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那些花花事兒

隋朝那些花花事兒

《隋朝那些花花事兒》是由宋文慶編寫,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基本信息

隋朝那些花花事兒

內容簡介

《隋朝那些花花事兒1·戰神的崛起》主要內容:北魏末年,皇室衰微,各地造反勢力洶湧澎湃。地方豪強爾朱榮集團在乎定各地造反勢力中迅速壯大,並培育了以後分裂北魏政權的幾股勢力,賀跋岳弟兄、高歡、獨孤信、宇文泰、李虎、楊忠等風雲人物同台登場。宣武帝駕崩走人,皇后胡靈荒淫混亂,毒殺親子專權。爾朱榮以清君側為名領軍殺進洛陽,重立傀儡皇帝,實際掌控朝政。歷史翻雲覆雨,在經過精密安排後,傀儡皇帝親手宰殺了一代梟雄爾朱榮,稍稍平靜後的北魏朝廷迎來了最後的毀滅。爾朱榮軍事集團瓦解,北魏政權在一群武夫手裡先來個一分為二,即東魏西魏,再為北齊北周,最後由楊忠的兒子楊堅來收拾殘局,隋朝來個大統一。隋朝在楊家沒玩多久,江山由李虎的孫子來收拾,開拓出空前強盛的大唐帝國。作者簡介

宋文慶,山東省成武縣人,現住濟南。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曾任百靈網文化頻道主編,17K文學網駐站作家,著有《趕屍匠》《血魔艷姬》《山君》《皇家淨身師》等多部長篇作品。現任視友網體驗部副總監。

圖書目錄

引子

第一章 殘酷的立子殺母

第二章 淫亂後官的胡太后

第三章 歡宴之後的政變

第四章 胡太后與大將的牽手

第五章 六鎮大起義:民間的憤怒

第六章 懷朔:軍神的故鄉

第七章 懷朔與武川:戰神的舞台

第八章 賀跋氏軍事集團的起源

第九章破六韓拔陵敗亡

第十章 廣陽王元深的悲慘下場

第十一章 爾朱榮的興起

第十二章 “亂世郵差”高歡

第十三章 宮廷悲劇:胡太后鴆殺親子

第十四章 愚蠢的胡太后被拋進河中

第十五章 爾朱榮大開殺戒

第十六章 爾朱榮逞威洛陽城

第十七章 陰謀與仇恨的陰雲籠罩皇宮

第十八章鄴城之戰葛榮敗亡

第十九章 風雨飄搖中的北魏朝廷

第二十章 傳奇儒將陳慶之

第二十一章 陳慶之北伐

第二十二章 軍神對壘:爾朱榮大戰陳慶之

第二十三章白袍軍中的俘虜楊忠

第二十四章 賀跋岳軍團紮根關隴

第二十五章 傀儡皇帝腰裡藏刀,戰神殞命

第二十六章 能幹的傀儡皇帝身死武夫

第二十七章 武夫控制的天下

第二十八章 南北朝時代的鴻門宴

第二十九章 高歡秣馬厲兵崛起山東

第三十章 爾朱氏家族敗亡

第三十一章 高歡玩起權臣把戲

第三十二章 宇文泰崛起關隴

第三十三章 傀儡皇帝的反抗

第三十四章 北魏末代皇帝陷入宮廷亂倫醜聞

第三十五章 高歡vs宇文泰之小關血戰

第三十六章 高歡vs宇文泰之沙苑之戰

第三十七章 高歡vs宇文泰之河橋大戰

第三十八章 高歡vs宇文泰之邙山血戰

第三十九章 高歡之死與玉璧之戰

第四十章 花花公子高澄做了宰相

第四十一章 傳奇惡棍侯景

第四十二章 侯景之亂前奏:寒山之戰

第四十三章 侯景VS慕容紹宗:亂世冤家

第四十四章 蕭衍的悲劇——婦人之仁

第四十五章 侯景對古都的燒殺淫掠

第四十六章 侯景進了建康

第四十七章 蕭衍悽慘而死

第四十八章 侯景主宰建康的日子

第四十九章 蕭繹對兄弟子侄大開殺戒

第五十章 侯景終於做上了皇帝

第五十一章 侯景的悲慘下場

第五十二章 楊忠遇到了英主

第五十三章 怪胎楊堅出生了

後記

書摘

第一章 殘酷的立子殺母

一個女人,一個權欲情慾均狂放恣肆的女人駕馭了一個政權,也毀掉了一個政權,攪亂了一個時代。

無奈,在南北朝錯綜複雜的歷史進程中,我的眼光自然地盯在了一個女人身上,沒有辦法,女人在中國古代是很沒地位的,但是當我們試圖解開歷史的亂麻的時候,經常發現,在一些關鍵的節點上,站立著一個女人,妲己、呂后、武則天等等吧。

