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濤藝術流年

雪濤藝術流年

《雪濤藝術流年》作者:劉雪濤,是由學苑出版社出版的。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雪濤藝術流年雪濤藝術流年

《雪濤藝術流年》是由學苑出版社出版的。

內容簡介

雪濤同志的業餘愛好繪畫和攝影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1963年由北京京劇團馬連良、張君秋、裘盛戎、趙燕俠擔任主演,特約姜妙香先生任藝術顧問,組成北京京劇藝術團赴香港演出一個多月。劉雪濤除參加頻繁演出外,還兼任隨團攝影記者,隨姜先生訪問過定居香港、曾有“冬皇”之稱余派老生孟小冬女士,當時抓拍了不少有文獻價值的照片。可惜的是,這些珍貴的照片在“文革”中大都付之一炬了。雪濤同志走到哪兒相機都隨身攜帶,隨時記錄美好的瞬間。說到國畫,雪濤同志在國畫界也享有盛譽。他畫的竹子,布局合理,疏密得當,很有特色。夫人錢楓琪女士也時常揮毫與雪濤共同創作,不少作品已成為收藏家的珍品。

圖書目錄

序/1

我的父親劉雪濤/1

從藝之路/1

師恩難忘/9

“我帶你回北平,學戲,看戲,長長見識”——回憶我的老師徐碧雲先生/10

拜姜妙香為師,此生大幸/15

與君秋合作/25

為藝術而生——追憶張君秋兄/26

正式加入北京京劇三團/37

北京京劇團漫話/39

菊壇盛事話當年——憶當年的北京京劇團/40

一年排演九出新戲的黃金歲月——記1958年的北京京劇團/47

裕容齡女士說“你的長相有點像光緒爺”——1958年排演《珍妃》/49

憶當年的“走馬換將”——1962年,別出心栽的演出/52

彭真市長曾說:“張君秋要革命,為什麼不叫人家革命呢?”——馬連良、張君秋排演現代戲《年年有餘》/56

裘盛戎、馬富祿排演《雪花飄》/59

雪濤談戲/61

姜妙香老師談京劇小生唱念特點/62

“小生行當是‘葉’,好花要有綠葉扶,不要輕視配角”——姜妙香老師教我演《御碑亭》/65

姜妙香老師談《鳳還巢》的表演/67

俞振飛先生說:“你老師一段楊宗保唱腔,提高了小生的地位,

我沾了他老人家的光。”——《四郎探母》中楊宗保的表演/69

八賢王把《狀元媒》演成喜劇,劉雪濤立了一功——談《狀元媒》八賢王的表演與念白/7l

演好王金龍這個人物,內心是很累的——我演《玉堂春》王金龍的體會/74

京劇藝術的繼承與發展/78

關於京劇唱法的二十字口訣/81

小生演員要有“甘當綠葉”的精神/82

京劇藝術不能再丟啦/84

雪濤憶舊/85

回北平,通過日軍封鎖線/86

“雪濤,你遇見‘瘋子’了”——與雷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