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廬書話

梁永的文章不僅注重新文學的知名人物,其廣及久已被人忽視的文人更是其特點,著名學者舒蕪在《雍廬書話》代序《積極的文學結緣者》中說:“他談得那么生動親切,那么質樸有味,又給我以甚大甚深的閱讀的愉悅。 他所注意的,兼及所謂的大家、名家和一般作者。 也正如舒蕪所說:“這不是一般所謂的‘業餘愛好’,而是以讀者的身份,參與著文學的事業。

內容介紹

《雍廬書話》分“雍廬書話”和“雍廬記事”兩輯,共收入書話等文章131篇,近30萬字。文章大多以30年代中國新文學書刊為話題,兼及長期訪書拜友的經歷。梁永的文章不僅注重新文學的知名人物,其廣及久已被人忽視的文人更是其特點,著名學者舒蕪在《雍廬書話》代序《積極的文學結緣者》中說:“他談得那么生動親切,那么質樸有味,又給我以甚大甚深的閱讀的愉悅。他所注意的,兼及所謂的大家、名家和一般作者。他談了巴金、丁玲、老舍、張天翼,特別多地談了郁達夫、沈從文。如果說,他談的吳組緗、吳伯簫、何家槐、周文、許欽文、孔羅蓀、王魯彥、靳以、師陀等人,1949年以後的‘十七年’中都還算是眾所承認的名家;那么,象廢名、朱湘、凌叔華、施蟄存、杜衡、戴望舒、謝六逸、錢歌川、王瑩、沉櫻、蘇青、徐訐等人,1949年以前雖已知名,‘十七年’中卻是被忽視被貶低被歪曲的,只是在新時期中才以其本來的真相重新進入讀者的視野;還有象白采、司徒宗、葳於等人,則是當時也不大有人知道的。”“這部書話,是地地道道的讀書人的讀書之話,一切都密切結合自己讀書、求書、訪書、得書、失書、愛書、憶書之事來談……他談得娓娓不倦,你聽得酉覃酉覃有味,你甚至來不及細想他的知識的浩博,興趣的持久,目光的專注,搜求的精勤,比勘的細密。”這充分顯示出作者深厚的知識積累和文章功底。也正如舒蕪所說:“這不是一般所謂的‘業餘愛好’,而是以讀者的身份,參與著文學的事業。”
《雍廬書話》出版以後,責任編輯徐雁先生曾造訪梁永先生在西安的家屬,囑他們注意蒐集其餘遺稿,終得《詠蘇齋書話》,並收入由徐雁策劃的《華夏書香叢書》,於1998年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