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排鍵電子琴中國作品集

雙排鍵電子琴中國作品集

《雙排鍵電子琴中國作品集》是2010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立毅。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雙排鍵電子琴中國作品集

2006年,鮑元愷教授的管弦樂作品《台灣音畫》被廈門大學作為禮物贈送給前來訪問並接受名譽博士學位的中國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先生,意義非凡。另外,雙排鍵電子琴在台灣的發展很快,這部作品被改編成雙排鍵電子琴曲進行演奏和推廣,不僅將對雙排鍵電子琴作品的民族化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對促進兩岸音樂文化交流,豐富反映台灣風情的電子琴作品,提高對台宣傳水平等方面都具有現實意義。

第二部分是根據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改編而成的雙排鍵與小提琴《梁祝》,以及根據鋼琴協奏曲《黃河》改編的雙排鍵與鋼琴《黃河》。其運用雙排鍵具有的管弦樂隊功能特性與鋼琴、小提琴協奏,具有一定的交響樂的效果,為沒有樂隊協奏的鋼琴、小提琴演奏者提供了多聲部、多層次的表演平台。

在演奏形式上分為獨奏、重奏、協奏。1.獨奏:由一台雙排鍵來演奏樂曲,可以是流行樂或古典樂。2.重奏:由兩台雙排鍵共同演奏樂曲,適合演奏多聲部複雜的大型交響作品。3.協奏:在各種樂器的協奏曲中擔當樂隊的角色。可以為一件樂器協奏,也可以為幾件樂器協奏。雙排鍵的數量一般為一至兩台,如果是很大型的樂隊部分,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加雙排鍵的台數。

作者簡介

曾立毅,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電子琴學會會員、福建省音樂家協會電子琴專業委員會理事。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器樂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84年考入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修小提琴、鋼琴。1986年赴上海音樂學院日本山葉雙排鍵電子琴高級師資班學習,師從日本著名雙排鍵電子琴演奏家日野正雄教授。1987年獲得日本國際山葉雙排鍵電子琴演奏五級證書。1989年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畢業後留校任教。2005年考取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藝術碩士研究生,師從鮑元愷教授學習作曲。2008年12月獲得藝術碩士學位。2008年8月參加全國首屆“吟飛”雙排鍵電子琴比賽,獲優秀指導教師獎,學生王星毫獲成人組三等獎、繆開捷獲優秀獎。2009年11月參加日本山葉國際雙排鍵電子琴比賽中國選拔賽,獲優秀指導教師獎,學生繆開捷獲專業組第三名。學生繆開捷、王銀、曾葉萌恬均獲福建省電子鍵盤大賽雙排鍵電子琴青年組一等獎。出版專著三部:《電子琴演奏與套用》、《雙排鍵電子琴中國作品集》(共兩冊)。

圖書目錄

一、根據鮑元愷《炎黃風情》中國民歌主題管弦樂曲改編

1.小放牛/編曲:曾立毅

這是一首農村歌舞曲.曾被編成京劇和崑曲短劇而流傳全國。清晨,陽光明媚,清風拂煦,牧童在牛背上吹著竹笛悠然自得地走出村口。路上,一位美麗的村姑向牧童問路,牧童則以“趙州石橋什麼人修?玉石欄桿什麼人留?什麼人騎驢橋上走?什麼人推車軋了一道溝?”一連串問題請村姑回答,作為指路的條件。聰明的村姑有問必答,一一應對,二人邊唱邊對,一派歡樂氣氛。樂曲以音色對置的手法表現一問一答的詼諧情趣,最後以樂隊的全奏將歡樂氣氛推向高潮。

2.小白菜/編曲:曾立毅 這是一首流傳久遠的歌.它表現了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遭受繼母虐待的悲慘境遇,和他對生母的依依懷念之情。這首民歌以淒婉旋律為基礎,用弦樂刻畫主人公對往日溫暖親情的眷戀,以及為母親送葬情景的回憶。中間部分的旋律是根據河北民歌《哭五更》的音調重新創作的,其中有哀傷的嗚咽,無奈的嘆息,也有短暫的憧憬。當旋律重新回到《小白菜》時,小提琴以充滿幻想的空靈音響把人們帶到了這苦命孩子寄希望於天國的依稀夢境之中。

3.茉莉花/編曲:繆殲捷

這首樂曲選取了河北滄州地區《茉莉花》的旋律。樂曲表現了少女以茉莉花為自喻,對美好愛情充滿幻想的爛漫情懷。由小提琴、中提琴先後奏出的萊莉花旋律,時而恬淡寧靜,時而含情脈脈,時而以不協和和弦表現少女偶上心頭的一縷愁緒。當另一旋律與茉莉花重唱時,則像是一首愛的頌歌。然而,音樂轉入沉思,又在結尾時平添一絲惆悵。

