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部密教

早在佛紀一千多年前的吠陀時代,由讀誦真言咒語來祈福禳災,已流行於印度民間各階層。逐漸滲入民間信仰,進而攝取其咒術密法,產生了真言咒語的使用。初期的"真言咒語",與佛教經典中所說的教理並無直接關係,只作為守護、消災、治毒,所雜說的片斷咒語,向來被稱為"雜部密教",簡稱為"雜密"。以真言法為中心,有了組織體系,大致獨立而以完全的秘密佛教姿態出現的,則被稱為純正密教。雜部密教與佛教的根本教義無關,僅是為了幫擁護佛道的修行者,排除各種障難,附帶了真言密法而已。

簡介

雜部密教的產生

詳細信息

早在佛紀一千多年前的吠陀時代,由讀誦真言咒語祈福禳災,已流行於印度民間各階層。佛教在印度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滲入民間信仰,進而攝取其咒術密法,產生了真言咒語的使用。初期的"真言咒語",與佛教經典中所說的教理並無直接關係,只作為守護、消災、治毒,所雜說的片斷咒語,向來被稱為"雜部密教",簡稱為"雜密"。如《雜阿含經》所說,被兇惡毒蛇咬傷時,所持念的明咒,即屬此。
到了佛陀入滅後三百年間,上座部所隸屬的犢子部,除經、律、論三藏外,諸多真言密咒亦被結集,彙編成為"明咒藏"。其後,在南傳《巴利藏》中,有說護身等偈頌的經典,名為《防護藏》,至今仍盛行於錫蘭、緬甸等南傳佛教國家。到了四世紀左右,出現了專說咒法的獨立經典《孔雀明王經》,認為口念真言,內心統一,建立方圓之土壇供養諸尊,嚴修儀軌,即可產生不可思議的功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