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欲法師

離欲法師

離欲法師離欲老和尚俗家姓侯,名諭君,四川省合川縣泥溪鄉人,清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出生。他的家庭兼營商業,頗富資財。離欲幼年入塾受學,受儒家傳統教育,他讀書穎悟過人,而秉性剛毅,對事認真。在他十五歲之年,家庭因經營商業失敗,家道中落,飽嘗人情冷暖,使他有世事無常的感觸。一日在姑母家中,偶然發現一本《金剛經》,他拿來閱讀,讀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偈子,頓有所悟。從此,對世事看的很平淡,而有出家訪道的念頭。唯以老母在堂,蹉跎未果。

簡介

四川省合江縣,在四川省瀘州市的東面,鄰接蓍貴州省。漢置符縣,到南北朝北周時代,改名為合江縣,那是因為赤水、長江在此處匯合而得名。合江縣山水秀麗,人傑地靈,清季末年出了一位高僧,就是本文要介紹的離欲老和尚。

人生閱歷

離欲老和尚俗家姓侯,名諭君,四川省合川縣泥溪鄉人,清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出生。他的家庭兼營商業,頗富資財。離欲幼年入塾受學,受儒家傳統教育,他讀書穎悟過人,而秉性剛毅,對事認真。在他十五歲之年,家庭因經營商業失敗,家道中落,飽嘗人情冷暖,使他有世事無常的感觸。一日在姑母家中,偶然發現一本《金剛經》,他拿來閱讀,讀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偈子,頓有所悟。從此,對世事看的很平淡,而有出家訪道的念頭。唯以老母在堂,蹉跎未果。
一直到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離欲年已三十六歲,老母棄世,他殯母如禮,至此已無牽 ,乃投入射洪東山寺,依本空、思摩二位老禪師披剃出家,法名覺空,字離欲。受具戒後,仍回東山寺,依師在寺中修頭陀行。修行期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寒璁不輟,歷時八載,豁然大悟,以後仍留在寺中,協助師父管理寺務。
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離欲辭師出外行腳參訪,他身著破衲衣,背負爛蒲團,行至樂至縣,到報國寺掛單。這時報國寺正在舉辦觀音法會,四眾雲集,熱鬧非常。離師對知客僧聲稱自己是個窮和尚,別無供養,願在殿上打坐七天七夜,陪伴菩薩。知客僧不大相信,信眾也以為是妄人妄語,法會的會首謝某說∶「你如果真能打坐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我願拜你為師,留你當住持。否則趕出山門!」離師頷首,開始在殿側打坐,謝某並派人監視。離師入定三天,會上眾人大驚,會首及信眾當即爭相禮拜皈依。離師乃依法化度,廣結善緣,地方縞紳與護法居士及會首謝某公議,禮請離師為報國寺住持。時報國寺長年失修,殿堂陳舊,佛、菩薩金像剝落,離師晉山後,致力於寺院的修繕整理工作。他先後修復了觀音殿、藏經樓、東西丈室及樓廊、寮房等,數年之間,報國寺煥然一新。
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離欲法師出外行腳雲遊,後來行腳到成都。時川軍師長范紹曾,中彈深入肩胛骨,發炎劇痛。范師長到醫院診察,醫師主張截肢,范不從。請一法國醫生治療,每次診費銀元四百圓,連治療月餘,而發炎更甚。一次范紹曾在周某家中偶然遇到離欲和尚,求離師醫治。離師隨手給他蜜棗二枚,命他當時吃下。范師長吃後,少時覺得疼痛緩解;當夜睡中醒來,腫痛俱消,忽覺一物抵背,捫視之為子彈。范大為驚異,感激不已,以銀圓十萬供養於離師。時川北大旱,饑民遍野,離師建議用此款「以工代賑」,仿照新都寶光寺規模,在射洪縣建造一所「古佛寺」,做為十方叢林。寺成,由離欲和上為開山住持,他遵守百丈遺風,農禪並重。他以建寺餘款建鹽廠一座,植樹三萬餘株,以供寺中道糧。古佛寺落成,開光同時傳戒,戒子一百三十六人。
