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盪白雲茶

雁盪白雲茶

雁盪白雲茶,又稱雁盪毛峰,類屬綠茶。明代貢品。該茶產於浙江樂清的雁盪山,以龍湫背所產者為佳。其外型緊結,色澤綠潤,湯色淺綠,茶香撲鼻,余香不斷,滋味醇、回甘。

基本信息

簡介

雁盪白雲茶雁盪白雲茶
雁盪白雲茶產於雁盪山的龍湫背、斗室洞以及雁湖崗等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龍湫背為南北向的山谷,北面有高山屏障,山谷兩岸多為沖積灰壤,土層深厚肥沃。茶樹終年在雲霧蔭蔽下生長,承受雲霧滋潤,芽葉肥壯,長勢甚好。另有一些茶樹,生長在懸岩隙縫之間,相傳古代有山僧訓練猿猴攀登懸岩絕壁採茶,所採茶葉稱為“猴茶”。徐珂清稗類鈔》之“宋燕生飲猴茶”一則中記:“溫州雁盪山有猴,每至晚春,輒采高山茶葉以遺山僧。蓋僧嘗於冬時知猴之無所得食也,以小袋盛米投之,猴之遺茶,所以為答也。”

傳說

雁盪面海背山,氣候溫和,雨露滋潤,茶樹生長良好。雁盪山種茶,自有一番來歷。相傳,開山始祖諾詎那居龍湫時,一日忽遇一老翁。老翁對諾詎那說:“感謝神師恩德,使我得以安居。”諾詎那問:“為何感恩?”老翁說“恩師居於龍湫,日常用水,傾于山地,勿流溪間,保全山泉潔淨,為報答恩師,特賜茶樹一株,保你終生受用。”諾拒那又問:“貴人尊姓,家居何方?願日後相見。”老翁曰:“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若要相見,就在明晨。”諾詎那一覺醒來,原是一夢。第二天清晨,諾詎那走出家門,站在龍湫背上,向四周細看,但見龍湫上端,龍頭嘩嘩吐水,遠處山邊,有龍尾隱約擺搖,一瞬間,不復再見,方才大悟,老翁原是老龍化身。當他回得家來,竟見庭院之中有一株大茶樹,枝葉茂盛。此後,正如老翁所言,日采日發,終年飲之不盡。從此,雁盪山有了茶樹繁殖。

加工工藝

雁盪白雲茶雁盪白雲茶
雁盪白雲茶除鮮葉品質優越以外,加工特點有三:一是講究鮮葉原料,二是加工精細,三是成茶貯存保藏得法。

茶葉在清明穀雨間採摘,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採回後,先經攤放,再在平鍋內用手殺青,投葉量約1000克。當鍋中有水氣蒸騰時,一人從旁用扇子扇去;殺青至適度後,移入大圓匾中輕輕搓揉,然後初烘。初烘葉要經過攤涼,最後復烘乾燥。烘乾後,除去片末,及時裝箱密封,不使茶走氣失色。

品質特點

其品質特點是:外形秀長緊結,茶質細嫩,色澤翠綠,芽毫隱藏;湯色淺綠明淨,香氣高雅,滋味甘醇,葉底嫩勻成朵。在品飲時,一聞濃香撲鼻,再聞香氣芬芳,三聞茶香猶存;滋味頭泡濃郁,二泡醇爽,三泡仍有感人茶韻。耐貯藏,有“三年不敗黃金芽”之譽。

文學作品

1.雁頂新茶味更清,仙人採下白雲英;

直須七碗通靈後,自習清風兩腋生。

明·朱諫

2.雁盪山茶佳,水亦佳,“雁盪茶,龍湫泉”自古聞名,清代陳朝鄷曾用龍湫水沏雁盪茶,頓覺其味無窮,鏇即賦詩一首,其詩曰:

雁山峰頂露芽鮮,

合與龍湫水共煎;

相國當年饒雅興,

願從此處種茶田。

不負詩人雅意,這裡現在已發展新茶園數百畝,其中斗室洞、龍湫背等產區,已廣種茶樹,香飄滿山。

明代馮時可把雁盪山之茶,與觀音竹、金星草、山藥以及官香魚,列為雁盪山五種珍品,以白雲茶為五珍之冠。

社會評價

據明隆慶《樂清縣誌》記載:“近山多有茶,唯雁山龍湫背清明采者極佳。”

雁山志》中也說:“浙東多茶品,而雁山者稱最,每春清明日採摘芽茶進貢,一旗一槍,而白色者曰明茶,穀雨日采者曰雨茶,此上品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