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謂

離謂

詞目:離謂;指的是言辭與思想相違背。 拼音:líwèi 出處:《呂氏春秋·審應覽》

原文:“ 言者以諭意也。言意相離,凶也。亂國之俗,甚多流言,而不顧其實,務以相毀,務以相譽,毀譽成黨,眾口熏天,賢不肖不分。以此治國,賢不肖不分。以此治國,賢主猶惑之也,又況乎不肖者乎?惑者之患,不自以為惑,故惑惑之中有曉焉,冥冥之中有邵焉。亡國之王,不自以為惑,故與桀、紂、幽、厲皆也。然有亡者國,無二道矣。”

譯文:說的話是為了表達意思的。說的話和意思相違背,是兇險的。造成國家混亂的習俗是,流言很多,卻不顧事實如何。一些人極力互相詆毀,一些人極力互相吹捧,詆毀的、吹捧的分別結成朋黨,眾口喧囂,氣勢沖天,賢明的君主尚且會感到疑惑,更何況不賢明的君主呢?疑惑之人的禍患是,自己不感到疑惑,所以得道之人能在疑惑之中悟出事物的道理,能在昏暗之中看到光明的境界。亡國的君主,自己不感到疑惑,所以就是夏桀、商紂、周幽王、周厲王一樣了。這樣看來,哪些遭到滅亡的國家,都是沿著這條路走的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