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岱山

陽岱山

1952年7月至1953年12月為:廣德縣東亭區長石鄉。 1983年6月至1985年為:廣德縣東亭鄉陽岱山村。 1985年至1987年5月為:廣德縣東亭鄉陽岱山村。

簡介

陽岱山村一角陽岱山村一角
陽岱山總面積26.6平方公里,人口約4600人,轄30個村民組,其中大嶺、大窪、陽山、長勝、衝口、宋塘塢、清明沖、排嶺、小墩山九個村民組為山區組,主要承包經營的是毛竹山,其它21個村民組為畈區組,主要經營的是農田。陽岱山村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山場2萬畝、中藥材5000畝、高山茶3000畝,其中陽山的高山野茶,座落於海拔幾百米的高山,整日雲霧繚繞,茶葉口感清醇,享譽全省。目前,我村的竹產品加工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全村擁有大大小小竹器加工廠十多家,同時擁有大型花炮廠2家,服裝加工點2個,新型建材廠1家,新型門板廠2家,並且浙江蕭山的比奇公司已落戶要於我村,總投資超500萬美元。到2007年實現人均收入5425元,村集體收入10萬元。

景點概覽

石媳娘娘石石媳娘娘石
陽岱山村路況較好,水泥路四通八達,全村除少數幾個村民組未通水泥路外,其餘都是水泥路。目前,我村已建成新農村示範點2個即宋塘塢和大嶺、大窪示範點,此兩地風光迤邐,人居環境較好,是發展旅遊,農家樂的首選之地,我村將根據這些資源優勢,同高峰的百畝地,大、小溪塢連線起來,與盧村的甘溪溝連成一體,開發一條旅遊觀光帶,大力發展商貿旅遊業。我村距安吉章吳6公里,距東亭13公里,大嶺距盧村甘溪溝、高峰天台山、章吳無蚊村三個地方直線距離均在1公里左右,都有古驛山道翻山直通,衝口水庫興建於50年代,水面100畝,壩長60米,壩高8米,下游農田150畝,周圍可開發利用山場500畝,陽岱山景區沿線風景點有岳飛抗金遺址(將軍山)、金沙寺、石媳娘娘石、衝口水庫、萬畝竹海等。
陽岱山人家陽岱山人家
“陽岱山”建制所屬變革
1935年底(民國24年)至1937年4月(民國26年)為:廣德縣二區東亭聯保石媳保。1935年底全縣共設5個區,35個聯保,290個保,3180甲。
1937年4月(民國26年)至1939年8月(民國28年)為:廣德縣二區東亭聯保石媳保。1937年4月全縣共設5個區,38個聯保,288個保。
1939年8月(民國28年)至1939年11月(民國28年)為:廣德縣流洞區東亭鄉石媳保。1939年8月全縣共設5個區16個鄉、1個鎮,181保,1961甲。
1939年11月(民國28年)至1940年1月(民國29年)為:廣德縣流洞區東亭鄉石媳保。1939年11月增設景賢鎮,全縣共設5個區16個鄉、2個鎮。
1940年1月(民國29年)至1941年6月(民國30年)為:廣德縣流洞區東亭鄉石媳保。1940年1月(民國29年)縣政府直屬景賢鎮、高湖鄉、鳳井鄉1鎮2鄉;流洞區轄東亭、開化、流洞、杭村4個鄉;柏墊區轄柏墊鎮、桐內、笄山、雙溪1鎮3個鄉;誓節區轄花鼓、誓節、蘇村、獨樹4個鄉,邱村區轄門口、西湖、山北3個鄉。全縣共設16個鄉、2個鎮。
1941年6月至1949年5月為:廣德縣東亭鄉石媳保。1941年6月(民國30年)實施新縣制,將4個區全撤,全縣共設16個鄉、2個鎮,鄉鎮名稱及所轄保甲依舊。此後至解放前夕,仍為18個鄉鎮,保甲時有增減。
1949年5月至1949年7月為:廣德縣盧村區東亭鄉石媳保。1949年5月廣德縣人民政府成立後,隨即在全縣設立6個區,分別為城廂區、盧村區、柏墊區、誓節區、流洞區、邱村區,下轄18個鄉鎮。盧村區轄盧村、笄山、東亭3個鄉。
1949年7月至1950年3月為:廣德縣笄山區東亭鄉石媳村。1949年7月廢除保甲制度,在全縣基層建立182個行政村。撤銷城廂區,將其餘5個區改為笄山區、誓節區、流洞區、邱村區四個區,將景賢鎮升格為並易名為城廂鎮,4個區下轄17個鄉。東亭鄉屬笄山區。
