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陽城遺址公園

隋唐洛陽城遺址公園

隋唐洛陽城遺址公園,位於洛陽市的“腹髒”之地。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入口,做為中國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登基大殿所在地,隋唐洛陽城遺址公園完整的保存武則天時期的皇宮—明堂、中國古代發現的最高古建築--120米高的天堂。

基本信息

由來

隋唐洛陽城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盛於唐朝,特別是女皇武則天統治時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歷史文化價值深厚。它曾是中國隋代大運河中心、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擁有成熟的洛南里坊制度,宏偉壯觀的城市中軸線和星羅棋布的名人園林.

簡介

隋唐洛陽城的歷史意義:
1、中國內陸早期的河運物流中心
公元605年,隋煬帝命人開鑿一條溝通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西通關中平原,北達華北平原,南抵太湖區域,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融為一體,是當時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隋唐洛陽城作為大運河的中心,就成為當時南北經濟交流和物資集散的樞紐,南北物資在這裡互通有無,洛陽城繁盛異常。隋唐洛陽城以其“洛水貫都”的獨特城市格局展現了物流能力對城市地位的影響,是7-10世紀中國運河城市的傑出範例。
如今,絲綢之路跨國申遺、大運河跨省申遺兩條文化走廊在隋唐洛陽城交匯,全國獨一無二。
2、富有科學意義的城市總體規劃
⑴ 順地勢確定城市規劃的形態結構。洛陽城西北地勢高亢,將宮城、皇城營建在此不僅使都城政治主體功能得以突出、完成都城防護的需要,而且使整體城市建築錯落有致,層次分明。
⑵ 高水平的里坊區設計布局。隋唐洛陽城裡坊區內部規劃結構主要是大小十字街的形態。設有3個市場103個居民里坊區,這種棋盤格封閉式的里坊規劃為統治者嚴格控制人民提供了方便。
隋唐洛陽城洛南里坊區在里坊制度方面表現得最為成熟,是世界目前僅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里坊遺址,曾在東亞各國古代城市規劃中產生過明顯影響。
⑶ 開溝浚渠發展水運,保證城市交通和物資供應。建設者將水運交通和美化環境有機地融為一體,發揮“洛河貫都”的雙向功能。

歷史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中心——明堂
明堂之名起於西周,其淵源可能更古。明堂是中國古代天子布政、朝覲和祭祀祖先的場所。後世對明堂形制已難考訂。
周朝“明堂”是一種依“陰陽五行”配置而興建的五間房間,可讓周天子依四季五行循環,來進行"每月移居一室"之用,稱為“月令明堂”。
河南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登基的地方,她執政的15年,幾乎都是在這座古都度過的, 而唐代建於洛陽的“明堂”就與武則天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
武則天欲即大位時, 有人親眼看見了一隻鳳凰從“明堂”之上飛出,落在了上陽宮的肅政台的梧桐樹上。武則天急忙率眾登明堂觀看,只見鳳凰看到武則天后便向東南飛去,身後的朱雀卻雲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離去……
看到此景,一個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則天解釋道:“鳳凰象徵的就是武后您,它飛到肅政台,見到您後才離開,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寶;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們,您如果還是不登基,就是違背天意,朱雀們便不會離開,我們也將長跪不起呀!” 武則天順應天意,昭然登基,朱雀也果然飛走了。公元696年9月19日,武則天登上則天門,宣布開始登基大典,並下令大赦天下。 這座盛極一時的大唐建築正是這位女皇帝為自己登基準備的,包括明堂前面的則天門,也都有著象徵皇權的特殊意義。

明堂

“明堂”──也就是中國古代的宇宙觀
一、是將宇宙觀的空間結構縮小成建築物的明堂,而宇宙的空間大部結構包括:亞字形的大地、四角隅撐天的四木、環於大地四面與天相接的璧形水面、以及垂直的三層宇宙。
二、是將時間因素置入空間結構的“宇宙起源論”以及“月令”或“時令”(後來還有“歷史”)。
三、是將人間的秩序融入空間結構的“明堂位”和“王會”。所有廣義的明堂是古代宇宙觀中三個面向-“空間”、“時間”、以及“人間”的總和。而狹義的明堂則是古代宇宙觀中的“空間”部份,是一種代表整個宇宙的“模型”,亦即代表宇宙的一種建築物。

