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霧土家族鄉

雲霧土家族鄉

雲霧土家族鄉是1993年經原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少數民族鄉,也是重慶直轄後最早成立的土家族鄉,位於重慶東部盆緣山區渝鄂交界處的奉節縣西南角。

基本信息

東與太和鄉毗鄰,南與湖北省恩施州板板鎮接壤,西北與湖北省利川市白楊鎮相連,地處兩省三縣結合部,素有一腳踏“三縣”之稱。距離奉節縣城114.5公里,轄3個行政村,20個社,1170戶,4653人,其中土家族3180人,占總人口的74%。幅員面積80.99平方公里,最低海拔920米,最高海拔2123米,故有奉節屋脊之稱。多冰霜雪霧,無霜期在200天左右,劉家河、龍橋河兩條河流環繞四周,構成縱深切谷,山高坡陡,形如孤島。
雲霧土家族鄉自然資源及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其中白煤儲量達150萬噸以上,硫磺礦年產40000噸以上,還有稀有金屬硒礦,成材林面積5000多畝,蓄積10萬立方米,有草地30700畝,疏林草地26100畝,有耕地面積10900畝。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有嘆為觀止的石筍景觀,屏峰石林、金銀洞等,尤為突出的是中科院黃文波教授在屏峰村(興隆洞)發掘的20多萬年前的東方象劍齒等古生物化石群,具有極大的研究和開發價值.
通過全鄉乾群的共同努力,基礎設施建設有較大的改善,新建了一所中心國小,實行了寄宿制教育,教育質量大大提高。新修村級公路88公里,基本實現了戶戶通。全鄉共新建水池20多口,基本解決了民眾的飲水困難,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鄉黨委、政府通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制定了“林、煙、果、藥、牧”的發展思路,建立了這五大產業。其中菸葉作為支柱產業,年均種植面積達3500畝,產量100萬斤,產值達400萬元左右,創稅80萬元左右;全鄉荒山造林2.5萬畝,退耕還林3991畝;天然林52913畝;封山育林5000畝,灌木林2.5萬畝,現有核桃3000畝,板果500畝,藥材品種較多,主要以黨參、黃連為主,還有天麻、雲木香等珍貴藥材,年均產值100萬元左右,畜枚業以生豬、牛、羊為主,全鄉每年出槽生豬2000頭左右,仔豬8000頭左右,年均產值200萬左右,其中大牲畜還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近幾年來,在縣委、縣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全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為提高,為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全鄉人均純收入突破了3000元。

雲霧土家族鄉位於奉節縣西南部,距縣城114.5千米,海拔1476米。東與太和鄉毗鄰,南與湖北省恩施市板板鎮接壤,西北與湖北省利川市白楊鎮相連。面積80.99平方千米,人口4653人(約2005年),其中土家族3180人,占總人口的74%。轄屏風、碼頭、紅椿3個行政村,20個社。鄉政府駐紅椿村(東嶽廟)。
海拔920米-2123米,有奉節屋脊之稱。劉家河、龍橋河兩條河流環繞四周,構成縱深切谷,山高坡陡,形如孤島。成材林面積5000多畝,草地30700畝,疏林草地26100畝,耕地面積10900畝。白煤儲量達150萬噸以上,硫磺礦年產40000噸以上,還有稀有金屬硒礦。公路與奉恩公路連線。景點有石筍景觀,屏峰石林、金銀洞等,屏峰村(興隆洞)曾發掘出20多萬年前的東方象劍齒等古生物化石群。
[代碼]500236278:~200屏風村 ~201碼頭村 ~202紅椿村
[沿革]民國初年屬包字總團,1940年屬朝陽鄉,1953年置雲霧土家族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3年置雲霧土家族鄉。1993年,面積81平方千米,人口0.4萬 ,轄大雪、屏風、興隆、大糍、金星、高原、紅椿、碼頭8個行政村。
2004年,雲霧土家族鄉轄3個村委會,面積80.99平方千米,總人口4273人,政府駐地在紅椿村(東嶽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