4.楊柳青/編曲:曾立毅

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揚州小調。“楊柳青”是原歌中的襯詞,並無特別含義。這首小調歌詞不固定, 常填入詼諧、風趣、歡快的詞句。樂曲採用弦樂撥奏,從兩個聲部開始,逐步轉入全部弦樂的撥奏, 並以撥奏模擬民間打擊樂的鑼鼓節奏,突出了樂曲的歡快氣氛和俏皮性格。

5.太陽出來喜洋洋(二重奏)/編曲:曾立毅

這是一首爽朗明快的四川山歌:“太陽出來喜洋洋,挑起扁擔上山崗,手中拿把開山斧,不怕虎豹和豺狼。”樂隊全奏貫穿全曲,銅管樂器粗野的吶喊,弦樂從壓抑到爆發的轉接,以及定音鼓的狂躁敲擊,表現了雄性勃發的陽剛之氣。

6.高山青(二重奏)/編曲:曾立毅陳植潤

樂曲以熱烈歡快的情緒,抒情流暢的旋律,歌唱了阿里山的美麗,熱情讚頌了阿里山始娘、少年純真的感情。

7.對花(二重奏)/編曲:曾立毅

“春季里來什麼花兒開?春季里開的是迎春花……”對句歌是民歌中常見的形式,而以季節為題問答花名則是對句歌中常見的內容。這首樂曲的主題採用的是河北滄州地區的“時花”,中部則是另一首滄州民歌《放風箏》的旋律。

全曲以多變的節奏、對置的音色和豐富的力度變化描繪出對歌場上歡騰熱鬧的場面:一連串喋喋不休的反覆音調像是場外熙熙攘攘的助威呼喊,把對歌場鬧翻了天。中部插入的慢板則是手執竹板擊節入場的女子表演“落子”(蓮花落)的舞蹈場面。給熱鬧的氣氛中注入一絲嫵媚的色彩與柔和優美的恬靜。

二、根據鮑元愷交響組曲《台灣音畫》改編

1、宜、上童謠/編曲:曾立毅

《宜蘭童謠》是《台灣音畫》的第三樂章,是鮑元愷老師根據台灣民謠《丟丟銅》和《天鳥鳥》兩首曲調改編而成的。由於這兩首歌謠在速度、音樂情緒和內容上截然不同,而成為三部曲式中的兩個對比主題。

2、達邦節日/編曲:曾立毅

《達邦節日》是《台灣音畫》的第八樂章,樂曲描述了台灣原住民一天祭奠的過程.從上午的迎神儀式到晚上通宵達旦的狂歡。從這樸拙的旋律與奇妙的和音中我們聽到了他們的祈禱與祝福,看到了他們苦難與歡樂,觸到了他們的肌膚與脈搏,感受到了一個古老部族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和諧。當我隨著鄒族青年男女的歌聲開懷大唱,隨著他們的舞步邁開雙腳,一起在篝火旁同歌同舞,狂歡狂飲的時候,一種從紛爭世界的擠壓中逃逸,從凡塵俗務的牢籠里釋放的超脫感倏然而至。平時故作的端肅矜持此刻也丟到了九霄雲外。在《山地節日》中,作者把這難得的逸興豪情用管弦樂的張狂音響一泄而盡。

三、雙排鍵與小提琴根據陳鋼、何占豪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改編/雙排鍵編曲:繆開捷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由陳鋼與何占豪創作於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 “英台抗婚”、 “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雙排鍵與小提琴《梁祝》是根據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改編而成的,其運用雙排鍵具有的管弦樂隊功能特性與小提琴共同描繪了梁祝相愛、抗婚、化蝶的情感與意境,同時也表現出這首絢麗多彩、抒情動人並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交響作品,.

四、雙排鍵與鋼琴

根據劉莊、盛禮洪、儲望華、殷承宗鋼琴協奏曲《黃河》改編/雙排鍵編曲:曾妒毅

1.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

2.第四樂章:保衛黃河

鋼琴協奏曲《黃河》是劉莊、盛禮洪、儲望華、殷承宗根據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改編的.是中國音樂史上最優秀的鋼琴協奏曲之一。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以磅礴氣勢展開黃河上船夫與波浪搏鬥的情景。粗狂的划船聲,狂號的浪濤風聲,在鋼琴連串的琶音與樂隊的呼應下,到達樂曲的第一個高潮。然後,引入鋼琴的華彩樂段,經過短暫的喘息,在鋼琴強勁的跑句帶引下.全曲又再返回樂曲開始時的緊張搏鬥場面。第四樂章《保衛黃河》以銅管樂奏出短促莊嚴的引子.帶出鋼琴的華彩樂段.由鋼琴奏出《保衛黃河》的主題曲調。進入高潮時,莊嚴雄渾的曲調營造出一個恢宏氣勢的勝利高潮.終結全曲。

雙排鍵與鋼琴《黃河》是根據鋼琴協奏曲《黃河》第一、四樂章改編的。由雙排鍵來擔任鋼琴的協奏,比一般的雙鋼琴演奏更具有交響樂的效果,為沒有樂隊協奏的鋼琴演奏者提供了多聲部、多是次的表演平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