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壓陳官莊

雪壓陳官莊

《雪壓陳官莊》,陳官莊戰役,是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村落攻堅作戰。本書真實再現了這一歷史軍事事件。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國共生死大決戰:雪壓陳官莊》1948年11月,國民黨黃維第12兵團在雙堆集地區陷入人民解放軍包圍。蔣介石決定放棄徐州,由國民黨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率徐州3個兵團經永城南下渦陽、蒙城,會同黃維兵團南撤。當11月30日杜聿明率部撤出徐州後。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即以11個縱隊採取平行追擊、迂迴攔截和尾追的戰法,於12月4日將逃敵約30萬人全部包圍於陳官莊青龍集李石林地區,並於6日殲滅其突圍的孫元良第16兵團。

作者簡介

梁梁,(晨光),男,1979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中文系。著名軍旅作家,現任解放軍出版社副編審。大校軍銜。發表報告文學、散文小說詩歌、評論文章200餘萬字。有多部作品在軍內外獲獎,報告文學作品《虎賁之旅》獲《崑崙》文學獎,被收入《20世紀中國軍事文學大系》。

歷史背景

陳官莊戰役: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12月至1949年1月,在淮海戰役第二、第三階段,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村落攻堅作戰。
黃維兵團在雙堆集地區陷入人民解放軍包圍後(參見雙堆集戰役),蔣介石為保存其嫡系主力,決定放棄徐州,令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彌、孫元良3個兵團,避開華東野戰軍在徐州以南的正面防禦,繞經蕭縣、永城,先解救黃維兵團,然後一齊南撤;令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蚌埠,指揮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再次北進,接應杜聿明集團和配合黃維兵團的突圍。1948年11月30日,杜聿明集團沿徐(州)永(城)公路,多路縱隊,蜂擁向前滾動。
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代政治委員粟裕,立即令渤海縱隊占領徐州,令第12、第1、第4、第9、第8、第3、魯中南、第10、第2、第11等縱隊展開跟蹤追擊、平行追擊與迂迴攔擊。2日晚,邱、李,孫3個兵團到達大回村以北孟集、青龍集、李石林、張莊寨、山城集、洪河集地區。人多車多,路途擁塞,部隊建制混亂,前進緩慢,杜聿明決定就地整頓。3日上午,杜聿明收到蔣介石空投的親筆倍,令其改向濉溪口方向攻擊前進,協同李延年兵團,南北夾擊,以解黃維兵團之圍。杜聿明即重新調整部署,採取東、北、西三面掩護,南面突擊,逐次躍進的戰法,向南攻擊前進。華東野戰軍針鋒相對,從東、北、西三面攻擊,南面阻擊,對杜集團發動猛攻,終於4日將其合圍在徐州西南65公里的陳官莊;青龍集、李石林地區內。
6日晚,杜聿明決定各兵團分路突圍,孫元良兵團在突圍中被全殲,僅孫元良僥倖逃脫。邱、李兩兵團害怕被殲,未敢突圍,轉為就地固守。華東野戰軍適時調整部署,集中10個縱隊緊縮對杜聿明集團的包圍。
黃維兵團被殲滅後,杜聿明集團已成瓮中之鱉,為配合平津戰役,華東野戰軍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從12月16日至1949年1月5日,對杜聿明集團圍而不打,轉入戰場休整,開展強大的政治攻勢,瓦解被圍的杜聿明集團。毛澤東為中原、華東人民解放軍司令部寫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規勸杜聿明等人“立即下令全軍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在20天中,陸續投降的國民黨軍官兵達1.4萬餘人。
為最後圍殲拒不投降的杜聿明集團,華東野戰軍又一次調整部署。決定以第3、第4、第10、渤海縱隊及冀魯豫軍區部隊編成東集團;以第1、第9、第12縱隊編成北集團;以第8、第2、第11縱隊編成南集團,分別擔任主要突擊。特種兵縱隊的炮兵分別配屬3個集團。並採取各個殲滅與割裂突擊相結合的戰法,割裂邱、李兩兵團聯繫,首先殲滅較弱的李彌兵團,爾後再殲邱清泉兵團。另以第6、第7、第13、魯中南、兩廣縱隊為外圍攔截部隊。
1月6日16時,華東野戰軍發起總攻。經半小時至兩小時的戰鬥,即攻占何莊、豆凹、李樓、郭營、李明莊等13個據點。7日,李彌兵團向西撤入邱兵團防區。華東野戰軍各縱隊乘機發展進攻,又攻占青龍集等據點23處。杜明集團的防禦體系至此全部瓦解。9日,國民黨軍統帥部出動20餘架飛機並施放毒氣,掩護杜聿明殘部向西突圍。華東野戰軍乘其混亂,於當日黃昏全線猛攻,多路突入,分割圍殲,激戰至10日16時,全殲杜聿明集團,俘虜杜聿明,擊斃邱清泉。

戰爭點評

陳官莊之戰 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這在中國乃至世界戰爭史上都是罕見的,人民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3個兵團部;10個軍;25個師、1個騎兵旅,共26萬餘人,其中斃傷6萬餘人,俘虜17.7萬人,投誠2.4萬人;繳獲各種火炮1699門、坦克107輛、裝甲車26輛,及其他大批武器彈藥,取得了淮海戰役的最後勝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