很巧,本書依然從一個女人說起,她就是北魏胡靈太后

經過百年動盪,到了北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的時候,南北朝進入了局部安定,北魏也達到了極盛狀態,宣武帝也沒太多大名垂青史的業績,做了十幾年的太平天子,也算有福氣的人了,但是這個平庸的傢伙卻無意中豢養了北魏政權的掘墓人:胡承華,未來的靈太后。

胡承華是河州刺史胡國珍之女,不過是一個地方官宦家庭,據說這個女人出生的時候同樣出現異象,什麼紫氣盈庭了什麼的,當然根本沒那回子事,除非他生在早晨,陽光燦爛說不定會照進來些霞光還有可能,呵呵。

胡承華的入宮並不是皇室選進去的,這個途徑就很有意思了,有一個關鍵人物起了作用,胡承華的姑姑,一個職業尼姑。

當時胡小姐的這個姑姑也算個官宦小姐了,卻成長為著名的尼姑之一。

據說能說會道,講述那些神神鬼鬼的經卷很在行,還被皇宮大院裡那些清閒無聊的宮妃們請去講經,一來二去,便混了個臉熟,這廝經常在皇宮大院裡進出,不時地打點那些要面子的妃嬪們的秋風,很是得意,也看到皇宮裡當妃子是個好差使,非常羨慕。

她並沒有被自己那點小利沖昏了頭腦,卻打定了主意,放出長線要釣大魚。

她便使勁向經常在皇帝身邊走動的上下左右人等誇耀自己的侄女如何如何聰明如何如何美貌,她有了青衣袈裟的遮掩,顯的格外真誠。

這胡小姐聰明是有的,要說美貌可不見的絕世傾城,如今被她那尼姑姑姑誇成朵花。

那世宗皇帝終於聽到這點風聲,既然有美女那就招來享用享用,不用白不用,就這樣,胡承華就進宮了。

進了宮,就封了個充華世婦,在美女如雲的皇宮裡地位中下,只是皇帝老兒承認的一個小老婆而已。

胡小姐並沒有因為地位不高而怨天尤人,卻有著尼姑姑姑的超級遠見,當時宮廷里還沒男丁,為什麼美女如雲的宮廷里竟然沒有男丁出生呢,這裡有個北魏皇族的一個殘忍的家法“子貴母死”,就是立了太子必須殺其生母,說起來這個聽起來聳人聽聞的制度並不是北魏獨創,卻是源於一代雄主漢武帝。

漢武帝老年的時候,性情暴躁多疑,他深知母后臨朝外戚專權對皇室的危害,呂后那老娘們及呂家的作為殷鑑不遠啊,何況自己也經歷過太多的宮廷紛爭,因此,在決意立少子劉弗陵繼承皇位的時候,深怕自己的寵妃鉤弋夫人日後母以子貴,重演呂后亂漢的悲劇。

當時的鉤弋夫人還很年輕,才二十多歲,而漢武帝劉徹已經到了風燭殘年快到交權的時候了,太子又小,所以他越想越怕,果斷做出處死鉤弋夫人的決定。

後來漢武帝問左右親信外面對他處死鉤弋夫人如何反映,可能大家都覺得過於殘忍,便如實稟告說:“既然要立兒子為太子,為什麼要殺了他的生母呢,太殘忍了。”漢武帝這個老傢伙可能還在為自己的英明決定高興呢,也許是想借著炫耀自己的聰明,聽了並沒有惱怒,還正經地回答說:“這不是你們這些愚憨的人所能理解的。從前國家所以亂亡,正是由於主少、母壯,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沒人能阻止她。沒聽說呂后的故事嗎!所以要先除掉這個隱患。”

這事在以後的歷朝歷代並沒有仿效,包括漢武帝的子孫沒有接著乾的,但是確實也不斷出現外戚干政的亂象。

北魏道武帝拓跋的時候,老頭子英雄一生,開創了大好河山,想的當然就遠些,他要立兒子拓跋嗣為太子了,就不問青紅皂白將他的生母給殺了,這事誰能受得了啊,當時拓跋嗣不象劉弗陵那么幼小。

老傢伙卻將拓跋嗣叫過來訓話:“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參與國政,使外家為亂。汝當繼統,故吾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

