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美英

16歲那年,雞美英便開始在當地的煤礦場附近維修鐵路。 來到姐姐雞二妹家,雞美英告訴記者,當年姐姐仍住在海南的時候,她就想過去看看已經10年未見的姐姐。 當記者告訴雞美英過去還有人因為“雞”姓不好聽而改姓的時候,雞美英更加不理解。

人物介紹

1978年,雞氏姐妹倆作為歸國華僑,隨著父母舉家從越南“逃難”來到廣西防城。國家安置歸國華僑時,雞氏姐妹中,姐姐被安置在佛山市三水區逕口原華僑農場,妹妹則被安置到了海南屯昌。1996年,隨著子女成家立業,姐姐隨兒子住到了禪城區;也是在那一年,妹妹雞美英也從海南回來住進了逕口華僑經濟區。粗略一算,姐姐在佛山住了有近26年之久,妹妹也呆了9年多時間。

基本介紹

雞美英的家位於鄉韻十足的逕口華僑經濟區。踩著碎石鋪就的小路,伴著農家小狗的吠聲,記者走進了雞美英的家:一幢古樸的瓦房。
雞美英兩鬢已有不少銀髮,耳朵上墜著一對金燦燦的耳環。透過眼角深深的魚尾紋,仿佛讓人看到她經歷的世事與滄桑……
1948年剛出生,雞美英就隨著家人從廣西防城舉家搬到了越南廣寧省僑居。
“從小就在越南生活,受的教育也是‘越南模式’。當時因家境所迫,沒讀多少書,越文程度是中學畢業,中文則是國小畢業。”雞美英說。即使是這樣,加上現在自學的白話,雞美英也算得上是懂“多種語言”的人。
16歲那年,雞美英便開始在當地的煤礦場附近維修鐵路。“那幾年天空中時不時掠過一架美國的轟炸機(1965年至1973年美國發動侵越戰爭),一聽到響聲,我們就大喊大叫地跑進附近的防空洞裡。”雞美英回憶起那段不尋常的往事露出苦澀的笑容。
5年後,她改做了煤礦場運送煤礦火車的調度員,並在22歲時與另一華僑結婚,生下了兩兒一女。雞美英說,當時子女都還小,因為戰爭原因子女的童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防空洞裡度過。雞美英說:“1978年,我們一家從越南逃回到中國。”她說,當年從越南逃回廣西時,一家人是擠在一艘很小的石灰船里,在海上足足顛簸了3天3夜。下船時,一家5口人都成了“石灰人”。
在廣西呆了一個多月後,雞美英就按國家難僑的安置政策被安置到了海南屯昌。雞美英說,當時生活非常艱辛。1996年,雞美英來到三水區逕口探望姐姐,姐姐就勸她:“到我這來住吧,經濟更發達,出行也更方便……”雞美英的老伴在1993年去世了,當時兩個兒子也都來廣東打工謀生。經過多方考慮後,雞美英便住進了逕口農場。
現在雞美英生活倒是很愜意、悠閒,兩個兒子逢年過節都會寄錢回家。她每天要么陪陪外孫女,要么喂喂自己養的幾隻雞、鴨、鵝,要么就是澆澆後院的一點大蒜、青菜等,或者和周圍的鄰居們打打麻將……
雞美英生活節儉,她將兒子每年寄回來的錢都攢了起來,前年在逕口華僑新村買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正式落戶佛山。
作為佛山僅有的兩位雞氏人士之一,記者問雞美英對即將到來的農曆雞年有什麼願望?雞美英抬起頭,若有所思地說,雞氏女人過雞年,希望雞年裡所有家人和自己都身體健康,更想在雞年抱個孫子。