洛陽明堂隋唐復原想像圖洛陽明堂隋唐復原想像圖
在武則天執政期間,她先後下旨修建了天堂、貞觀殿、武成殿等一些列建築,還將自己登基的“則天門”改名為“應天門”,一方面是為了避嫌,另一方面也是暗喻自己稱帝是順應天意。一時間,洛陽城移步換景、街市繁盛。
後來,明堂一直作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舉行祭天地的儀式,同時迎接各地使節。
到了李隆基當政之時,曾幾次想將明堂改名為“乾元殿”。可是,很多官員和老百姓都還是一直稱這裡為“明堂”,而且,一些外國使節根本搞不清楚“明堂”與“乾元殿”的關係,來到洛陽找不到明堂,就直接打道回府了。
不得已,在公元737年,李隆基只得又將明堂的名字改了回來。後來,安祿山叛亂,李隆基逃到了四川,“乾元殿”也沒能變成明堂的另一個名字,而漸漸地被人們遺忘了。現在,這座大唐建築已經變成了遺蹟,但是明堂的名字,還是鐫刻在了史書上,世代留在了洛陽人。

內容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的明堂具體內容:
1986年考古專家發現了武則天時期的明堂遺址,2007年起洛陽啟動了隋唐洛陽城的現場發掘。將在原位展示出的明堂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是座既融入歷史元素,又具現代氣息的保護性建築。明堂保護展示建築:總高20米左右,總寬度105米,明堂保護展示建築總面積近1萬平方米,共分2層。首層中心有一個與下層連通的共享空間,可以從這裡直接俯瞰最下面的明堂中心柱坑遺址本體。
明堂,是唐垂拱四年(688)武則天在洛陽主要宮殿乾元殿址附會古代明堂制度建造的殿堂,供布政、祭祀、受賀、饗宴、講學辯論之用。
明堂是唐代武則天時期的神都洛陽皇宮正殿,又叫萬象神宮。明堂是儒家的禮制建築,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場所,凡祭祀、朝會、慶賞、選士等大禮典均在此舉行。武則天將明堂建在隋乾陽殿,天堂建在隋大業殿,說明明堂、天堂在當時是按皇家宮殿的規格禮制建造的,不僅是唐代宮殿建設上的大事,而且影響到後世。明堂又是國家舉行祭祀大典的場合,武則天親祀明堂,合祭天地。像北京天壇的祈年殿,就參考了唐洛陽明堂的建築特點。
明堂、天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構建築,是唐代著名大型建築物。充分顯示了唐代極盛期建築的高度水平。
據記載,明堂方300尺(88米),為多邊形,圓頂;高294尺(86米),分三層,下層布政,中層祭祀,上層是圓頂亭子,上立高1丈的塗金鐵鳳,屋頂鋪木胎夾紵漆瓦。明堂有上下貫通的巨木中柱,作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幹。695年明堂燒毀,696年春重建明堂。明堂、天堂的規模和複雜程度超過唐兩京所有宮殿。前後兩次建造,日役萬人,包括清理場地,都沒有超過一年時間,反映其設計、施工能力已接近或達到封建社會的最高水平。武則天死後,於737年拆去上層,恢復為乾元殿,約在755年以後安史之亂中被毀。

典故

一天,武則天有位貼身女官急匆匆地來到大殿,說有祥瑞表奏。原來,有人親眼看見了有一隻鳳凰從明堂之上飛出,落在了上陽宮的肅政台的梧桐樹上。武則天急忙率眾登明堂觀看,只見鳳凰看到武則天后便向東南飛去,身後的朱雀卻雲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離去……

洛陽武則天洛陽武則天
看到此景,一個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則天解釋道:“鳳凰象徵的就是武后您,它飛到肅政台,見到您後才離開,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寶;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們,您如果還是不登基,就是違背天意,朱雀們便不會離開,我們也將長跪不起呀!”
看似萬般無奈之下,武則天順應天意,昭然登基,朱雀也果然飛走了。公元696年9月19日,武則天登上則天門,宣布開始登基大典,並下令大赦天下。
也許這則故事只是一個傳說,但由此不難看出,武則天對於明堂可謂鍾愛有加。其實,這座盛極一時的大唐建築正是這位女皇帝為自己登基準備的,包括明堂前面的則天門,也都有著象徵皇權的特殊意義。
其實,洛陽明堂,也和武則天的大周政權一樣幾經曲折。據史料記載,這座明堂幾次失火,更是幾次重修。這座代表著武則天政權的建築,始終是屹立不倒,風采卓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