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足山關山門事件

雞足山關山門事件

2014年春節前夕,大理州政府不顧雞足山千年佛教傳統,拆除隱修者茅棚。 雞足山隱修茅棚古來有之,住山僧與當地民眾從來各得其所,相安無事。 雞足山如果沒有茅棚,沒有示現苦行的修行人,就無法標立雞足山的佛教文化特色。

事情爆發

2005年,有關部門以“有礙觀瞻”為由將雞足山前山強行劃為景區,修行人被迫搬遷到後山。
2010年,華能集團計畫占據此地修建大型風電場,引起佛教界強烈反對,在多方爭取下風電場計畫被取消,住山僧人暫時得到了安靜。此後陸續有開發商看重木香坪,各級政府對住山僧的態度也從原來的支持轉變為現在的驅趕,並以“涉嫌擅自改變林地用途”、“ 茅棚破壞冰川遺蹟”等種種藉口,準備強拆茅棚和驅趕住山僧眾。”
2013年8月20日,大理市林業局發出的告知書。
2014年春節前夕,大理州政府不顧雞足山千年佛教傳統,拆除隱修者茅棚。
2014年2月9日,雞足山各大寺廟為抗議有關部門企業高收費亂收費斂財,集體關門,其目的是為了抗
雞足山佛寺集體關山門抗議挾佛斂財
議越來越嚴重的商業化,以及旅遊開發公司和地方政府的無良行為,這也是雞足山自有僧人開山以來,千多年來第一次全山寺院緊閉山門。

事件背後

雞足山有千年隱修傳統

雞足山是佛教聖山,也是中原文化、東南亞文化、藏文化等多元文化和合交融之地,其文化價值彌足珍貴。據佛經記載,大迦葉尊者在此守衣入定,等待彌勒菩薩下生成佛。
木香坪未拆前的茅棚

相比中國其他佛教聖山,雞足山弘法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繼承大迦葉尊者倡行的頭陀家風。大迦葉尊者以十二頭陀行貫穿始終,受到佛陀的嘉許和僧團的敬重。尊者一生都住阿蘭若(寂靜處,如樹下冢間,茅棚山洞),即使入定華首門(雞足山山頂石門),也是身披糞掃衣,以艱苦修行住持正法。
雞足山的後山木香坪歷來是出家人隱修之地。木香坪為大理市雙廊鎮轄地,林權為居民李俊一家所有,無償提供給修行者住山修行。
雞足山隱修茅棚古來有之,住山僧與當地民眾從來各得其所,相安無事。

原中佛協會長一誠長老為茅棚區所在的木香坪題詞

千百年來,雞足山有無數住山僧潛修。清初重修的《雞足山志》曾記載:“雞足山有三十六大寺,七十二庵,千餘庵所靜室,住山僧眾達五千餘人”,其中“木香坪,在檀花箐東南,與點蒼山遙遙相望,坪在高頂,圍環20里,四周皆深林密竹,瑤草生香,昔僧人多於此結廬習靜。”
國家宗教政策落實後,住山傳統漸得恢復。2000年後,雞足山的住山已形成一定的格局。為了便於來自全國各地的僧人住山清修,在信眾的支持下,陸續修建了幾處茅棚,迄今為至,已有數百人次來此住山靜修。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也欣然為茅棚區所在的木香坪題詞:雞足山木香坪釋子茅棚區。

水冷石枯百千難,聖山難容一茅棚

茅棚強拆從2013年開始便引發眾多網友的關注和聲援。住山僧和居士們或給州政協上交提案,或向林業局報告,乃至信訪、懇求,窮盡各種辦法。然而,馬年春節前夕,這片清淨的蘭若處還是被粗暴地推平了。
雞足山僧雖衣衫襤褸,卻心懷無價珍寶。他們是迦葉尊者頭陀行家風的承載者,是佛教正法的住持者。有詩讚曰:頭陀苦行住深山,水冷石枯百千難,不忍娑婆沉淪苦,已得迦葉青眼看。
這些久經水冷石枯、百千磨難依然勇猛精進的頭陀行者,理應得人天尊仰、萬眾呵護。然而,巍巍聖山在貪慾的挾持下難容一片清淨茅棚。新年伊始,他們無處容身,只能枯臥雪地。
自古以來,雞足山的萬眾矚目得益於佛法的流布和教化,得益於頭陀苦行的佛教傳統。正如網友蘭若山居所言:如果沒有茅棚,沒有示現苦行的修行人,就無法標立雞足山的佛教文化特色。但地方政府和商業牟利者只要旅遊暴利,不明佛法緣起,將隱修者茅棚區清除,將真正的僧團驅逐。這鼠目寸光、顛倒至極的行徑,勢必引發大眾的強烈不滿和抗議!
好端端一座聖山,已被功利踐踏。旅遊經濟的如此“文明”,令人髮指!