相關報導

雄雞一唱天下白。在雞年即將到來之際,記者從佛山市公安戶籍部門了解到,曾經是佛山四大“土著”姓氏之一的雞姓,目前在佛山全市340多萬戶籍人中,僅有兩人保留此姓,而且是一對姐妹。昨天,記者先後找到了這兩位雞姓婆婆。從戰亂時期到和平年代,從奔波躲避到自得其樂,兩位雞姓婆婆向記者講起了她們各自的人生旅途。
“跑飛機”山上躲戰亂
 佛山三水華僑經濟區雞美英,當地人都親切地稱這位57歲婆婆叫“雞姨”。雞姨告訴記者,她姐妹倆很小就跟父母到越南謀生。她姐姐叫雞二妹,現在住在禪城。到了越南後,雞美英從16歲便開始在當地的煤礦廠附近維修鐵路。“到了我22歲那年,經常有飛機從頭上飛過,不斷扔下炸彈,我們經常要到山上躲避。”雞美英說的剛好是戰爭時期,她把這種到處躲避的日子稱為“跑飛機”。有一次炸彈就在她50米遠的地方爆炸,“轟”地一聲,幾乎把她震暈。還有一次,她和同伴在聊天,突然防空警報響起,她倆分頭拚命奔跑,結果,同伴倒在了血泊里。回憶起當年的戰爭年代,雞姨仍然心有餘悸。
1978年,雞美英舉家返回國內,當時她為了躲避海盜,在悶熱的五月里,躲在石灰船的船艙內,經過三天三夜的煎熬,最終才返回祖國。
年種菜養禽田園自樂
“門前菜花香,屋後雞鴨肥。”孩子長大到外地工作了,如今,雞美英過著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
附近的鄰居告訴記者,雞美英家門前那塊綠油油的菜地在兩年以前還是一片廢棄的垃圾堆,雞美英費了一周時間才把垃圾搬空運走。現在雞美英在這片地上種了十餘種蔬菜,一年到頭她自己都吃不完,有時往鄰居家送點,有時一些住在附近的外來工看到菜長得水靈,也來問她買。在雞姨家的後院,十多隻雞鴨鵝又占了“半壁江山”,年關將至,這些家禽都養得羽翼豐滿。每天來喂喂雞、看看鵝,成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雞姨很陶醉於自己的田園生活,她認為,“城裡人多,車太擠”,因此,寧願留在農村撿撿柴火種種菜。她告訴記者,自打來到佛山以後,她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即使到三水城區都很少,去她姐姐居住的禪城區還是三年以前。
雞姓姐妹相聚性格迥異
了解到雞美英已經三年沒有去過禪城區,記者提出正好可以坐廣州日報的採訪車到禪城探訪一下姐姐雞二妹,雞美英爽快地答應了記者的提議。
來到姐姐雞二妹家,雞美英告訴記者,當年姐姐仍住在海南的時候,她就想過去看看已經10年未見的姐姐。雞美英告訴記者,姐姐的個性較沉默寡言,但心地卻很好,而且也很照顧她,每年過年的時候,姐姐全家20餘口人都會到三水與她的家人一起過年,熱鬧非凡。
姐姐雞二妹今年已經73歲,她不願過多談起以前那段日子。她對目前在城市裡周圍兒女成群的生活感到很滿足。
孩從父姓不應更改
對於自己姓氏的歷史淵源,雞氏兩姐妹並沒有太多了解,但雞美英認為自己的姓氏沒什麼特別。記者在尋訪雞美英時,發現附近有的鄰居愛拿她的姓氏說笑。記者因此詢問雞美英有沒有遇到過別人拿她姓氏開涮感到尷尬的情況。雞美英說,她理解大家說笑都是善意的。她告訴記者,很多人都曾問過她,拿她姓氏開玩笑她生不生氣,她每次都很爽朗地表示不會生氣。
當記者告訴雞美英過去還有人因為“雞”姓不好聽而改姓的時候,雞美英更加不理解。她表示,孩子從父姓,天經地義,怎么能說改就改。她告訴記者,她從沒有想過改姓,今年又是雞年,這個姓氏肯定能夠帶來更多的吉利。
佛山“雞”姓興衰探
“雞”姓,無論民間傳說還是史志記載,雞姓均是佛山原居民中“雞”、“田”、“布”、“老”四大“土著”姓氏之一。據1990年《佛山市人口志》記載,建國前,姓雞的尚有兩名男子,在大基尾經營工業,而在1985年的調查中,原佛山“土著”四大姓中的雞姓已無。
對佛山當地歷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知名作家任流告訴記者,在唐代前後就有佛山人了,而在當時肯定就有“雞”姓,而且還象徵“吉祥”,作為四大土著姓,“雞”姓在唐代最多最盛。據考證,到了清朝中後期,便開始有人改姓了,佛山“雞”姓逐漸消亡並非家族沒落造成的。另外,“田”、“布”、“老”三姓,目前在佛山仍大有人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