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色鶇

雜色鶇

嘴長而壯,嘴端稍曲,副須長度超過鼻孔,嘴須通常發達。次級飛羽和部分初級飛羽等基部為白或皮黃色,形成一道白色或皮黃色帶斑,飛行時特別明顯。雌雄通常相同。常見於混交林和針葉林、遷徙期間常在林緣、道旁兩側次生林、甚至村莊附近的叢林活動以及通常在針葉林和混交林中下木發達的溝谷地方繁殖。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雜色鶇通常棲息於密集的針葉林。可以生活在許多森林環境,但更常見的是杉木,雪松,雲杉和鐵杉的混交林。也發現於山茱萸和野生醋栗的林邊的空地。還前往近海潮濕的森林地區的附近水道或湖泊。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雜色鶇雜色鶇

雜色鶇身長19 - 26 cm,翼展34 - 38 cm,體重65 - 100克,壽命4年。這是一種非常出色的鳥有,不會混淆與任何其他物種。雜色鶇的體羽由明亮的橙紅色、黑色和藍灰色組成。成鳥有灰色的帽頂,狹窄的橙色眼眉,一道很寬的黑帶自眼先開始橫穿整個眼部覆蓋整個臉頰。翕、臀部和尾巴上半部具灰藍色到深褐色並略帶灰色色調。尾巴是灰藍色或暗灰色。喉嚨亮橙色。前胸和腹部有鱗片羽毛,橙色喉嚨。翅膀是桔黃色有黑色斑紋。雌鳥大體與雄鳥相似,但整體略暗,胸部的色斑是灰色而不是黑色。幼鳥近似雌性,喉、胸部和腹部具鱗片狀外觀。眼睛暗。鳥喙黑色,喙基上和下頜骨有黃斑。腿和腳趾橙褐色。

雜色鶇雜色鶇

分布範圍

分布地區分布地區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

生活習性

雜色鶇通常棲息於密集的針葉林。可以生活在許多森林環境,但更常見的是杉木,雪松,雲杉和鐵杉的混交林。也發現於山茱萸和野生醋栗的林邊的空地。還前往近海潮濕的森林地區的附近水道或湖泊。流連於橡木、櫟樹和針葉樹混合地段。以及峽谷,甚至草坪和花園。
它們是一些羞怯的小鳥,喜歡安靜,躲藏在森林的陰影里。通常在樹木和植被的灌木叢下覓食,也可以在岸邊的垃圾或雜物、落葉中尋覓食物。主要是吃千足蟲、臭蟲、螞蟻、蝸牛、蚯蚓和甲蟲,小型無脊椎動物。有時也補充其他食物,捕食蜜蜂,黃蜂,蒼蠅,蚱蜢和蝗蟲。它們也吃野果、種植的水果、金銀花、橡子、莓果、小紅莓、槲寄生、樹莓、常春藤、鼠李、小麥和各種其他種子。

生長繁殖

分布於北美的雜色鶇,繁殖季節是4月至9月;而生活在西北歐、阿拉斯加、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雜色鶇,繁殖季節是10月-3月;在科迪亞克島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南部的下加利福尼亞州,產卵季節將從4月下旬持續到7月中下旬。

雌鳥選擇產卵地。雄鳥建巢並吹口哨威懾其他雄鳥並圈定領土範圍。巢通常建在距地面約4至50米的地方。甚至直接建在建築物或地面上。杯形巢,內側襯香草等優良的材料。雌鳥每次產2至5枚有光澤的藍色卵,上面有褐色斑點。孵化期約2個星期,父母雙方共同飼養雛鳥。小鳥成長迅速,約13至14天離巢。

亞種分布

1.Zoothera naevia carlottae 分布於加拿大西南部的夏洛特皇后群島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2.Zoothera naevia godfreii 分布於美國西北部的愛達荷和蒙大拿,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南部。
3.Zoothera naevia meruloides 分布於美國西南部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
4.Zoothera naevia naevius 分布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和阿拉斯加南部。

保護等級

雜色鶇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