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雞足山

雲南大理雞足山

雲南大理雞足山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相傳這裡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迦葉的道場。1983年國務院公布的漢地佛教全國重點佛寺雲南有5座,其中昆明地區有3座,還有兩座就在。

基本信息

概況

雲南大理雞足山雲南大理雞足山

雞足山位於賓川縣西北隅,距大理市100公里,距昆明400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山,與四大佛教名山峨眉、五台、九華、普陀齊名。雞足山西與大理、洱源毗鄰,北與鶴慶相連,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2822公頃,因山勢前列三峰,後拖一嶺,宛如雞足而得名。
雞足山前臨蒼山洱海,後靠金沙江,全山共有四十座奇嶺,十三座險峰,三十四座崖壁,四十五個幽洞,泉潭百餘處。崗嶺壑澗林谷峽,構成雞足山雄、秀、幽、奇的自然景觀。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兩次登山覽勝,讚嘆雞足山“奇觀盡收古今勝”。雞足山主峰天柱峰,海拔為3240米,登上山頂可東看日出,南觀祥雲,西望蒼洱,北眺玉龍雪山,徐霞客為一座峰頂而集中了日、海、雲、雪“四觀”而感嘆不已,認為,這四觀,得其中之一便可算奇絕, 天柱峰四觀全備,不但可以為雞足山之首,也可算海內之冠。除了“四觀”外,雞足山還有“天柱佛光”、“華首晴雷”、“洱海回嵐”、“蒼山積雪”、“萬壑松濤”、“飛瀑穿雲 ”、“懸岩夕照”、“塔院秋月”等八景,為歷代騷人墨客所吟詠。

傳說

雲南大理雞足山雲南大理雞足山

雞足山不僅風景奇秀,而且是我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相傳,這裡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葉,抱金縷袈裟、攜舍利佛牙,來這裡設定宣講佛法的“道場”,並守衣入定於雞足山華首門。雞足山上的佛教建築,始於唐,繼於宋、元,盛於明、清,直至民國仍有增修。 清康熙時雞足山有大小寺42座,庵院65個,靜室170餘所,寺僧5000餘人。雞足山寺廟中最負盛名、保存最好的寺是祝聖寺,它是清代高僧虛雲和尚得到慈禧資助而建蓋的,光緒皇帝賜名為“護國祝聖禪寺”。雞足山海拔最高的寺是金頂寺,位於雞足山主峰天柱峰頂,寺內楞嚴塔,是公元1929年雲南省主席龍雲登山遊覽時應僧人請求,撥巨資興建的,龍云為楞嚴 塔題詞:“法相莊嚴”。雞足山目前修復規模最大的寺是迦葉殿,它是由四川文殊院寬霖會長發起,由大弟子宏道法師主持主持重建的,於1994年竣工,殿有四重,迦葉殿中供奉香檀木雕迦葉坐像,高3.3米,重1.6噸。

遊覽路線

雞足山被三條較大的斷裂所切割,中部地區屬斷裂形成的山間凹陷地帶,悉檀河縱貫其中,沿河兩岸的尊勝塔院、悉檀寺、祝聖寺、寂光寺、石鐘寺、大覺寺等大型寺院建築群以及無數的庵、閣、亭、樓、堂自下而上,像佛線穿珠,一直延伸到天柱峰腳的慧燈庵,為遊覽雞足山的主游道。山中寺廟多依山臨岩而築,高下布置,錯落有致,隱映在蒼松翠柏之中,有涵有露的建築布局手法,形成獨特的景觀。遊覽雞足山,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從賓川縣城有旅 游公路直抵祝聖寺,遊客到祝聖寺後可騎馬4公里左右到雞足山索道,在全長1811米的索道運行15分鐘,就可直達天柱峰巔的金頂寺。

區域特色

雞足山具有明顯的立體氣候和植被垂直分布的特點,海拔為1780米~3240米,分為乾熱河谷氣候、溫暖濕潤山地氣候與溫涼潮濕亞高山氣候。當山麓為灼熱的酷夏時,山頂則有冬令現 象。植被分布,海拔1800米~2300米為亞熱帶山地常綠針葉林,以身態特殊的扭曲雲南松為主,形成雞足山八景之一的“萬壑松濤”;海拔2300米以上為亞熱帶山地常綠、落葉闊葉 混合林,有栲、櫟、楠、楸、楊等種類;海拔2400米以上為亞熱帶丘陵、山地竹林,是著名的特產“香筍竹”產區;海拔2700米以上為元江栲林,是滇中高原特有的植被類型;再上為亞熱帶、亞高山帶綠闊葉林蒼山冷杉,徐霞客稱之為“平頂松”、“彈指松”。通往金頂寺一帶山脊上以矮高山櫟杜鵑為主,有紅棕杜鵑、雲南杜鵑、露珠杜鵑、絨毛葉黃花木等,春風送暖時,杜鵑花開如霞,長達數里,為雞足山一景,被稱為“杜鵑長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