1950年3月至1952年7月為:廣德縣東亭區石媳村。1950年3月撤銷17個鄉的建制,將原來的4個區和城廂鎮改為城廂、東亭、盧村、柏墊、獨樹、誓節、邱村、山北、流洞9個區,由區直接領導行政村。行政村和關、街依舊。
1952年7月至1953年12月為:廣德縣東亭區長石鄉。1952年7月將農村171個行政村改為105個鄉。
1953年12月至1955年12月為:廣德縣東亭區長石鄉。1953年12月又將城廂區4關、7街調整為迎春、景賢2個鎮。至此,9個區下轄107個鄉(鎮)。
1955年12月至1956年10月為:廣德縣盧村區長石鄉。1955年12月將原來9個區調整為盧村、柏墊、誓節、邱村、流洞5個區和1個區級城關鎮(由迎春、景賢2個鎮合併而成),同時將原來105個鄉調整為85個。全縣為1鎮、85個鄉。
1956年10月至1958年9月為:廣德縣山嶺鄉陽岱山大隊。1956年10月撤銷5個區公所,城關鎮仍為縣直屬鎮,將85個鄉合併為33個鄉。全縣為1鎮、33個鄉。
1958年9月至1959年2月為:廣德縣前進人民公社陽岱山大隊。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將全縣33個鄉、1個城關鎮組成衛星、前進、先鋒、火箭、躍進、紅旗6個人民公社。
1959年2月至1961年9月為:廣德縣盧村人民公社陽岱山大隊。1959年2月根據省人委關於人民公社改用地名稱謂的規定,6個人民公社以所在地更名為城關、盧村、柏墊、誓節、邱村、流洞人民公社。1959年10月邱村人民公社劃分為邱村、下寺2個人民公社。1960年7月在獨山礦區增設礦區人民公社,同年10月更名為獨山人民公社。至此全縣為8個人民公社。
1961年9月至1983年6月為:廣德縣東亭人民公社陽岱山生產大隊。1961年9月全縣8個人民公社調整為29個人民公社,下轄282個生產大隊(含4個居民委會)。1963年3月三八人民公社更名為雙河人民公社。1964年1月金林人民公社更名為花鼓人民公社。1965年11月城關公社更名為城關鎮。1982年3月城關鎮更名為桃州鎮。
1983年6月至1985年為:廣德縣東亭鄉陽岱山村。1983年6月公社改為鄉,生產大隊改為村,生產隊改為村民組。更名後全縣所屬28個鄉、1個鎮,東亭鄉下轄五星、新華、南來、東亭、柳亭、頌祥、高峰、沙壩、施境、長石、陽岱山、富家村、水東橋等13個村。陽岱山村下轄15個村民組。
1985年至1987年5月為:廣德縣東亭鄉陽岱山村。1985年增設祠山崗、綠林2個鄉。全縣所屬30個鄉、1個鎮,東亭鄉的富家村、水東橋劃到祠山崗鄉,東亭鄉下轄五星、新華、南來、東亭、柳亭、頌祥、高峰、沙壩、施境、長石、陽岱山等11個村。陽岱山村下轄15個村民組。
1987年5月至2003年11月28日為:廣德縣東亭鄉陽岱山村。全縣26個鄉、5個鎮,281個村、4個居民委會,4032個村民組。東亭鄉下轄五星、新華、南來、東亭、柳亭、頌祥、高峰、沙壩、施境、長石、陽岱山等11個村。陽岱山村下轄15個村民組。
2003年11月29日至現在為:廣德縣東亭鄉陽岱山村。2003年11月全縣所有行政村採取大合併,全鄉由原來的11個村合併為東亭、柳亭、頌祥、高峰、沙壩、陽岱山等6個村。11月29日長石村鄉併入陽岱山村。原陽岱山村村長汪柏榮、支部書記李傳家、婦女主任魏宗琴、民兵營長陶照東分別擔任合併後的陽岱山村支部書記、副書記、婦女主任、民兵營長,長石村書記邱新祥擔任合併後的陽岱山村村長,桂再春擔任合併後的陽岱山村支部委員。2003年11月29日合併後的陽岱山村所轄從大嶺至沙壩河全長近10公里,總面積26.6平方公里,人口4600人。陽岱山村由原來下轄15個村民組增加長石村併入的15個村民組總計30個村民組。2006年10月全縣為5鎮、4鄉即桃州鎮、新杭鎮、邱村鎮、誓節鎮、柏墊鎮5鎮和東亭鄉、盧村鄉、四合鄉、楊灘鄉4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