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羨生態旅遊區

陽羨生態旅遊區

陽羨生態旅遊區位於宜興市湖滏鎮,南距市區18公里,東距太湖5公里,面積96KM2。湖滏系丘陵山區,屬天目山余脈,境內山巒環抱、連綿起伏。

基本信息

簡介

陽羨生態旅遊區陽羨生態旅遊區
湖滏交通方便,丁張、湯省、張靈、張湖公路貫穿北部和西部,湖東公路貫穿南部,經懸腳嶺直通浙江,湯省公路東端與寧杭高速公路銜接。旅遊區現下轄6個旅遊名勝景點,素有“竹的海洋,茶的綠洲,洞天世界”之稱。其6個景點分別為竹海風景區、陶祖聖境、玉潭凝碧、優美靈谷、張公福地、磬山幽谷。

主要景點

竹海風景區

陽羨生態旅遊區陽羨生態旅遊區
宜興竹海風景區位於蘇、浙、皖三省之界,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無錫旅遊十八景及宜興十佳景點之一。宜興盛產竹,自古有“竹的海洋”之稱。竹海綿延蘇、浙、皖三省,縱橫八百餘里,形成了一片翡翠的海洋。竹海風景區處於竹的海洋中心,萬畝翠竹隨山勢起伏,好似波濤翻滾,綿流不絕,素有“華東第一竹海”之稱,是我國竹風景、竹風情和竹文化的代表性景區。景區內山清水秀,一日之內,四季之間,奇趣天成。主要景點有“太湖第一源”、“蘇南第一峰”、“竹報平安”、“鏡湖秀色”、“索橋凌波”、“寂照禪寺”、“竹林飛瀑”、“翡翠長廊”、“懸空棧道”等等,或氣勢宏大,或清幽深邃,或曲折迷離,各具特色。鏡湖內還存活著大量十五億年前的活化石——桃花水母,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

陶祖聖境

宜興陶祖聖境慕蠡洞風景區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處,距市區35公里。景區面積20萬平方米,是我國著名風景名勝旅遊勝地,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景點,無錫市學生教育實踐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無錫市公眾推介的旅遊景區,宜興十佳景區。2004年8月正式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為躋身國家AAAA級景區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慕蠡洞風景區集宜興陶、茶、竹及洞風光於一體其品尤佳,廣受廣大旅客稱讚。它以獨特的成因和優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群山疊翠,奇異怪石;以一流的生態條件形成了一流的山水風光,景色秀麗;以典型的地質地貌構造了喀斯特黃龍洞穴,巧奪天工,組成了一幅絕好的山水畫卷,具有極高的觀賞、遊覽、教育、科研、歷史和文化價值。

玉潭凝碧

玉女潭坐落在宜興市西南23公里湖滏鎮的蓮子山上,宜興市湖滏鎮張陽村,景區面積16公頃,遊程約2000米長。景區景觀主要為“玉陽洞天”和“玉潭凝碧”兩部分。這是一個以山林野趣為主要特色,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風景名勝。整個景區谷深林茂,溪流不斷,植被豐富,環境清幽,潭的絕妙、石的神怪、洞的奇趣、竹的幽香、水的甘甜、被除數唐代禮部尚書權德與稱之為“陽羨佳山水,以此為首”。著名詩人郭沫若遊歷宜興,曾在玉女潭徘徊遣興多時,發懷古幽情,留下了“天下第一潭”的感慨 。

優美靈谷

靈谷洞在宜興城西南約30公里的石牛山南麓,距張公洞僅6公里。靈谷洞是一個巨型的灰灰岩溶洞。全洞面積8300多平方米,總長1200多米,內部呈180度不規則半圓形,最高處9米,最低處負6米。以“洞中有山,絢麗多姿”見長,有“靈谷天府”之美稱。

張公福地

陽羨生態旅遊區陽羨生態旅遊區
張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興“三奇”之一。位於宜興城西南約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東北的無錫市60多公里。該洞具大小洞穴達72個,各洞的溫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內奇觀”之稱。相傳漢代張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張果老在此隱居,故稱張公洞。

磬山幽谷

江蘇省宜興市磬山崇恩寺,原名「磬山禪院」,據傳是唐代一僧人云游至此,被這裹的風光所攝受,遂擇基建廟。在奠基時,偶得玉器一件,其形如缽,其聲如聲,視為珍寶,故定名聲山,而這座寺廟,取名「磬山禪院」。雍正十一年,文命敖建磬山崇恩寺。增建殿宇,直至乾隆年間,因其生父在磬山出家,乾隆三下江南,尋父至此,御筆親賜「天下第一祖庭」並重修禪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