史載拓跋嗣痛哭不已,渾身發抖,老頭兒被激怒了讓人將他架走,後來差點殺掉他。不久,宮廷內亂,老頭兒被自己的兒子清河王拓跋紹給殺了。

後來拓跋嗣殺了弒父篡位的拓跋紹,北魏經過了拓跋晚年的不安,終於回到正常軌道,日後可能出於宮廷內亂考慮,加之拓跋嗣親歷了皇權的生死相爭,只好大加追封生母,卻將立子殺母的“祖宗家法”給保留了下來。

所以在北魏的宮廷里,大家都盼望自己生個女兒,或者生了兒子也不願意讓他立為太子,這可成了曠古未有之奇聞。

但非常人自有非常之舉,胡小姐深得其姑姑真傳,做事果然與眾不同,大家都不想生,她卻天天求神拜佛,希望能生個兒子,更希望兒子能成為太子,大家想想,若無超人智慧型,怎么會敢作此想呢,更何況,她不過是個充華世婦而已嗎。

後來胡承華懷孕了,有好心的妃嬪們就勸說她想辦法流產,如果生下兒子,就很可能被立為太子,無疑,老胡就樣以命相陪了。

胡承華不為所動,還真生了個男孩,作為皇帝的獨子,宣武帝這次沒敢大意,特別囑咐將孩子送到專門的地方餵養,連皇后高氏和生母胡氏都不得見面,作為一個皇帝,生了個兒子竟也如此鄭重其事的安排,可見宮廷鬥爭的厲害。

宣武帝先前的皇后是于氏,本來生了個兒子,後來這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被自己最親信的舅舅高肇及皇后高氏,高肇的侄女,給害死了,後來又多方構陷,將于氏費掉,改立高氏為後。後來的宮嬪們也生過幾個兒子,全被高氏的幾個傢伙給害死了。

宣武帝雖然對自己的這個舅舅還是貼心的很,但是也知道自己再不採取措施,估計就無後了,雖然這傢伙才當十幾年皇帝,但是長年的養尊處優尋歡作樂,掏空了身子,知道離升天不遠了,所以對子嗣格外的重視起來。

這種事情其實在宮廷鬥爭中並不鮮見,可以說當時胡氏面臨的局面也是非常兇險的。

但是她畢竟挺過來了,胡氏因生兒子被提升為貴嬪,地位升高了一些,可以說,已經擠身宮廷權位的一線戰鬥位置。

胡氏生了皇帝唯一的兒子,卻沒被殺掉,這在史學界曾做過不少探討,也有人為此寫過專論述,至於皇帝的真實想法,當然無從知曉了,只能猜測而已。但是並不是胡氏就沒有性命之憂,她面臨的局面還是格外的嚴酷。

他的對立面勢力很大,這裡要分析一下,第一,統攝後宮的高皇后,第二高皇后背後的高氏家族,代表人物就是高肇,宣武帝的舅舅,也是皇帝最親近的人。

很明顯,按前朝的規矩,立了皇子元詡為太子的話,順理成章就是先殺死胡氏,由高皇后作為養母為太后,當前的形勢,沒有一條是有利於胡氏的。

沒辦法,人就是要靠命,她不僅活下來了,還成了帝王最後的主宰者,讓人不能不佩服她的遠見。

皇帝在的時候,沒殺掉胡氏,皇帝死了的時候呢,那可就是高家的天下了,胡氏是怎么僥倖地逃脫這個可怕的宿命的呢。

延昌四年,才三十三歲的宣武帝駕崩走人,這裡,當時朝內幾個當權的大臣有崔光、於忠、王顯等人,順理成章立了才六歲的元詡為帝。而當時手握實權的並不是這幫人,而是高氏家族,後來的發展讓人想起當年東漢末年的大將軍何進和何後。

立元詡為帝,不管是誰,這個還是有共識的,一個六歲的孩子嗎,最起碼短時期內不會有什麼危險,在這個鬥爭圈內並不占重要位置,重要的是這個孩子的控制權。

高皇后不是傻瓜,老皇帝死前沒殺胡氏,老皇帝死了,立了胡氏的兒子做了皇帝,按老規矩啊,按祖宗家法啊,不管按什麼,胡氏是非死不可的。

但是,胡氏在這一刻卻有了天然的同盟軍,高氏家族的反對派們,鬥爭的焦點轉到胡氏是不是要殺掉上了,殺掉胡氏,高氏肯定以皇帝幼小,可以親自臨朝掌握政局了,外又有高肇握有軍權,何愁天下不平呢。

前邊說過,高肇及高后都犯了東漢末何進與何後同十常侍的鬥爭時的錯誤,太缺乏一個謀略家應有的素質,也可以說,根本沒有一個陰謀家應有的智謀,他們以前的種種兇殘作為只能稱為屑小行為,量小。所以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只能走向滅亡,成全另一派。

