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喻的認知研究-理論與實踐

隱喻映射的次要特徵3.2.1 隱喻映射的次要特徵3.2.1 隱喻研究的三個層次5.1.1

內容介紹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隱喻的認知研究
1.1 關於隱喻的認知功能的探索
1.1.1 修辭學途徑對隱喻的認知功能的認識
1.1.2 哲學途徑對隱喻的認知功能的認識
1.1.3 語言學途徑對隱喻的認知功能的認識
1.2 研究對象
第二章 萊柯夫認知隱喻理論的貢獻與不足
2.1 萊柯夫認知隱喻理論的貢獻
2.1.1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的三個基本觀點
2.1.2 隱喻是思維和語言的最基本方式之一
2.1.3 確立了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體驗哲學
2.2 萊柯夫隱喻理論的不足
2.2.1 缺乏足夠的經驗主義理論基礎
2.2.2 方法論:缺乏確定映射水平或特徵的標準
2.2.3 自發、對等映射:過度概括
2.2.4 映射內容:不充分
2.2.5 相似概念結構構成的隱喻之間的關係:不明確
2.2.6 理論解釋:缺乏經濟性原則
第三章 隱喻映射的本質特徵
3.1 選擇性——隱喻映射的本質特徵
3.1.1 源域運用和靶域聚焦產生選擇性
3.1.2 基本隱喻決定多元隱喻中映射選擇的內容
3.1.3 靶域的隱喻範圍選取源域映射的不同角度
3.1.4 靶域的邏輯結構排斥源域向靶域映射時與靶域衝突的部分
3.1.5 概念特徵的多樣性決定靶域表達的多樣性
3.2 隱喻映射的次要特徵
3.2.1 非對稱性和不可逆性
3.2.2 浮現性
第四章 轉喻與隱喻的連續體關係
4.1 關於隱喻和轉喻的一般定義
4.2 一般定義框架記憶體在的問題
4.2.1 隱喻不能發生在單一領域內嗎
4.2.2 轉喻一定有指稱意義而隱喻一定沒有嗎
4.2.3 認知經驗領域能區分隱喻和轉喻嗎
4.2.4 轉喻是概念映射還是概念突出
4.3 隱喻與轉喻的互動
4.4 轉喻一隱喻連續體的建立機制
4.4.1 共同的經驗基礎
4.4.2 語用含義
4.4.3 範疇結構
4.4.4 文化模式
4.5 轉喻-隱喻連續體的基本特徵及其意義
第五章 隱喻研究的三個層次與主要領域
5.1 隱喻研究的三個層次
5.1.1 超個體層次:概念隱喻系統
5.1.2 個體層次:心理現實性
5.1.3 潛在個體層次:生理現實性
5.2 未來隱喻研究的主要領域
5.2.1 語言中不同種類的隱喻
5.2.2 轉喻與隱喻的差別與聯繫
5.2.3 隱喻理解的過程與理解的結果
5.2.4 隱喻處理與處理隱喻
5.2.5 隱喻在語言和思維中的互動方式
5.2.6 語言與思維中隱喻的體驗理據
第六章 隱喻理解模式
6.1 標準模式:先直義理解,後非直義理解
6.2 比較模式
6.2.1 Tversky的對比模式:隱喻是隱性明喻
6.2.2 顯性特徵不平衡模式:隱喻是隱性比較
6.3 關聯優先模式:結構映射
6.4 互動論模式
6.5 特徵歸屬模式:類內包陳述
……
第七章 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論:闡釋與質疑
第八章 分級顯性意義假說:語義處理新理論
第九章 名詞動用研究
第十章 任意性與分解性:慣用語研究之爭
第十一章 慣用語理解的認知研究
第十二章 慣用語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作用與意義研究
第十三章 反語理解研究
第十四章 反語處理三假說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劉正光:湖南沅江人,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後,英國雷丁大學訪問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2005年),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2004年),湖南省學科帶頭人培養物件(2005年),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翻譯協會副會長,中國英語 教學研究會理事,《英語研究》編委成員。湖南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丶語用學丶語言習得 與外語教學。共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6項;參與省部級以上課題研究5項;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外國語言文學類核心刊物論文近40篇(CSSCI收錄 30多篇),各類轉載和收錄10多篇,出版著作丶教材8部;先後獲湖南省新時期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次獲湖南省翻譯協會學術成果一等獎,2次獲湖南省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獎。

