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祁

雪祁

雪祁,(1911~1997),原名馬競先,又名馬樹森,字景仙,1911年生於河北霸縣一個書香門第、教育世家。1939年,馬老在冀南參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人物簡介

雪祁 雪祁

1971年起在甘肅師範大學工作,後又任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西北師範學院副院長等職。1982年離休,其組織關係落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老幹部處。生前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顧問,西北師大書法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扇子藝術學會顧問,北京龍虎書畫會名譽會長,甘肅中國漢唐詩書畫研究院學術顧問。主要成果:出版了書法專著《雪祁書法長卷》、《雪祁墨跡》、《雪祁書法長卷琵琶行郎宗權書雪祁吟草》等。事跡被收入《中國美術年鑑》、《中國古今書家詞典》、《世界當代書畫名家大詞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華人物辭海(當代文化卷)》、《中國百科專家人物傳集》等。

人物履歷

1911年生於河北霸縣孫家房村一個書香門第、教育世家。自幼受家庭的薰陶教養,既長又得到鄉前輩高步贏、王維城諸名儒的指教,加之心有靈犀和辛勤實踐,故能在詩詞書、畫上有較高的造詣,而非僥倖而可獲得。

1939年,馬老在冀南參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839年10月至1946年10月馬老曾先後在冀南第三專員公署、冀南第五公署、冀南軍區情報部、冀南黨校、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高等法院從事秘書和司法工作。1946年11月至1948年在邯鄲中學任教。

1949年1月至10月任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秘書。1949年11月至1966年10月,歷任教育部秘書處副處長、高等教育部中專司辦公室主任、黨支部書記、中央工作組甘肅民勤縣工作組副組長、甘肅教育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文革時深受誣陷迫害。

1971年起在甘肅師範大學工作,任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西北師範學院副院長等職。在西北工作期間,馬老對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認真負責,經常深入基層了解情況,在“文化大革命”中,馬老堅持原則,實事求是,面對邪惡勢力,他不畏縮、不屈膝,表現出了共產黨人的真正無私無畏、光明磊落的崇高品質;粉碎“四人幫”後,馬老欣喜若狂,精神煥發,他和西北師範學院黨委一道,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認真處理了文革遺留下來的許多問題,團結了大多數同志,使一些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從而贏得了各方面的好評和信任。馬老謙虛謹慎,待人寬厚,作風民主,平易近人,關心民眾,愛護下級,他經常深入民眾了解情況,對同志熱忱,樂意幫助周圍的同志排憂解難,他是一位有豐富工作實踐經驗和領導經驗的德高望重的老幹部。

藝術成就

雪祁 雪祁

1982年離休,其組織關係落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老幹部處。馬先生早年參加革命,曾在戰爭年代歷經考驗,並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誕生作出過積極的貢獻。在長達近六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馬先生十分重視政治學習和理論研究,是我國教育界的前輩。馬老在學政之暇,留心翰墨,性忱臨池。曾對唐代的顏真卿、柳公權、北宋的蘇東坡、米芾等諸家及元明清各朝書家碑帖都做過較深研習;他初以學顏魯公,繼而習李北海、米襄陽,後又臨張猛龍、鄭文公等諸碑;晚年皈依二王,猶以大字行書名世;故博採眾長,融為一體。馬老的書法當以凝重、婉約、跌宕、流暢;既有豪氣、清氣、雅氣,而更有濃郁的書卷氣,並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藝術風格。

馬老在書界,尤其是在甘肅省,其書法的名氣是很大的,蘭州尹建鼎先生曾撰文說“馬競先同志(筆名雪祁)在蘭州高等院校工作期間,就以書法聞名遐邇,予既愛其書法,更敬其為人。頃聞他的《雪祁墨跡》即將出版,為之欣忭無已。雪祁同志在長期教育工作中,提倡書法,獎掖後學,誨人不倦,和藹可親,故人皆敬重,樂與交遊。他的書法,初學顏魯公,繼而習李北海、米襄陽,後又臨張猛龍、鄭文公諸碑,晚生皈依二王。博採眾長,融為一體。其書凝重、婉約、跌宕、流暢。既有豪氣、清氣、雅氣,而更有濃郁的書卷氣。形成了自巳的風格。于右任氏曾說過:筆筆在活,可隨意生態。故于氏之書,奔放跌宕,變化無窮,充分表現在一個“活”字。雪祁同志似深有體會。這在他寫的《雪祁書法長卷》中,表現得至為明顯。他長於行草,更擅榜書。但他早年寫的小楷扇面,亦清秀可觀。雪祁同志,不僅善書,且能詩詞,近印有《雪祁吟草》問世。觀其詩:樸實無華,清新、淡雅,雋永有味,一如其書。”這是對馬老先生書法的真實評價。

馬老的書法很有“勢”這可是一般所謂書法家身上所不具備的一種“勢”。我想馬老書法之“勢”來自於他的文化修養和書外工夫,馬老學習書法的起點就比較高,而且年頭也相當長,加之又非常之用心,其行書大字尤見功力,這均出自於宋代蘇軾、米市、黃庭堅等名家之手筆又加自己的筆意,而且變化之多,用筆之妙,處處見其匠心,自成一家。此外馬老自有做人之道,極平易、澹泊,又很有激情,尤對書法的著迷、深入,更有詩詞為助當添翼!

他流傳於世的作品應是最多的,因為在他所處的那個年代,市場經濟意識比鉸淡薄,馬老又是個有求必應的人,凡是求字者盡皆一一滿足,他的墨跡在隴上覆蓋面甚廣,從城市到鄉下,愛好書法的人家,多收藏他的作品。馬老書法以行書見長,早年曾習顏真卿,後又借鑑米芾,故他的字具有濃厚的宋人風格,功力深厚,筆墨老道。“四人幫”打倒後,我國組織的第一次赴日書法展,選了他的大幅行書立軸,頗受人們的好評。

一生從事教育事業的他,為祖國和甘肅的教育貢獻了畢生的精力,桃李遍及隴原是多么值得人稱道,他得到的是後人對他的崇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