雞足山已成為大理州旅遊二次創業主戰場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雞足山原有的自然屬性和宗教文化屬性,在地方政府和商家眼裡,早已讓位於“多功能旅遊景區”和“提升經濟發展後勁的主打產業”。2010年,為了將雞足山打造成大理州“三大旅遊圈”的核心區域和旅遊二次創業的主戰場,賓川縣加快了雞足山旅遊項目的建設速度。由雲南省旅遊投資集團公司、大理旅遊集團和雞足山旅遊開發公司共同控股並著手實施旅遊索道改造、碧雲寺至玉皇閣森林防火通道、山門停車場及旅遊服務設施綜合配套、景區專線車營運四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1.6億元。
雞足山旅遊開發的狂飆突進,勢必導致佛教寺院與景區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馬年春節閉門事件可以看出雞足山全山佛寺絕然抵抗商業開發的姿態,大理州政府要慎思,否則,失去佛教內涵的雞足山不僅會失去未來的門票,也會失去積累千年的文化珍寶。

雞足山旅遊公司嚴重干擾正常宗教生活

據云南媒體報導,此次關門抗議主要是因為高額門票,佛教徒不免票;2014年連大年初一都違反政府規定不對大理人免費;道路被旅遊車壟斷經營,車票極貴,寺院的車通行都得求他們。有遊客計算,春節期間進山,人均消費至少600元。這次全山寺院僧團為抗議雞足山旅遊開發公司的不當行為,準備閉門禪修。雞足山某寺廟的一名工作人員說,這應該是各寺院僧團已經被雞足山旅遊開發公司逼得走投無路了。
事發當日,雞足山佛教協會還向賓川縣雞足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提出了七條相關要求,內容包括雞足山旅遊規劃中涉及佛教事宜必須與佛教界商議、回調景區觀光車收費、放開日常交通管制等方面。經過交涉,雞足山佛教協會與賓川縣雞足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達成協定,針對雞足山佛教協會提出的七條要求,旅遊公司和有關部門如於2月10日12點前書面回復解決,則雞足山全山寺院正常開放,如果不能於12點前送達書面回復,則繼續閉門專修。

大理州政府為發展旅遊經濟強拆茅棚

2014年春節前夕,大理州政府不顧雞足山千年佛教傳統,拆除隱修者茅棚,其原因是大理州委政府提出要大力弘揚雞足山“妙香佛國”文化,發掘其中的經濟價值,將佛教旅遊資源開發作為提升大理旅遊的主要助緣。清理規範隱修者茅棚也就成為政府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按照大理市宗教局和有關部門的要求,當地曾自發成立了雞足山木香坪釋子茅棚區護持組,由大理州佛教協會和大理市佛教協會指導,護持組的工作包括護持住山人員、搞好護林防火工作,做好環境保護等。但根據《大理州宗教事務局關於對州政協第十一屆四次會議第114130號提案的答覆》檔案的要求,茅棚區被建議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辦理宗教活動場所或固定處所登記證。但由於諸多因緣,政府遲遲未予辦理,這便為政府強拆茅棚區創造了“合法性”。
雞足山如果沒有茅棚,沒有示現苦行的修行人,就無法標立雞足山的佛教文化特色。相關部門不了解雞足山佛法緣起,急功近利,殺雞取卵,為發展旅遊經濟而清除雞足山最具佛教特色的隱修者茅棚區,勢必引起佛教信眾的不滿和社會各界的質疑。

反挾佛斂財新階段:你挾佛斂財,我閉門謝客

從少林寺到法門寺,從峨眉山到雞足山,名山祖庭被理所當然地當成旅遊業的重點利用對象和地方GDP增長的資源庫。在旅遊開發的名義下,聖地被圈占,僧團主體被剝離,佛教神聖性被消解,大眾對信仰的崇敬被荼毒,佛教被擇洗乾淨作為吸金工具轉手讓渡給商業機構運營謀利、共享“發展成果”。佛法被金錢壟斷,信仰被買櫝還珠,聖地被打造成搖錢樹,廟產經濟之禍早已不是腠理之疾。
但是,有掠奪就有守護,有壓迫必然有抗爭!雞足山集體閉門則是緊隨其上的嚴正昭示:三寶莊嚴,不容肆意踐踏;佛門寬容,絕非軟弱可欺。
雞足山的挾佛斂財既是經濟發展的一個標誌性毒瘤事件,也是我國深化經濟改革歷程中的一個轉折點。
在這個轉折點上,牟利者當深刻警醒過去三十年在GDP競爭機制下,瘋狂挾佛斂財所帶來的惡劣影響;反思掠奪宗教資源,發展廟產興商、宗教產業化最終對社會人心產生的根本威脅。
在這個轉折點上,佛教界需要拿出“守土有責”的底氣和骨氣。因為,佛弟子守護的不僅是道場,更是廣大民眾心中的一方淨土;佛弟子抗爭的不僅是挾佛斂財,更是世間的污風濁流;佛弟子維護的不僅是僧團的合法權益,更是眾生的法身慧命。

為僧有剛骨:守土有責,這裡修行,也死這裡

誓與聖山共存亡的住山僧見寬法師
見寬法師是來自台灣的住山僧,台灣佛教界當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歷史想必也有諸多耳濡目染——他與住山僧眾的共同維權抗爭是一個標誌。來自漢傳佛教兩岸的法師正攜手共同面對挾佛斂財的貪婪。茅棚被拆後,他在雪地里支起帳篷,為代表著佛法精神的茅棚四處奔走,誓與聖山共存亡:“我是一位僧人,守土有責,修行在這裡,也死在這裡!”

網友曾作詩抗議

2013年10月,雲南雞足山茅棚區就曾遭遇強拆之險,存亡堪憂。網友蘭若山居曾於2013年10月12日,寫過一首《致雞足山茅棚區住山僧》詩,全文如下:
染剃志求無上道,恪守古訓入深山;
黑熊蒼鷹作法友,糙米清粥飯一餐。
秋苦冷雨濕衣被,冬忍冰雪刺骨寒;
最愁莫過石壕吏,強使老僧盡遷單。
長悲濁世多魔亂,幾人鐵圍得心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