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旱災

雲南旱災

溫家寶在溝邊蹲下,向村民了解抗旱救災和生產生活情況,鼓勵大家要想方設法打水井,修渠道。 20日上午,溫家寶來到師宗縣葵山鎮大麥地村。 溫家寶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抗旱救災工作的領導,黨員幹部要深入一線,真正負起責任。

2010南方旱災

旱情現狀

雲南、貴州、廣西、重慶、四川等地的乾旱,始於2009年末,至2012年4月仍在持
續,雲南省昆明市石林縣高石哨綠塘子水庫見底雲南大部、貴州西部和廣西西北部已達特大幹旱等級,其中雲南旱情尤為嚴重。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統計,截至3月2日,全國耕地受旱面積6567萬畝,1501萬人、923萬頭大牲畜因旱飲水困難。已投入抗旱資金7.5億元、勞力898萬人,臨時解決744萬人、357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國家防總預計,滇黔桂渝川2010年3月份的降雨仍可能偏少,旱情將持續發展。下一階段,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是抗旱救災的重中之重。
雲南省政府2010年3月3日公布最新的旱情報告,省內600餘萬人、360餘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隨著旱情持續發展,受災程度將進一步惡化.
2010年,雲南省小春播種面積3700萬畝(其中糧食1770萬畝),受災面積3148萬畝,占已播種面積的85%,絕收超過1000萬畝。預計全省小春糧食將因災減產50%以上,甘蔗減產20%以上。
全省因乾旱新增缺糧人口331萬,需救助的缺糧人口為714.78萬人,較去年增加46.31%。省政府預測,3月、4月、5月全省飲水困難民眾分別將達792萬人、951萬人、1014萬人。
高耗水企業被緊急關停
在乾旱重災區曲靖,城區正常供水只能確保到4月底。如果雨季遲來,城區可能出現近600萬噸供水缺口,市民生活用水屆時將失去保障。
3月份開始曲靖城區所有用戶計畫用水量統一下調30%;對高耗水的洗車、洗浴等行業採取強制關停或限制供水等措施。僅3月1日當天,曲靖城區就關停94戶高耗水企業,其中洗車場89戶,洗浴中心5戶。城區內的洗車場不分規模大小,都被統一關停,估算達300多家。
3月7日前,洗浴場所將全部關停。本周內,曲靖城區的所有高耗水企業都將關停或限制供水。
3月中旬若無雨將停膠
西雙版納是中國天然橡膠主產區之一,大量膠農都依靠承包橡膠林為生。3月中旬若能迎來及時雨,他們還有可能獲得豐收,否則將影響他們未來一年的生計。
乾旱導致糖價逆勢上漲
2月份,儘管國際糖價大跌,但由於我國白糖主產地雲南等地旱情嚴重,影響甘蔗種植面積,糖價逆勢上漲10%左右。如旱情繼續發展,白糖、菜油等農產品可能會受較大衝擊。
雲南產區食糖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20%,上一個榨季產糖約216萬噸,市場估計本榨季將減產30萬到50萬噸。對此,當地糖廠不得不提前收榨。原定於3月下旬收榨的雲南元江金珂糖業集團已提前到2月底收榨,成為2009至2010榨季雲南省最早收榨的製糖企業。
去年入秋以來,我國西南地區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給民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正值抗旱救災總理視察雲南旱情的關鍵時刻,3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雲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災最嚴重的地區,看望慰問受災民眾,指導抗旱救災工作。溫家寶指出,目前全國旱情還在發展,北方地區和東部地區又出現低溫寡照和雨雪凍害,農業生產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必須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來重視農業,切實做好當前的抗旱救災工作,抓好春耕生產,千方百計保證今年農業有個好收成,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19日下午,溫家寶來到陸良縣芳華鎮獅子口村萬畝大麥示範田,實地察看農作物受災情況。溫家寶走進麥田,蹲下身子,拔起一棵大麥察看。由於持續8個月的乾旱,大麥只長了不到一尺高,麥穗乾癟。他又抓起地里的土塊,用手掰了掰,基本沒有水分。溫家寶眉頭緊鎖,神情凝重。當地負責人告訴總理,曲靖數百萬畝農作物因旱絕收,正準備水田改旱田,異地育秧,種玉米、馬鈴薯,爭取小春損失大春補。溫家寶點點頭。他叮囑當地幹部,乾旱還可能持續下去,要做好最壞的準備,盡最大的努力,把民眾生活安排好,把春耕尤其是大春生產安排好。
陸良縣德格海子水庫庫容160萬立方米,由於持續乾旱已乾涸見底。20日下午,溫家寶來到這裡,只見庫底泥土裂開了一條條縱橫交錯的縫隙,密密麻麻的泥塊像梅花樁一樣,讓人觸目驚心。溫家寶踩著乾裂的土塊走了100多米,彎腰撿起一個蚌殼,沉默良久。當地幹部告訴總理,全省目前有580多條中小河流斷流,310多個小水庫和3600多個小壩塘乾涸。
溫家寶十分關心災區人畜飲水保障情況。19日下午,他走進芳華鎮蔡官營村。許多村民和預備役民兵正在路旁挖溝,準備安裝引水管道。溫家寶在溝邊蹲下,向村民了解抗旱救災和生產生活情況,鼓勵大家要想方設法打水井,修渠道。村子裡,消防官兵送來了兩車水,村民正在排隊接水。溫家寶走過去,向消防戰士表示親切慰問,並詢問供水情況。民眾告訴總理,政府為老百姓送水,每人每天供應25公斤水。溫家寶叮囑村民,這些水來之不易,要節約著用。他對圍攏過來的村民說,今年,西南地區特別是雲南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大旱。我相信,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各級幹部民眾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戰勝這場旱災。
20日上午,溫家寶來到師宗縣葵山鎮海子村。今年1月,在水務部門指導下,村里打了一口40多米深的井,日出水量達到72立方米。許多村民正趕著牛車排隊拉水。聽說村民要等兩個小時才能接到水,溫家寶叮囑當地幹部要儘快查清地下水儲藏情況,“再打一口井,大家就不用等這么長時間了。”山坡上,人們正用水泥修一個儲水池,溫家寶走過去,鼓勵施工人員加快進度,爭取早日投入使用。他對鄉親們說:“我相信,老天難不倒人,困難總會過去。”溫家寶走進村民李老四低矮破舊的土坯房,詢問生活情況。他叮囑當地幹部,遇到災害,要特別關心五保戶、低保戶和其他困難民眾。在陸良縣大莫古鎮戈依村,地勘部門正在施工打井。溫家寶鼓勵大家要依靠科學技術,多打井,為民眾排憂解難。水利、農業和國土等部門要協同作戰,尋找新水源。
20日上午,溫家寶來到師宗縣葵山鎮大麥地村。74歲的村民王順生正在水窖打水,溫家寶走過去,拎起繩子也打上來一桶,看到水很清,他滿意地點點頭。在王順生家的院子裡,溫家寶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聊起抗旱救災和春耕備耕情況。王順生老伴起身,想進屋倒茶水,溫家寶微笑著婉拒:“我們不能喝你的水,運來一點水不容易。”看到村民們飲水安全有保障、口糧充足、春耕用的種子化肥也都準備就緒,精神狀態不錯,溫家寶十分欣慰。他問大家還有什麼困難?村民王存生說,要是增加一些水利設施就更好了。“你說到點子上了。”溫家寶肯定地說,“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不僅解決當前困難,還要從長遠解決問題。”
召夸中低產田改造示範區是陸良縣現代菸草農業建設基地之一,目前已整理土地2萬多畝。20日上午,溫家寶來到這裡,登上高處,俯瞰四周,只見成千上萬畝紅土地連成一片,一排大型拖拉機正在平整土地。當地負責人告訴總理,通過坡改梯、零改整,這裡田成方、溝成網、路相連、渠相通,土地質量提高了,耕地面積也增加了,“今後可以做到旱能澆、澇能排,旱澇無虞。”看著眼前壯觀的場景,溫家寶欣慰地笑了。
20日下午,陸良縣德格海子水庫旁的莊稼地里,村民們在技術人員指導下,正用營養袋和肥床兩種方式培育玉米苗,以便氣候條件具備時隨時移栽。溫家寶認真觀看育苗過程,詢問有關情況,還在草墊子上坐下來,往一個個塑膠袋里添加營養土。他稱讚大家為抗旱想了這么多辦法。他說,面對旱災,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是民眾的努力更加重要。

