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飛亞

陶飛亞

陶飛亞,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上海大學博物館(籌)館長。陶飛亞教授及其團隊帶領的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自2001 年開展中國基督宗教的研究,組織過6 次國際學術會議,出版過許多論文專著,獲6 個上海市哲社獎項,在這一領域已經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陶飛亞 ,男,山東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2001年起轉任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曾任上海大學文學院執行院長。現任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大學博物館(籌)館長,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學術總監。中國義和團研究會副理事長、上海市歷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宗教學會副會長。

多年從事基督宗教與中西文化及基督教與中國社會歷史研究。先後應邀在美國紐約大學市立學院、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舊金山大學利瑪竇中西歷史文化研究所、台灣大學等校擔任過訪問學者;出席過普林斯頓大學、倫敦大學、南非普托利亞大學、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等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主辦過“基督教與近代文化”、“中韓基督教本色化”、“中國歷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宗教與慈善”及“漢語文獻與中國基督教研究”等為主題的國際學術會議。

陶飛亞 陶飛亞

研究領域

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基督教和近現代中西文化史,義和團運動史及在華傳教運動與美國社會等。

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語基督教文獻書目的整理與研究” 2012年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海外中國基督教研究學術史” 2012年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務雜誌》研究”2005年

國家清史編纂項目:《中國基督教志》“基督教與清代政治”撰稿人 2004年

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項目:中國基督教會自立運動研究1996年,

首屆國家教委青年社科基金項目:傳教士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1986年

學術論著

一、部分論文

1. 英文

The Medical Missionary’s Changing Concep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cial Sciences and Missions25 (2012) 1–20 ,brill nl/ ssm

Christianity and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see R. G. Tiedemann edited, Handbook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Volume Two: 1800-the present, Leiden. Boston, Brill, 2010.

Drug or medicine? China’s experience of Mars’s opium thesis on religion,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Published in UK), Vol. 2, Number 1, June 2008, pp.59-79.

The Jesus Family Movement (1921-1952): A Christian Utopia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 Autumn 2002.總第23卷第3期。

2. 中文

明清以來的漢語基督教文獻,《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8月8日

從基督教界、學術界、政界三個視角看基督教中國化,《中國民族報》,2012年4月17日。

傳教士中醫觀的變遷,《歷史研究》,2010/5。(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明清史》2011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第2期轉載。)

懷疑遠人:清中前期的禁教緣由及影響,《復旦學報》2009年第四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11期轉載,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明清史》2010.1。)

教會防範教案:甲午戰後新教傳教士集體上疏清廷考,《上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09年第2期轉載。)

共產國際與非基運動,《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5期。(《光明日報》2004年1月13日摘要,《新華文摘》2004年第3期論點摘編,《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年第1期轉載,加拿大《文化中國》全文刊出。)

“文化侵略”源流考,《文史哲》2003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6期轉載,《新華文摘》2004年第2期,摘題目。)

耶穌家庭與中國的基督教烏托邦,《歷史研究》,2002年第1期。

哈佛燕京學社補正,《歷史研究》,1999年第6期。

燕京大學的國學教育與研究,《學人》13輯,1998年。

抗戰時期中共對基督教會的新政策,《文史哲》1995年第5期。

晚清知識分子非基督教傾向的文化原因,《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第3期。

晚清西學源於中學說,《歷史研究》1987年第4期。

二、著作

主要著作:

《宗教慈善與中國社會公益》,第一編者,上海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

《基督教與中國社會研究入門》,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衝突的解釋:基督教與近代中國政治》,台北市:宇宙光全人關懷,2006年。

《邊緣的歷史:基督教與近代中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中國的基督教烏托邦:耶穌家庭1921-1952》,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年

《基督教大學與國學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

《基督教與近代山東社會》,山東大學出版社1995年

編著:

《中國的思想與社會:歷史研究的回顧探索與展望》,上海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一編者

《宗教·教育·社會》,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第一編者

《性別與歷史:近代中國婦女與基督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主編

《東亞基督教再詮釋》,第一編者,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譯作:

《宗教的七種理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一譯者。

《齊魯大學》郭查理著,珠海出版社1999年,250頁,第一譯者。

《20世紀晚期中西之間的知識交流》柯文著,《文史哲》1998年第4期。

主要獎項

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論文類三等獎2013年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二等獎,2012年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二等獎,2010年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2006年

《文史哲》“年度名篇獎”,2005年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論文優秀獎,2001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