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群

隧道群是一個詩人,畢業於長沙鐵道學院。

詩詞原文

隧道群
這裡濃縮時間
這裡延伸生命
幾分鐘一個子夜
一小時幾次黎明
如逝去的歲月
是真實的夢境
漫長而又迅急
黑暗伴著噪音
終於衝出重巒
聽風笛一聲長鳴
快讓眼睛習慣吧
天闊、水綠、山青

鑑賞

詩人早期畢業於長沙鐵道學院,對鐵路、隧道情有獨鍾,因此後來寫起這類題材的作品也不同凡響,令人深思。一般人乘車過隧道,是在理所當然地享受現代化的科研成果,他們開始也許感到新鮮,以後便會覺得:“進隧道一片黑暗,出隧道又見光明,就是這樣簡單。”但詩人卻從這個盡人皆知的感受出發,作了大跨度的變化和升華。詩的開頭就很精彩,其中“濃縮時間”、“延伸生命”十分耐人尋味。修通了隧道,便利了交通,這不正是縮短了大量時間,無形中等於延長了旅客的生命嗎?此其一;再推而廣之,我們不管做什麼事,倘若都能“濃縮”即抓緊時間,不也可以“延伸生命”——生活得更加豐富多彩嗎?詩人面對“隧道”這個科研成果提煉出了富於哲理的詩情,真可謂“獨具慧眼”!
底下各節還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第二節中,“子夜”何其長,“幾分鐘”何其短,詩人卻要讓它們攙起手來。世人皆知“黎明”一天一次,詩人卻偏要分成“幾次”。可以看出,作者不是呆板地、就事論事地形容“隧道”的斷而相續、遙遠綿長,而是抓住自己的瞬間視覺感受,進行大膽的、奇特的描寫,牢牢地吸引讀者。僅此一例,其“詩藝”之高鮮明可見。第三節把“歲月”和“夢境”並提,同樣給人以似真似幻、似信未信的強烈感覺,一下子就引導讀者沉浸在濃郁的詩情中了。
此詩的結尾三節和開頭一樣,有著很大的包容性——使讀者在體會過隧道的同時,還能夠領會到其他的意味。讀詩既要“人乎其內”,又要“出乎其外”。那就讓人們在“入”和“出”兩方面下點工夫。先看第四節,路程“漫長”怎么辦?火車用“迅急”的姿態去克服。寂靜常與“黑暗”相伴,火車偏用“噪音”進行挑戰。讀著這樣富於張力的詩句,人們的心能不怦怦作跳嗎?更進一步,還會堅定向困難挑戰的決心嗎?同樣,聽著“衝出重巒”以後長鳴的“風笛”,人們也一定會聯想到戰勝困難以後各種激動人心的場面:萬眾歡呼,鑼鼓喧天……。此詩結尾處的一聲召喚,是對隧道外面美麗景色的簡潔勾勒,其實又何嘗不是號召人們不要滿足和停步,而要熱情洋溢地去迎接更多更好的風光景色!

作者簡介

湯世傑(1943~),湖北宜昌人。1967年畢業於長沙鐵道學院鐵道工程系。1968年赴雲南工作。歷任昆明鐵路局養路工、宣傳幹事、政治部秘書、《昆明鐵道報》編輯,雲南省作協《文學界》雜誌主編,省作協副主席。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土船》、《情感債務》、《情死》,中短篇小說集《高原的太陽》、《魔洞》、《獨奏之夢》,詩集《第一盞綠燈》,長卷散文《殉情之都》、《靈息吹拂》、《夢幻高原》、《古搖籃》,散文集《煙霞邊地》、《冥想雲南》、《心情的磨毛》,長篇報告文學《魯布革陣痛之秘》(合作)、《土地詩篇》,電影文學劇本《大峽谷》,電視文學劇本《香格里拉》(30集)等。作品曾獲《十月》文學獎、全國鐵路文學獎、雲南省文學藝術優秀作品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