離欲老和尚醫術神奇,平時弘教之餘,有求醫者,輒隨緣施治,往往著手成春,活人無數。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離欲老和尚以寺務交付給欲空法師,他主動退院,應成都善信之請,到成都弘化。這說善信弟子共捐淨財,在成都北郊任家灣,為老和尚興建了一座「離慾念佛堂」,面積廣闊,建築宏偉,捐款的人不少是因危症為和尚所救,深感再生之恩的患者。
當時正值日寇侵華戰爭時期,日機不時轟炸成都,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夏季,某日午飯後,老和尚忽言有事須往鐵腳巷葉青成家,眾人苦陳利害,老和尚不從,抵葉家,警報大作,日機一百零八架轟炸成都,市民狂奔逃命。老和尚跏跌而坐,從容囑葉∶「家中人勿驚亂,即將有人到此。」未幾,叩門聲甚急,一中年婦女,倉惶入門,見老和尚即撲地求皈依,老和尚微笑,收為弟子。法名昌逃。笑謂∶「昌逃、昌逃,逃命的逃。」事後,人們上街,見房屋倒塌,遍地瓦礫,獨存兩間鋪房,完好無損,頓時好奇者湧進鋪房,充塞小屋,有認識離欲老和尚者,驚呼∶「離欲法師!神仙!活神仙!」立刻求皈依者,室內室外,拜倒一片。此事轟動成都,求皈依者接踵而至。川軍將領鄧錫侯等人,亦先後歸依座下。
一九五一年,離欲老和尚年已六十五歲。是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成立,政府法令,要寺廟中的出家人離廟還俗,各返原籍參加勞動生產。樂至縣報國寺的常住眾,也大部分離寺返鄉。這時離欲老和尚忽然回到報國寺,守寺護林,種地養蜂,編織草鞋,躬親勞動,怡然自得。十餘年後,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在十年浩劫期間,報國寺遭到破壞,後來又遭火災,幾成廢墟。
一九七八年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通過宗教信仰自由,落實宗教政策,開放重點寺院。這時老和尚年已九十餘歲,他出於愛護佛教赤誠,毅然肩起重建報國寺的重任,從整體規劃到具體施工,都親自料理。由於老和尚德望素著,各地四眾弟子,踴躍捐輸,經過八年的慘澹經營,耗資數百萬圓,終於把報國寺重建成琳宇梵宮,氣象一新;寺內廣植樹木花果,綠蔭密布;並從緬甸迎回玉佛十三尊(其中四尊均高達二點五公尺),從新規劃報國寺千佛岩造像,並精工造就長達十三公尺的臥佛像一龕,及高約四公尺的接引佛像一尊,藥師佛像一尊,觀音菩薩像二尊,使報國寺成為瞻禮朝拜的莊嚴道場。
離欲老和尚生活儉樸,布衣蔬食,終身不變;清心寡欲,不求名利,樂道安貧,從不攀緣;非為弘法利生之事,平時不出山門。日食僅以蔬菜和豆製品佐餐;有供養珍貴食品者,每派人攜往市場變賣,得款用以建寺。他所用的被蓋床褥,均有許多補丁,家具用品皆陳舊破損。而老和尚安之若素,不許更換。一九九一年,榮昌縣部分居士,見師臥具破舊,特選購高級商品供養,老和尚終不願使用,仍變價用於修繕寺院;他率領常住在寺內開闢荒地數畝,除種植果樹外,其餘種雜糧、蔬菜。僧眾功德之餘,出坡勞作;老和尚雖年過期頤,亦時常親自下地澆水除草。農禪並舉,以身示範。
老和尚身材修長,銀髯飄逸,目光炯炯,氣朗神清,視聽聰明,步履輕健。到一九九二年四月十七日(歲次壬申年三月十五日),老和尚預知時至,於報國禪寺丈室,安詳坐化,世壽一百零五歲,僧臘七十夏。老和尚晚年任射洪縣古佛寺住持,樂至縣報國寺住持。此外還擔任內江市佛教協會名譽副會長、四川省佛教協會名譽理事、樂至縣政治協商會議委員、內江市政治協商會議委員。不過,對於一個年逾百歲的老和尚來說,這些世俗浮名,與他是無甚相干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