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曹全碑

隸書曹全碑

《隸書曹全碑》全稱《漢邰陽令曹全碑》。全碑20行,每行45字。碑陰五列,每列行數不等。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立,明萬曆初在陝西邰縣華莘村出土,後移入邰陽縣學,現藏西安碑林。《曹全碑》的內容是曹全的屬下王敞、王畢等為他歌功頌德的文字,多是溢美浮誇之詞。然而書法妍美秀麗,結體舒展自然灑脫生動、疏密有致,運筆婉媚流暢、秀勁圓潤,含蓄生趣,刻工精良,能準確地傳達筆墨的效果,堪稱漢隸上品,是學習隸書的極好範本。我們在學習此碑時,最忌用筆粗重,結體方拙,書寫時筆要圓,鋒要中,速度輕快,儘量寫出它的飄逸多姿的特色來。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隸書曹全碑》為國家課題“書法教育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
起步成功一條龍,循序漸進無師通,書法常識全包攬,精煉通俗助速成
書法經典的最新版本,永不落伍的綜合書學,個體自學的良師益友,集體培訓的最佳教材

作者簡介

萬應均,辰午齋主,湖南寧鄉人,書法家、書法教育家,湖南省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現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美術系書法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際)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心教授,全國師範院校書法教育研究會理事。
多年來,一直從事大學書法教育和書法研究工作,出版《大學書法》《粉筆書法藝術》《書法實用教程》《書法速成》《漢字書寫與書法藝術》《楷書藝術》《行書藝術》《隸書藝術》《書法》《毛澤東書法鑑賞》《大學書法教程》《書法教程》等專著及各類教材80多種。所著專著及教材,既尊重傳統又緊跟時代,融實用性、科學性、可讀性於一體,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和讚譽。
近年來,在《中國書法》《求索》《藝術教育》等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主持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5項。創造發明“回宮米字格”並獲國家專利。書法作品為海內外珍藏。個人簡歷和書法作品收錄在《中國書法家選集》《中國當代書法家名典》和《當代書法家大辭典》等20多部書法典籍中。

圖書目錄

前言致讀者朋友
第一章 隸書及其《曹全碑》簡介
第二章 毛筆書法基本常識
第三章 回宮米字格介紹
第四章 點畫書寫技法
第五章 偏旁部首規則
第六章 間架結構原則
第七章 款式章法及作品臨習
第八章 作品範例仿作或意臨
第九章 書法作品創作及創作內容精選
第十章 臨習古拓本的意義

序言

書法是書寫漢字的一種藝術,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記載著華夏文明的演變和歷史。書法和寫字,兩者之間,既相通,又有區別。學習書法要先學寫字,因此,寫好字是學習書法的基礎和前提。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各行各業的工作程式已經進入了一個現代化的快節奏時代。因此,有人認為現在還練習寫字,還搞書法藝術,實在沒有什麼必要了,甚至認為是跟不上形勢,有些落伍。由於這些錯誤認識的存在,導致不少國民,特別是一些青少年朋友,沒有良好的書寫習慣,不懂基本的書寫規則。一旦提筆書寫,便是字跡潦草邋遢,錯別字成堆。如此,祖宗留下的優秀傳統文化丟得一乾二淨,哪還算得上是一個炎黃子孫!
事實上,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離不開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薰陶與教育。每一個國家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的產生,都是通過教育而從祖國和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悠久的歷史,優秀的文化,良好的教育,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性格和靈魂,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中華英傑,每一代的民族英傑又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優秀的中華文化。漢字書寫的藝術濃縮了中華民族古代的優秀歷史文化,也記載了我國的古代文明。通過書法教育和訓練,能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能提高每個國民的書寫水平和藝術素養。
當今社會,某種場合下,雖然可以“辦公不用紙和筆”,但人們總不能整天背著一個電腦,連簽個字、寫個便條都用它。再說人們起草文稿、作個記錄、學生做題等一系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般書寫,也不便用電腦操作。還有,人們逢年過節、婚喪喜慶寫寫對聯、搞搞宣傳等,還是毛筆書寫最適合、最方便、最韻味,最具藝術性。再有,一般民眾性的書法活動和園林樓閣的楹聯、匾額題字,電腦更是無法取代。可見,在今天乃至將來,我們都無法離開漢字書寫這一傳統而又現代的高雅藝術。中國書法得以幾千年傳承不斷,是因為她濃縮了中華文化思想的基本精神,成為中華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從古至今,不但中國人引以自豪,而且全世界的人們都把她當作寶貝。幾千年以來,人們特別重視習帖練字。即是當下,學習書法者仍然比比皆是。就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也把中國書法作為學校教學的一門重要課程,並列入教學計畫。可見,書法是一門長盛不衰的既具實用性又具欣賞性的永恆藝術。
學習書法還有加強德育、長才益智、健體養心、實施美育和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