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三葉

雜三葉

雜三葉;英文名是Alsike clover;學名是Trifolium hybridum;科屬是豆科三葉草屬 ;類別是多年生草本。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名稱: 雜三葉 又名瑞典三葉草(Swedish clover)、雜車軸草
英文名: Alsike clover
學名: Trifolium hybridum
科屬: 豆科 三葉草
類別: 多年生草本
雜三葉原產於歐洲,現廣泛分布於歐洲中部、北部。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蘇聯等國都有栽培。適宜我國華北、華中等濕潤地區種植,也可在南方高海拔、雨量多的地方栽培(雨量不宜過多,雜三葉不宜長期被水淹沒,短期淹沒,沒有問題。)。雜三葉是豆科三葉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壽命4-6年,生長習性與紅三葉相似,形態介於紅三葉和白三葉之間,是三葉草屬的一個種。植株較高,半直立;主根短,側根發達,入土深達1m;根莖粗壯,莖叢生,分枝多,平臥或半匍匐,長30-70cm,基部光滑細軟,莖節處著地生根,並長出新的匍匐莖。掌狀三出複葉,葉柄細長,小葉倒卵形,葉面無白色“V”形斑紋。球形頭狀花序,生於葉腋,小花白色或玫瑰色。莢果細小而狹長,每莢有種子1-3粒。種子橢圓形或心臟形,呈黃色或棕黃色,稍大於白三葉,千粒重0.65g。

主要性狀

直根系,主根穿透力強,側根發達,並且耐寒力強,即使經過非常寒冷的冬季其碳水化合物也不會流失。莖光滑,高60-150CM,分枝橫向生長,分枝力強,一般10-20條,多者30條,生長習性為主軸無限生長,即使在花期腋芽也不斷分枝。葉冠豐滿,葉豐富;三出掌狀複葉,小葉卵形或倒卵形,葉面有灰白“V”形斑紋;整個生長季都開花,總狀花序,花朵為粉紅色或白色,花冠約1CM,種子小,顏色為黃綠混色,千粒重0.7-0.8g。

習性特點

喜涼爽濕潤氣候,且耐寒冷氣候。耐濕、耐鹼、較耐乾旱和高溫,但在春季水淹和夏季高溫條件下不易存活,耐鹽性和耐陰性較差。

繁殖方法

雜三葉一般選擇種子繁殖

種植範圍

雜三葉喜溫涼濕潤氣候,適宜在溫帶和寒溫帶,年降水量600mm以上的地區生長,最適生長溫度19-24℃。抗寒能力較紅三葉和白三葉強,在冷而潮濕的條件下,產草量比紅三葉和白三葉要高,但不耐炎熱和乾旱。喜水分,在地下水位很高(40-50cm)和低洼積水處也能良好生長,能耐受短期水淹。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瘠、耐酸(pH4.0-5.0)、耐鹼性土壤,在濕潤的粘壤土、沙壤土、粘土上都可以生長,但耐鹽能力弱(0.1-0.4%)。播種當年生長發育迅速,可形成較高草叢並能成熟。春季長勢好,秋季猛長,冬季生長緩慢。刈割後再生能力弱,放牧利用後生長較快。在中等水平養護條件下利用年限可長達8年。抗病蟲害能力也較強,管理較粗放。此外,雜三葉發達的根系和其較強的適應性,使其成為我國華中、華東等地區用於水土保持的理想材料,同時也成為城市及庭院綠化的理想植物。

注意事項

雜三葉種子細小,播前應精細整地,用三葉草根瘤菌拌種。可春播或秋播,南方以秋播為宜,北方宜於春播。播種量0.8-1.0g/畝,覆土1.5-2.0cm。苗期生長緩慢,應注意中耕除草。雜三葉不耐旱,必須注意適時適量的灌溉。雜三葉利用年限長,適合與紅三葉、貓尾草混播建立人工草地。此外,它還是水土保持、低養護觀賞地被建植的理想草種。

栽培管理

播前精細整地,在瘠薄土壤或未種過三葉草的土地上,應施足底肥,並用相應的根瘤菌拌種。春、夏、秋均可播種,北方宜三月春播。條播20-30CM,播深1-1.5CM,每畝播種量750-1000克,撒播要適當增加播量,苗期生長緩慢應注意中耕除草。
套用: 水保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