石狗石礎,它的4個角各雕有1隻石狗,這4隻石狗的形象已趨向獅化,而且講究精雕細刻,雕刻方面極見功夫。有的石礎刻有蓮花圖案,蓮化代表聖潔,這種石礎多出現在寺庵。

石牌坊、石匾:有名的石牌坊有天寧寺蘇東坡所題的“萬山第一”坊,有湖光岩楞嚴寺遺存的南宋丞相李綱書題“湖光岩”的石匾,雷州天寧寺保存著明代海瑞書題的“天寧古剎”石匾,雷州市博物館保存著清代乾隆皇帝御筆“茂時育物”石匾,甚為珍貴。還有三元塔公園城樓門額”廣運”石匾,此兩字是明代洪武年間指揮張秉彝重修雷州城時所書,原為雷州城南門石匾。英利竹園村西南古驛道旁清朝同治時期的“姑媳同貞”坊三抬式結構,中間高4.8米,寬2.7米,左右兩抬各高4.2米,寬1,8米。中間的石匾正背刻有“姑媳同貞”,兩旁的石匾分別刻有“風清兩代”、 “冰潔一門”等字,是對潮溪村婆媳守節的贊語。還有龍門鎮寶蓄村東北坡地的“三代同貞”坊,北和鎮鵝感村前嶺的“南閨女宗”坊.太平鎮廬山村前嶺的嘉慶元年“洪陳氏節孝坊”,建新鎮庫竹渡北岸豎有潭畔村道光三年“洪周氏節孝坊”,湖光鎮體村的乾隆年間“節孝坊’,等;重建的雷州市三元公園內的“天南重地”坊。

其他方面有:原被棄於英利鎮鷹峰嶺西邊山腳下的大石盆,當地人稱為“將軍盆”。還有古代石螺、石貓、石豬、石羊、石獅、石虎、石猴、石麒麟……它們匯成一條石雕石刻長河,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三元塔塔基的23塊陽雕石刻,分別是“麟趾呈祥”、 “龍騰虎躍”、 “三羊開泰”、 “龍馬精神”、 “鯉躍龍門”、 “喜上眉梢”、 “孔雀牡丹”、 “鯉魚蛟龍”、“獅子戲球”、 “雙鳳朝陽”、 “富貴花開”等,線條粗獷,形態生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是明代石刻珍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