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拳

隨手拳簡稱隨手,“隨”是該拳的基本特點,意思是跟隨、隨意(隨心所欲);“手”,手法,以手命名,強調該拳突出手的功夫,如同譚腿突出腿的功夫一樣。

起源傳說

隨手是中華優秀稀有拳種,據說她為宋末元初張三豐於邢州(今河北邢台)北武當山(屬太行山脈)所創,曾長時間在當地流傳,後漸布天下,形成一大武術門派,被稱為“隨手門”,歷史上曾出現過義軍領袖楊妙真和抗倭名將戚繼光等名家高手。在後世傳承中,各地隨手拳師立足本門,不斷吸融其他拳種的精華,使隨手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風貌。據調查,現在山東、河北的許多地方都有隨手的習練者,而河北省冠以“隨手”的拳種主要集中在邢台的隆堯、寧晉和石家莊的趙縣、高邑、元氏、贊皇等地。其中,相對於某些地方隨手拳已駁雜不純的現實,本地傳承一百餘年的趙縣北王村隨手拳則原汁原味地保存了隨手拳的精髓,拳腳器械風格一貫,代表著隨手拳械的本初面目,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研究價值和傳承價值,已經進入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拳法特點

隨手拳的特點是“隨”,強調眼與手隨,手與腿隨,力與氣隨,氣與意隨,己與敵隨。用門內語言可以概括為“只打不迎”(實為“連迎帶打”)、“一步一手”、“你給我一個籃子,我給你一個盒子”(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該拳長於實戰,其技擊特點是無形無架,無招無式;見招拆招,見勢打勢;借力打力,連迎帶打;將計就計,就機隨機;隨機應變,變化無窮。

拳法傳承

北王村隨手拳包括里場(內場)功夫和外場功夫。外場包括一些基本功和拳械套路,可用於表演。里場(內場)為隨手不輕傳之秘,只有品德高尚、不怕吃苦者才能得師暗授,主要包括拿法(擒拿)、一百單八捶、轉環捶、陰陽捶、五虎斷門刀、盤龍棍(俗稱花子棍)等隨手門核心功夫。

隨手拳隨手拳
隨手拳隨手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