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6年

公元696年

公元696年周曆的三月開始為周萬歲通天元年,之前的年號為“萬歲登封”。此時中國尚處在封建社會繁盛階段。

大事件

(圖)澶淵之盟澶淵之盟

公元696年,周萬歲通天元年,契丹出現災荒,遍地饑民。 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叛亂,陷營州,攻掠河北諸州。山東近邊諸州置武騎團兵,以御契丹。武則天時期還被處在原始階段的契丹人欺負,公元696年(武則天萬歲登科元年),曹仁師等二十八將功契丹,全軍覆滅,大將都成了俘虜。公元696—697年,契丹首領李盡忠自稱“無上可汗”,推萬榮為帥率部起兵,對河北發動大規模進攻,深入唐境,攻占了幾座大城市,重創唐軍。

公元696年(唐朝萬歲通天元年)初,始有人在島上居住。公元705年(唐朝神龍元年),在西沙設鎮,取名為崇明(“崇”為高,“明”為海闊天空,“崇明”意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寬闊的明淨平地)。

(圖)封建社會封建社會

玉田縣隋初仍為無終縣地,大業初無終縣改為漁陽縣。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劃出漁陽縣東部建無終縣,玉田屬之,縣治所在玉田城關。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撤銷無終縣併入漁陽縣地。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又分漁陽縣復置無終縣,玉田仍屬之,為幽州地。武則天時,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更名玉田縣。

公元696年,法蒂瑪王朝征服埃及,在該城附近建立新城,命名為開羅,意為征服者、勝利者之城。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成為埃及的統治者,開羅成為埃及的政治中心。

景邁山位於雲南省思茅市瀾滄縣惠民鄉,東臨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海拔1400米左右。距瀾滄縣72公里。據景邁山芒景村緬寺碑記載,景邁山大面積種植茶園始於傣歷57年(公元69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

逝世

釋圓測(公元613—696年),唯識學者,玄奘門下的著名弟子之一。新羅(今朝鮮)人,出生王族。年僅三歲,就出家為沙彌。

歷史紀事

封禪神岳(嵩山),改元萬歲登封(系乙未年十二月改)。新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號“通天宮,”改元萬歲通天。王孝傑、婁師德與吐蕃論欽陵贊婆戰於素羅汗山(在洮州界,洮州治今甘肅臨潭),大敗。契丹道領李盡忠、孫萬榮因唐官待酋長如奴僕,又不肯救濟部落饑荒,舉兵陷營州(治今遼寧朝陽)。盡忠稱無上可汗。曹仁師攻契丹,敗死。遣武修宜(則太后拜默啜立功報國可汗。起用徐有功為左台殿中侍御史。

雜譚逸事

改元萬歲通天
萬歲登封元年(六九六)三月十六日,以洛陽新明堂建成,改元萬歲通天。新明堂規模比前稍小,高二百九十四尺,東西南北廣三百尺,上施金塗鐵鳳,高二丈。鳳後為大風所損,代之銅火珠,群龍捧之。明堂之下環繞施鐵渠,以為辟雍之象,號曰通天宮。

契丹李盡忠反
萬歲通天元年(六九六)五月,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舉兵反。盡忠乃契丹酋長窟哥之孫,窟哥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率部內附,唐授之為左領軍將軍兼松漠都督府都督,無極縣男,賜姓李。盡忠承之,為左武衛大將軍。萬榮乃契丹別部酋長孫敖曹曾孫,敖曹武德四年(六二一)內附,唐授為雲麾將軍,行遼州總管。萬榮垂拱初(六八五)授右玉鈐衛將軍,歸誠州刺史,封永樂縣公。盡忠為萬榮妹夫,皆居於營州城旁。時契丹飢,營州都督趙翽不加賑給,視酋長如奴僕,漫加侵侮,二人怨,遂起兵反,殺趙翽,占營州(今遼寧朝陽),進攻河北。盡忠自稱無上可汗,兵至數萬。則天怒,改盡忠為盡滅,萬榮為萬斬。五月二十五日,遣左鷹揚衛大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衛大將軍張玄遇、左威衛大將軍李多祚等二十八將討擊契丹。七月,以春官尚書武三思為榆關道安撫大使,姚濤為副,以備契丹。八月,兩軍戰於西硤石谷。契丹詐稱饑寒不能自存,俟官軍至而降,釋營州俘虜引官兵深入。大將曹仁師、張玄遇等信之,棄步卒,率輕騎先進,至西硤石谷,遭契丹伏擊,玄遇等被飛索縛擒,其餘將卒皆死山谷。契丹得軍印,又詐為牒,逼玄遇等簽署,令官軍總管燕匪石率兵速赴山谷,匪石得牒,晝夜兼程,人困馬乏,中道遭契丹伏擊,全軍皆沒。九月,則天下制,發囚徒,募庶士家奴驍勇者擊契丹,以建安王武攸宜為右武威衛大將軍,充清邊道行軍大總管指揮討擊。十月,契丹李盡忠死,東突厥可汗默啜乘機擊之,俘盡忠、萬榮妻子。萬榮繼領契丹之眾,重振軍勢,遣別將駱務整、何阿小等復攻冀州(今河北冀縣),殺刺史陸寶積及吏民數千人,又攻瀛州(今河北河間)。

