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盪寶冠寺

雁盪寶冠寺

《雁盪寶冠寺》是南宋詩人趙師秀遊覽雁盪山寶冠寺時所題寫的一首五言律詩。詩首聯直截了當,以特寫手法,將鏡頭集中到一點,突出主人公的動作,並表現其憑欄而立時由觸覺而引起的心靈感受;頷聯將立於石欄的清寒原因作了交代;頸聯直接寫主人公的感受,尾聯呼應雁盪二字。全詩題為寫寺,卻無一語及寺,只是著力渲染禪林那種特有的幽寂清靜。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雁盪寶冠寺①
行向石欄立,清寒不可雲②。
流來橋下水,半是洞中雲。
欲住逢年盡,因吟過夜分③。
盪陰當絕頂④,一雁未曾聞⑤。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雁盪:山名,雁盪山主體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在台州市溫嶺南境。素以獨特的奇峰怪石、飛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勝門和凝翠碧潭揚名海內外,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史稱“東南第一山”。寶冠寺:雁盪山十八古剎之一。
②云:說。
③夜分:夜半。
④盪陰:陰寒之氣迴蕩瀰漫。絕頂:最高的山頂。
⑤一雁未曾聞:雁盪山上有雁湖崗,崗頂有湖,蘆葦叢生,秋天時鴻雁常來棲宿。這句意謂天寒,雁已離去。

白話譯文

我走到了溪水邊,憑倚著石欄;心中的思潮難以表達,只覺得四周陣陣清寒襲人。那橋下嘩嘩流淌的泉水,多半是山洞裡的白雲化成。我多想在這裡住上一陣子,可又正逢一年將盡,對著這美景留戀忘返,再三吟詠,不知不覺已過了夜半時分。山頂的小湖是如此地寂靜,連棲息的大雁,也一聲不吭。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作者趙師秀作者趙師秀
寶冠寺是雁盪山四大名剎之一。雁盪山以瀑布奇峰著名,這首詩打破常規,題目是題寶冠寺,重點不寫雁盪的峰岩瀑布,甚至無一字寫到寺廟,只是描繪環境的幽靜,突出自己的心靈感受。
詩開門見山,首聯就把自己置身在山寺中,寫環境,抒感受。詩說自己漫步在寺內,在流水邊駐足,憑倚著石欄桿,只覺得有一股說不出的清寒。清寒是人對外部氣候的感受,沒有什麼難以表達之處,詩人說“不可雲”,是因為山中寒冷,又逢歲暮,自然寒氣逼人,這不是詩人唯一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如此幽寂的環境,使詩人心中產生了另一種清寒的感受,這感受很複雜,是淡泊名利、陶洗心境、出世達觀等種種感受的總和,因此不可名狀,難以敘述概括,只能用“不可雲”三字來代表。雖然“不可雲”,但必要抒發,詩接著便巧妙地借景達意,說眼見橋下流來清寒的泉水,想到其源頭,抬頭觀望,岩洞谽然,由此便推測流水的清寒,是因為它是石洞中的雲朵所化。這樣寫,境的清寒與人的高潔全都予以表露了。這種表現方法,就是歷來詩家所說的“不寫之寫”,“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元好問《論詩》),不明白說,讓讀者自己品味。也達到了司空圖詩品》含蓄的標準:“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己,若不堪憂。是有真宰,與之沉浮……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三、四聯仍然用前兩聯手法,一聯抒情,一聯以景蘊情。環境如此岑寂,詩人的情懷如此淡泊,境與情吻合無間,詩人就不由自主地產生了留戀忘返的心情。第三聯明白說出自己的情感,在表現時先抑後揚,出句說自己想在這裡住段時間,可是正逢年末,非得回家去;因為不能住下的遺憾,對句便寫自己在幽闃的環境中反覆吟詠,不知不覺到了半夜。這樣寫,又回照了上文。尾聯以景色來反襯心情的淡泊。雁盪山頂有湖,四季不乾,是越冬大雁棲息的所在,雁盪山即以此得名。詩寫聽不見一聲雁鳴,是實事,同時用以突出夜深時萬籟俱靜的場面。詩人在這樣的深夜尚不回去,他的胸懷就自然可知了。
詩的第二聯“流來橋下水,半是洞中雲”是眾口傳頌的名聯。詩人通過自己的感受,由水的寒想到高處的寒,由高處又想到雲與水的關係,從而把兩者相聯繫,表現那一特定環境與特定心情,趙師秀對雲水之間常常產生通感,喜歡把它們組合成一個場景,或硬把它們相互聯繫,如他在另一首名作《薛氏瓜廬》中寫道:“野水多於地,春山半是雲。”詩這聯,元方回《瀛奎律髓》曾指出是參考了唐杜荀鶴的“只應松上鶴,便是洞中人”句,這是從構思的角度上來說。如果從趙師秀喜在雲與水上做文章的角度上看,詩更接近於武陵《贈王隱人》“飛來南浦水,半是華山雲”句。趙師秀以苦吟出名,他曾經對人說:“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未如之何矣。”(宋劉克莊《野谷集序》)他在寫這聯詩時,極有可能受到杜荀鶴、於武陵詩的啟發。
趙師秀曾經選賈島、姚合詩為《二妙集》,他的這首詩的風格即近似賈島、姚合,詩面不用典故,寫景造境簡易平淡,結構嚴謹,意境清瘦,琢磨鍛鍊得不露痕跡。“永嘉四靈”的詩講究雕鐫後的歸真,即純用白描手法,繪景寫情,雖然氣格有些侷促,但在當時江西詩派踔厲詩壇的情況下,無疑是給沉悶中注入了新鮮空氣。趙師秀在“四靈”中成就最高,這首詩又是他的代表作,從此可以窺見“四靈”詩風的特點。

名家點評

陳衍在《宋詩精華錄》中稱讚頸聯“在四靈中最為掉臂遊行”。

作者簡介

趙師秀(1170年—1219年),字紫芝,號靈秀,又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宋太祖趙匡胤八世孫(《宋史·宗室世系表》六)。公元1190年(宋光宗紹熙元年)進士及第。寧宗慶元初為上元簿。嘉定初入江西安撫司幕,後為筠州推官。晚寓錢塘。公元1219年(宋嘉定十二年)卒,年五十。工詩,為“永嘉四靈”之一。有《趙師秀集》二卷、《天樂堂集》一卷,已佚。僅有《清苑齋集》傳世。事見明弘治《溫州府志》卷一零、一三。趙師秀詩,以明潘是仁輯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清苑齋詩集》四卷本為底本,校以清顧修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顧本),並酌采顧本校記(簡稱顧校),編為第一卷;別輯《瀛奎律髓》、《詩淵》等書中所錄詩,編為第二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