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廬雜錄

陶廬雜錄

《陶廬雜錄》為“清代史料筆記叢刊”的一種。為清代著名蒙古族學者法式善(1753——1812年)所撰,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 該書內容包含內府圖書,歷代戶口賦稅、職官之沿襲、兵制之廢興、及水利農桑等材料。 其中,所記明清兩代的圖書目錄資料,及清代歷年人丁戶數、田地畝數、糧、草、茶、鹽征課數目,以及鑄錢、交鈔、白銀庫存等資料,尤為史家重視。

內容簡介

《陶廬雜錄》內容包含內府圖書,歷代戶口賦稅、職官之沿襲、兵制之廢興、及水利農桑等材料。其中,所記明清兩代的圖書目錄資料,及清代歷年人丁戶數、田地畝數、糧、草、茶、鹽征課數目,以及鑄錢、交鈔、白銀庫存等資料,尤為史家重視。

目錄

說明

翁方綱序

陳預書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內容選讀

《元詩選癸集》顧嗣立原編有錄無書者也。其甥孫席世臣於嘉慶三年校勘補刻版式一如其舊。分卷則曰癸之甲癸之乙癸之丙癸之丁癸之戊上戊下癸之己上己下癸之庚上庚下癸之辛上辛下癸之壬上壬下癸之癸上癸下共十六卷。世臣有補遺一編。今未梓行。其目余嘗借鈔之甚詳備。

《食貨志》。紹興三十年戶部侍郎錢端禮造會子儲見錢於城內外流轉。明年詔會子務隸都茶場。三十二年定偽造會子法。《洪容齋三筆》。印造益多不勝其弊。壽皇出內庫銀三百萬兩售於市以錢易楮。《文獻通考》。乾道元年戶部侍郎林安宅乞別給會子背印。宋世鈔制有交子、會子、關子之別鈔之名始見於此。賴有《楮幣譜》文字形制約略可考。邱?謂宋之交會南渡後取紙於徽池。猶是別用紙為之而印文書字於其上。金元之鈔則以桑皮就造為鈔而印以字紋也。

作者簡介

法式善,姓烏爾濟,字開文,號時帆,人稱梧門先生。蒙古正黃旗人。原名運昌,乾隆帝為改今名“法式善”,滿語意“奮勉”。乾隆進士,官至侍讀學士。長於史學,熟諳掌故。曾任四庫館提調,參與編纂《全唐文》。工詩,詩學陶潛、韋應物體,以“詩龕”自題書室,又以“陶廬”自號。著作有《清秘述聞》、《槐廳載筆》、《存素堂文集》等。此書為其讀書筆記,記述明清兩代典章制度、社會經濟情況、圖書目錄和文獻資料等。前四卷主要記述明清政治、經濟情況,並考證掌故和文獻。對戶口、職官、賦稅、水利、開墾、糧草、鹽茶、鑄錢等均有記載。特別對《永樂大典》、清內府藏書、明清以來叢書的刊刻以及宋元明清詩文選集的目錄等記載尤為詳盡,且多有自己精闢評價。後二卷主要為摘抄經世之文,藉以隱砭時弊。全書考證精詳,多可據依。對文獻學、目錄學和明清史的研究,都有一定參考價值。今據清嘉慶二十二年大興陳氏原刊本標點整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