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與我

雲門舞集與我

雲門舞集與我,作者為林懷民,文匯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書的內容包括序言、上編、從呼吸出發、門裡人的話、門後的故事、雅樂見習記、風吹荷葉煞

擦肩而過、不要嘆息!要關心,要參與!、斷簡與殘篇、回家的時刻;下篇、現代舞的濫觴、鄧肯最後的旅程、狄亞基列夫與俄國芭蕾舞團、《春之祭禮》傳奇、一張珍貴的照片、永遠的瑪莎·葛蘭姆、貝拉·列維斯基、康寧漢先生,再給我們一次機會、天才+介性+努力、看保羅·泰勒、怪傑尼克、無聲的心靈語言、從前衛到娛樂、兩岸同聽祖先腳步聲、林杯民與雲門舞集詳細內容等。

編輯推薦

古希臘神話里講,奧林匹斯山上有九位美麗而智慧的少女,她們是萬神之主宙斯和記憶女神的女兒,是分司音樂、詩歌、戲劇、舞蹈、悲劇、抒情詩、史詩和天文的九位繆斯,是她們給文學家和藝術家帶來了靈感。這是人類對藝術最初的認識和分類。以後,繆斯女神走下了奧林匹斯山,走進宮廷、走進沙龍。再以後,她們走向社會,走向公共空間,走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藝術不再是祭品,不再是象牙塔,也不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她關係到生活的品質和生存的環境。這段歷史的進程,走了幾千年,繆斯也由女神變成了平民,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藝術的進步。我們把這套叢書命名為“大藝術”,就是想與一般的藝術叢書有所區別。我們走出純藝術的框軻,把藝術的視野擴展到最廣闊的領域,把藝術的觸角伸展到過去人們並不認為是藝術的層面;同時,用更新穎的觀念,更豐富的視角,更多樣的形式來討論藝術,力圖給人不拘一格、耳目一新之感。藝術之大已不再是少數藝術家的專利。但只有到大多數人都來關注藝術、創造藝術和享受藝術時,藝術才真正是大藝術。

作者簡介

林懷民(1947~ ) 中國舞蹈編導。生於台灣。1970年赴美國愛荷華大學攻讀文學,課餘在舞蹈系聽課,系統地學習了M.格雷厄姆的現代舞理論。1973年創建雲門舞蹈團,並於同年9月在台灣第一次公演,演出了他編導的《烏龍院》、《風景》、《眠》、《盲》等現代舞節目,受到好評。他曾率團先後訪問日本、韓國、南亞各國及歐美一些國家,演出被評價為"成功地結合了東西方的戲劇觀和舞蹈技巧"。

目錄

序言/蔣勤

上編

從呼吸出發

門裡人的話

門後的故事

雅樂見習記

風吹荷葉煞

擦肩而過

不要嘆氣!要關心,要參與——從馬友友談起

斷簡與殘篇——舞蹈十五年的回想

回家的時刻

下編

現代舞蹈的濫觴

——從垂死的天鵝到瑪莎·葛蘭姆

鄧肯最後的旅程

狄亞基列夫與俄國芭蕾舞團

《春之祭禮》傳奇

一張珍貴的照片

永遠的瑪莎·葛蘭姆

貝拉·列維斯基——根植加州大地的舞蹈家

康寧漢先生,再給我們一次機會

天才+個性+努力——關於魯道夫·紐瑞耶夫

看保羅·泰勒——一個文藝青年的成長與認知

怪傑尼克

無聲的心靈語言——看啞劇大師馬謝爾·馬索的演出

從前衛到娛樂——崔拉·莎普的傳奇

EIK0&KOMA

附錄

兩岸同聽祖先腳步聲/余秋雨

林懷民與雲門舞集/林亞婷

書摘

一九七二年夏天,我放棄了可能使我在美國成為職業舞者的機會,回到文化學院教現代舞。我有一個夢,我要創立一個中國人的現代舞團。我的老師和朋友認為我很傻。

有陣子我後悔沒聽他們的話。實現我夢想的希望很黯淡。我的第一堂課充滿了痛苦與灰心。在紐約,我和同學到餐廳洗盤子,當跑堂,賺錢來付葛蘭姆學校的學費。我的學生卻似乎對她們的專業漠不關心,有些人甚至塗脂抹粉,戴著耳環,來上我的課。我失望到家,那堂課就在一頓說教中收場。

“為什麼我們要苦練?”一個女生問我,“要上電視表演嗎?”哄堂大笑。她們比某些電視舞星跳得還好,而她們不喜歡上電視。可悲的是,台灣的舞者如果不上電視,表演的機會微乎

其微。

“我們可以自己組織職業性高水準的舞團。”我說。我告訴她們,只要有良好的訓練,中國人可以舞得很好,她們需要磨練和信心。只要她們用功,一定可以組成一個舞團。“從未有人辦到。”那女生提醒道。

然而,有幾個舞者相信我。我請她們在課餘一起練現代舞。我是個要求很高的教師,只有真正愛舞的人才受得了我嚴厲的批評。軟弱的女生一個個退出,學期結束時,只有六位舞者碩果僅存,其中吳秀蓮、何惠楨與鄭淑姬後來成為雲門的主角。

寒假,我們每天在一個借來的練舞所上課,興致勃勃地練習葛蘭姆縮腹與挺直的技巧。寒假快過完,我們在台北美國新聞處舉行兩場“演講與動作示例”,熱情的青年學生擠滿了林肯中心,分享我們舞蹈的愉悅。

“美新處”的表演引來幾位舞者入伙。我們有一群人了。我們把這小團叫作“雲門舞集”。我借了筆錢,租了間公寓,把它改建為練舞所。有了一個家,下一步就是登台表演。用現代中國作曲家的音樂編舞是我多年的宿願,我選了八家九曲——包括周文中、許常惠、史惟亮和許博允的作品——開始工作。光是排練就花去半年的工夫。流汗,流淚,卻無人抱怨。有時我會怒火高漲,把不合要求的舞者痛罵一頓。挨罵的女孩子總是跑進更衣室哭泣,等再出來排練,卻能不動聲色,奇蹟似地跳出幾分鐘前簡直辦不到的舞步。

我不認識馬友友。但是讀了六月號雄獅美術《馬友友的演出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有些感想如鯁在喉,海外獨居無人助談,就訴諸筆墨了。

這篇文章認為馬友友“在台上忘情演奏的神情是一種獨特的演技……閉起眼睛,輕搖著身子,配著律動的節拍沉迷在演奏中的樂趣……他是個專業的演奏者,掌握了表演的真實特質,激起了觀眾的讚嘆”。

作者林旭民先生接著指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