作品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隱喻的認知研究
1.1 關於隱喻的認知功能的探索
1.1.1 修辭學途徑對隱喻的認知功能的認識
1.1.2 哲學途徑對隱喻的認知功能的認識
1.1.3 語言學途徑對隱喻的認知功能的認識
1.2 研究物件
第二章 萊柯夫認知隱喻理論的貢獻與不足
2.1 萊柯夫認知隱喻理論的貢獻
2.1.1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的三個基本觀點
2.1.2 隱喻是思維和語言的最基本方式之一
2.1.3 確立了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體驗哲學
2.2 萊柯夫隱喻理論的不足
2.2.1 缺乏足夠的經驗主義理論基礎
2.2.2 方法論:缺乏確定映射水準或特徵的標準
2.2.3 自發丶對等映射:過度概括
2.2.4 映射內容:不充分
2.2.5 相似概念結構構成的隱喻之間的關係:不明確
2.2.6 理論解釋:缺乏經濟性原則
第三章 隱喻映射的本質特徵
3.1 選擇性——隱喻映射的本質特徵
3.1.1 源域運用和靶域聚焦產生選擇性
3.1.2 基本隱喻決定多元隱喻中映射選擇的內容
3.1.3 靶域的隱喻範圍選取源域映射的不同角度
3.1.4 靶域的邏輯結構排斥源域向靶域映射時與靶域衝突的部分
3.1.5 概念特徵的多樣性決定靶域表達的多樣性
3.2 隱喻映射的次要特徵
3.2.1 非對稱性和不可逆性
3.2.2 浮現性
第四章 轉喻與隱喻的連續體關係
4.1 關於隱喻和轉喻的一般定義
4.2 一般定義框架記憶體在的問題
4.2.1 隱喻不能發生在單一領域內嗎
4.2.2 轉喻一定有指稱意義而隱喻一定沒有嗎
4.2.3 認知經驗領域能區分隱喻和轉喻嗎
4.2.4 轉喻是概念映射還是概念突出
4.3 隱喻與轉喻的互動
4.4 轉喻一隱喻連續體的建立機制
4.4.1 共同的經驗基礎
4.4.2 語用含義
4.4.3 範疇結構
4.4.4 文化模式
4.5 轉喻-隱喻連續體的基本特徵及其意義
第五章 隱喻研究的三個層次與主要領域
5.1 隱喻研究的三個層次
5.1.1 超個體層次:概念隱喻系統
5.1.2 個體層次:心理現實性
5.1.3 潛在個體層次:生理現實性
5.2 未來隱喻研究的主要領域
5.2.1 語言中不同種類的隱喻
5.2.2 轉喻與隱喻的差別與聯繫
5.2.3 隱喻理解的過程與理解的結果
5.2.4 隱喻處理與處理隱喻
5.2.5 隱喻在語言和思維中的互動方式
5.2.6 語言與思維中隱喻的體驗理據
第六章 隱喻理解模式
6.1 標準模式:先直義理解,後非直義理解
6.2 比較模式
6.2.1 Tversky的對比模式:隱喻是隱性明喻
6.2.2 顯性特徵不平衡模式:隱喻是隱性比較
6.3 關聯優先模式:結構映射
6.4 互動論模式
6.5 特徵歸屬模式:類內包陳述
……
第七章 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論:闡釋與質疑
第八章 分級顯性意義假說:語義處理新理論
第九章 名詞動用研究
第十章 任意性與分解性:慣用語研究之爭
第十一章 慣用語理解的認知研究
第十二章 慣用語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作用與意義研究
第十三章 反語理解研究
第十四章 反語處理三假說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