突厥默啜擊契丹
萬歲通天元年(六九六)九月,東突厥可汗默啜遣使入朝,請歸河西降戶,率部落兵馬為國家討擊契丹。則天許之,遣豹韜衛大將軍閻知微、左衛郎將攝司賓卿田歸道冊授默啜為左衛大將軍,遷善可汗。十月,默啜率兵襲契丹據地松漠(今內蒙古翁牛特旗西北),俘掠契丹首領李盡忠、孫萬榮妻子及輜重以歸。則天以其有功,加授默啜頡跌利施大單于、立功報國可汗。

劉思禮案結,族誅朝士三十六家
鳳閣舍人王勮兼天官待郎時,用劉思禮為箕州刺史。思禮學相人術,以為洛州錄事參軍綦連耀有天命,己當位至太師,因共綦連耀謀反。於是陰結朝士,托相術以拉攏人,勸人輔佐綦連耀以取富貴。西京明堂尉吉頊亦聞其謀,以告東都合宮尉來俊臣。俊臣上變,武后使河內王武懿宗推之。懿宗自天授(六九零)以來,數次鞫獄,喜誣陷人,時人以為周(興)、來(俊臣)之亞。既受推鞠之命,乃故寬思禮於外,使廣引朝士而免其死。思禮因誣攀鳳閣侍郎同平章事李元素、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孫元亨、知天官侍郎事石抱忠、劉奇、給事中周潘,以及王勮、兄涇州刺史勔、弟監察御史助等,凡三十六家,皆海內名士,窮楚毒以成其獄。萬歲通天二年(六九七)正月二十四日案結,皆族誅之,親黨連坐流竄者千餘人。諸人既誅,然後收思禮,思禮大悔,然已無及。

三珠樹
王勮,龍門人。父福畤,祖通,兄弟六人,曰勔、勮、勃、助、劼、勸,皆有才名。勔、勮、勃早成,杜易簡譽之為“三珠樹”。勮第進士,長壽(六九二至六九四)中為鳳閣舍人,時壽春等五王出閣,有司忘載冊文,勮召五吏,命執筆分寫,勮同時口授而辭粲然。加弘文館學士,兼知天官侍郎。以素善劉思禮,用為箕州刺史。思禮謀反,誣引勔、勮、助(時勃、劼、勸早卒),致族誅,人皆冤之。

二張入侍武后
張易之,義豐(今河北安國)人,行成(太宗時官至太子少傅)族孫。與弟昌宗皆年少,美姿容,曉音律。萬歲通天元年(六九六),太平公主先薦昌宗入侍武后于禁中,昌宗復薦易之,於是兄弟皆得幸。常傅朱粉,衣錦繡,侍太后側。昌宗人稱“六郎”,累遷散騎常侍;易之稱“五郎”,官司衛少卿。太后年已七十四,二張之寵遠過薛懷義。其母臧氏、韋氏,俱拜太夫人,賞賜不可勝紀,仍敕鳳閣侍郎李迥秀(不久拜相)為臧氏私夫。而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晉卿等亦恭候二張門庭,互相勾結,至死寵不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