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宗門

隆宗門

隆宗門在故宮保和殿西北側,是緊靠皇帝住所的一處重要禁門。今隆宗門匾額上留下的箭頭,是當時天理教起義的戰鬥遺蹟。

基本信息

歷史事件

隆宗門隆宗門
隆宗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朝萬曆二十六年十一月(1598年)重修,清朝沿襲明朝制度,並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隆宗門。隆宗門是紫禁城內廷與外朝西路以及西苑的重要通路,非奏事待旨以及宣召,即便是王公大臣也不準私入。
清朝皇帝喜歡園居,康熙帝、雍正帝、道光帝等幾位皇帝均在紫禁城外的西郊皇家園林中駕崩,他們的梓宮均經隆宗門迎入,並且在隆宗門內齋集舉哀。
清朝嘉慶十八年(1813年),中原發生天理教起義,林清策劃並領導了京畿地區的一支隊伍直接進攻紫禁城,史稱“癸酉之變”。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日,起義軍喬裝改扮,分為兩路,分別從東華門、西華門進入宮城。進入西華門的一支在當內應的太監引領下攻至隆宗門,隆宗門已被守軍關閉。天理教徒企圖翻牆進入隆宗門內開門,遂爬到養心殿南側的膳房屋頂,被守衛在養心殿的皇二子旻寧(即日後的道光帝)用火槍打死二人。隨後天理教徒遭清軍鎮壓,很快失敗。天理教徒和清軍在隆宗門激戰時,有兩支箭射在隆宗門上,一支位於隆宗門內側(東側)北起第二排第四根椽頭上,另一支在隆宗門外側(西側)檐下門額“隆宗門”三字中的“宗”字左側。這兩支箭的箭桿已無存,僅餘箭鏃深入椽頭及門額的木頭中,十多厘米長的箭鋌外露。

建築

隆宗門匾額隆宗門匾額
隆宗門位於乾清門前廣場西側,坐東朝西,和廣場東側的景運門相對立,二者形制相同。隆宗門面闊五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單昂三踩斗拱,徹上明造,梁枋繪墨線大點金鏇子彩畫。明間以及兩次間被闢為門道,門扉設在後檐金柱之處。門道內外設有礓磋慢道,以方便車輿通行。隆宗門內北側是軍機處值房,門外正西是慈寧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