災後救援安置工作:

19日和20日晚上,溫家寶分別主持召開基層抗旱救災工作情況匯報會和座談會。他指出,受災地區的各級黨委政府積極組織幹部民眾抗旱救災,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要毫不鬆懈地繼續抓好抗旱救災工作,全面落實各項措施:
一是優先解決民眾飲水問題。這是當前最為迫切的任務,要擺到抗旱救災工作的第一位。要想盡一切辦法,保證民眾的生活用水。要進行全面排查摸底,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飲水解困方案,落實供水措施。重點抓好現有水源的統一管理和調配,千方百計增加抗旱水源,加快應急水源工程建設。要組織運水、送水,不惜代價儘快緩解人畜飲水困難,絕不能讓一名民眾沒水喝。
二是紮實抓好春耕備耕。要調整結構,推廣抗旱技術,根據水源情況適時補種、改種農作物,力爭做到小春損失大春補,糧食損失經濟作物補,種植業損失養殖業補,農業損失非農業補,努力奪取今年農業豐收。
三是嚴密防範森林火災。要認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嚴格落實責任制,加強火災隱患排查,嚴密監測火情,完善應對預案,努力避免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和重大人員傷亡。
四是保持災區市場和社會穩定。要保障糧油、肉類、蔬菜等的市場供應,搞好重要商品物資的運輸調度,加強市場監測和調控,防止價格大幅波動。要加大對受災民眾特別是重點旱區、困難民眾的救助力度,保障災區民眾的基本生活,維護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他要求,要從長計議,大力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從根本上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溫家寶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抗旱救災工作的領導,黨員幹部要深入一線,真正負起責任。各地區和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把各項抗旱救災措施落到實處。要一手抓抗旱救災,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