胡氏面對的時局是不幸的,同時又是不幸中的大幸。

高皇后見立了老胡的兒子做皇帝,趕緊部署殺掉胡氏的辦法,一個手無寸鐵的女人,面對統攝六宮、朝內朝外都有人接應的皇后,可以說如同殺只綿羊般容易。

也許是部署不周,也許是太過輕視這件事情,總之很快這事就給崔光、於忠等人知道了,並嚴密地將胡氏給藏了起來,惹不起就躲起來唄。

當然,躲起來是要為日後出來掌權做準備的,有了胡氏在手裡握著,高氏家族的反對派門心裡有底多了。他們便假借高后的旨意給高肇再封官,然後又借小皇帝的名義寫了封情辭懇切的信,說自己年齡幼小,不能掌理朝政,請你趕緊率領軍隊回京,掌握大局。

天知道那高肇怎么會這么弱智,平時他構陷個人,殺個看不慣的官員可是能或會道著呢,可以說在老皇帝掌權的一二十年,他高肇在皇帝面前是儘可能言聽計從的,在百官面前也是威風八面的。

現在呢,大家知道,這小子手握軍權啊,在勝者為王敗者賊的年代,手握軍權就可以進圖天下啊。

高肇卻沒有一點大將軍大奸雄應有的素質,先是悲痛過度,整天哭哭啼啼,說在回京的路上就瘦了不少斤兩。

人之常情嗎,士為知己者死,哭哭啼啼算是思念老皇帝的真情流露也無可厚非,只能說明這老傢伙是真心地忠實於老皇帝的。但是,你高肇這樣反而不行,為什麼,你的地位,不應該是作為一個忠臣良士而活著,應該是一代奸雄而活著。

讓胡氏等人幸運的是,高肇這老小子根本沒有做一個陰謀家的基本能力,老傢伙回到家只顧婦人般哭泣,他竟然不去想還有陰謀家的存在,自己不做陰謀家也就罷了,做個忠臣良將,也可以暢快地活一輩子嗎,但是你總得提防著別人吧,沒有,他有充足的能力與辦法,但是他沒做任何防範。

老東西跑到太極殿老皇帝老殭屍那裡痛哭,既然已經哭了一路子,如今終於見到準主了,當然更要放聲大哭了,人做到這份上,也算難能了,老傢伙不妨再進一步,一頭撞死得了,也落個忠臣義士的名氣,可是他又沒做。

看來老天是不願意讓這個老傢伙活的過於痛快了,活到今天也算厚待他了,在老傢伙痛哭的時候,那群真正的陰謀家躲在角落裡秘密商議,他們是高陽王元雍與於忠,定下了計策,既然你什麼都沒準備,那陰謀家們完成這項由陰謀家轉為陽謀家的任務倒是輕鬆地很。

老傢伙哭罷,沒哭死在那裡,那好吧,稍微費點事,讓十幾個帶甲武士溫和地將老傢伙引領到一間小房子裡,哄他說讓老人家休息休息。

老傢伙可能還在沉痛中呢,反映也遲鈍些,還沒說一句話,幾個大漢就一擁而上,活活給掐死了。

高肇及其高氏家族在北魏的歷史宣告窩囊地結束了,後來的發展全在由陰謀家轉為陽謀家們的掌握了。

高陽王元雍與於忠等人用皇帝的名義宣布,當時的皇帝太小,連按個手印的程式可能都不需要,就向天下臣民宣告了高肇的滅亡,並說他自殺身亡,為什麼自殺呢,當然是畏罪唄,然後宣告了一大篇的罪狀,好了,面對這么個死有餘辜的罪犯,誰還會為他賣命呢,又有什麼正經理由為他賣命嗎,於是這場宮廷鬧劇即告結束。

偉大的胡氏小姐被華麗地接回皇宮,那個窩囊的高皇后呢,對她仁慈了些,既然掌權時候就沒啥作為,那么讓她做尼姑吧,一則顯得陽謀家們心地善良,二則既然做了尼姑,也沒啥可防範的了。

胡氏就這樣由身負死亡宿命的皇帝二級老婆,在陽謀家們的擁護下翻身做主人,先被尊稱為太妃,後被尊成太后。

當然,胡氏是識相的,她知道,沒有這些轉變成為陽謀家們的朝廷大臣的努力,自己早死了,所以,她開始還是很老實地,既然政權是人家掙來的,何況人家又這么尊重自己,當然是要分一杯權利之羹給他們了。

應了那句老話,天命在你,違逆不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