旱災原因分析

氣象專家分析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加劇,破壞了大氣結構,造成海洋季風無法登入形成降雨,是導致這次極端乾旱的主要原因。
通過分析廣西上空大氣結構,專家發現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在台灣島中南半島之間,形成了一條長3000多公里、寬度跨越4個緯度的巨型高壓壩。
造成此次乾旱的主要原因,是高壓壩破壞了大氣活動。高壓壩像一堵牆,橫在廣西南部上空,阻擋太平洋水汽西進。即使北方有冷空氣南下,也無法與水汽匯合,造成廣西、貴州、雲南交匯地區自從2009年8月以來就幾乎沒有降雨,遭遇50年來少有的極端乾旱。
秋冬季節降雨減少伴隨著氣溫持續升高,二氧化碳排放增多,造成陸地海洋間溫差減小,海洋季風登入動力減弱,海洋上的水汽無力與北下的冷空氣匯合,難以形成降雨。

雲南旱災損失評估

去年入秋以來,雲南省遭受到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特大幹旱,給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小春減產已成定局,大春作物難以下播,河道乾涸,人畜飲水困難……農業直接損失突破172億元。
從去年秋季開始,雲南省大部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嚴重旱災。全省16個州市均不同程度受災。省農業廳副廳長湯克仁介紹,據最新統計,截至3月15日,全省秋冬播農作物和水果、茶葉、蠶桑、橡膠、咖啡五類經濟林果因旱受災面積達4207.1萬畝,成災2856.8萬畝、絕收1512.6萬畝;秋冬播農作物3217萬畝受災,占已播種面積的87%,成災2472.3萬畝、絕收1439.7萬畝;預計全省小春糧食比上年減產50%以上;天然草地、人工草地、農田種草共成災面積8706萬畝;漁業受災41.4萬畝,水產品受災損失36700噸;全省已有780萬人、1753.4萬頭(匹)大牲畜飲水困難。這次乾旱範圍之廣、歷時之長、程度之深、損失之重為雲南省歷史少有。全省農業直接經濟損失已達172.7億元。

國家救災回響:

2010年2月2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曾緊急啟動國家四級救災應急回響,並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協助指導抗災救災工作。2月5日,鑒於雲南、廣西兩地旱情不斷發展,國家減災委、民政部決定將針對兩省(自治區)的國家四級救災應急回響提升至三級。 2月25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決定將國家三級救災應急回響提升至二級。

抗旱投入:

目前全省共投入各級抗旱資金23.03億元,組織1093萬人投入抗旱救災。從雲南省接收救災捐贈辦公室、雲南省慈善總會和省紅十字會獲悉,截至3月10日,3個部門共接收實際到賬捐款達10859.6549萬元。其中,省紅十字會已實施抗旱救災項目資金33萬元。

雲南旱災總顧

省外媒體記者對雲南旱災的描述感性而準確:旱災來得悄無聲息。當發現它的厲害時,已變成了一場嚴重的災害。
對“9年一大旱、5年一小旱”的雲南來說,多數市民對旱情初發時的情況認識不足,但隨著它的持續加重,旱災已經像銹跡一樣,蔓延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不像其他冰凍、洪水、雨雪災害一樣來勢兇猛,驟然之間就亮出自己猙獰面目,而這種悄無聲息、持續長久的災情,帶來的直接或間接損失將超出我們所有人的預料。
從前年9月開始,截至3月11日的統計數據顯示,旱情造成雲南農業直接經濟損失已達172.7億元。而湖南發生在2008年1月至2月的冰凍災害造成的農業直接損失為111億元。目前雲南旱災損失還在進一步加大。更令人焦慮的是,農時不待,大旱之年的春耕將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抗爭。面對旱情,全省上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指導下,人背手刨,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力爭降低災害損失。若干家省外媒體在本報的呼籲下,向雲南派出採訪團隊。但我們還需要更為廣泛的社會動員,面對這場持久的災害,我們繼續呼籲省內外的支持,解決災民飲水困難、解決抗旱資金困難……讓我們美麗的雲南,展現給世界的仍是一張張熱情而淳樸的笑臉。
從相關部門公布的一系列對比數字來看,雲南“溫水煮青蛙”式的旱情,損失遠遠超過湖南2008年雪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