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韜[人物]

陳韜[人物]

陳韜(1981年-),著名業餘天文學家,江蘇蘇州人。他是中國第一位在SOHO彗星、NEAT小行星、快速移動天體三個搜尋項目同時有發現的業餘天文學家。

基本信息

簡介

陳韜陳韜

陳韜是江蘇省蘇州市的一名普通天文愛好者。陳韜是國內第一位“囊括”SOHO彗星、NEAT小行星FMO三個搜尋項目的業餘天文愛好者。

主要成就

2005年11月25日,陳韜發現了一顆近地小行星(FMO),這讓他一夜成名,成就了“全能冠軍”的美譽。在近地小行星的發現中,陳韜是蘇州第一人,江蘇第二人,中國第六人。

國際小行星中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2009年將國際永久編號為19873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陳韜星”。

人物軼事

來自細心

2008年2月2日晚,陳韜和新疆天文愛好者高興合作,通過遠程控制天文台進行例行觀測,在仙王座發現一顆可疑天體,隨後,他們對這顆天體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觀測,最終確定這是一顆新彗星。這一結果上報國際小行星中心後,得到了該中心確認,因此他們獲得了國際天文學會大獎—埃德加·威爾遜獎。按照國際慣例,這顆彗星也以他們的姓氏命名為“陳—高彗星”。
時間已經過去一年半了,陳韜對當時的發現經過依然歷歷在目:“當天晚上,我和往常一樣,吃過晚飯就坐在電腦前下載和查看由高興在烏魯木齊南山天文觀測站拍攝的搜尋新星的圖片。我用天文軟體打開了前一晚高興拍攝的仙王座天區圖片查看。可能是以往搜尋NEAT小行星(指近地小行星)圖片較多的緣故,我的眼睛變得很靈敏,只要是可疑目標、特別暗弱的,我都會很仔細地去反覆查看,為此我們也曾鑽了很多的死胡同。”“當我看到第三張圖片時,發現有一個綠色的模糊光點從我的視野里一閃而過,我頓時心中產生了疑問:‘鬼影’還是彗星?於是我就在QQ群上發了一個截圖,此時群上的北澤晉、張學軍都認為是彗星,但是我自己還是不敢肯定,主要原因是在可疑目標的邊上有人造衛星的軌跡,我擔心是其軌跡產生的‘鬼影’。於是我定下心來,用Photoshop軟體打開了1月30日和31日拍攝的同樣位置的圖片來查看。首先,我在31日的圖上也找到了同樣呈現綠色的模糊光點,位置和2月1日圖片中的不同。我更緊張了,在30日的圖片中更全神貫注的查看,生怕有遺漏,最終在圖片的右下部找到了對應光點。也就在此時,我自己才敢肯定這個目標不是鬼影,的確是一顆彗星,接下來我就在QQ群上說,我找到了3天的對應位置。但同時我又查看了29日的圖片,最終沒有找到,因為彗星還沒有進入拍攝視場。”“到此時,最要緊的是要趕緊確定這個目標是否為已知彗星,我立即更新了SkyMap、TheSky、Starrynight等軟體的彗星資料庫,最終確定這是一顆未知的彗星。而我腦海里此時又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是否為某個深空天體呢?正好常州的胡諺棟線上,我立即通過MSN告訴他,幫我查看一下在可疑目標周圍是否有深空天體。大概過了半個小時,他回復我說在這個可疑目標周圍1平方度範圍內沒有任何深空天體對應,更沒有已知彗星對應。”
正如所有的發現故事結尾一樣,這個臨時編號為XM08AA的天體出現在小行星中心近地天體確認頁面時,隨後的一切便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追蹤嫦娥一號飛過廈門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發射,陳韜和一群天文愛好者還拍攝到了嫦娥一號衛星和三級火箭飛過廈門上空的珍貴情景。

為了拍攝這一盛況,陳韜特意從蘇州趕到廈門,“由於事先並沒有公布衛星的軌道數據,我們只能自己進行估算。衛星從西昌發射後,肯定要飛往赤道,那么廈門就正好在‘嫦娥’東南飛的路線上。”而為了能拍攝到衛星,陳韜還在攝像機上裝了一個星光級的攝像頭,這種攝像頭能夠在很暗的條件下,拍攝到肉眼可見的很暗物體。“從我們拍攝的畫面里,可以看到衛星和三級火箭保持連線的姿態,往東南方向飛去。”陳韜描述當時的情景,“衛星和三級火箭剛飛過去,又在木星的位置,看到一個發亮的物體,它比我們肉眼看到的最亮的星星還要亮好幾倍!這個發光的物體也從木星的位置往東南飛行,但高度比前面拍到的衛星和三級火箭要低很多。我們估計那就是脫落的二級火箭殘骸。”而當時他的拍攝記錄顯示,從衛星出現到二級火箭殘骸墜落,整個過程在廈門上空持續了2分02秒。

天文觀測99%靠勤奮

發現彗星是業餘天文發現的最高榮譽,有很多天文愛好者為發現一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彗星而努力,甚至付出一生的精力。“科技的發展使我用上了數碼單眼相機去拍攝天空,可以很容易拍攝到15等星,而你永遠沒有專業天文台有錢,他們的發展總比你快。這也就是為什麼近一年了,全球都沒有一個業餘天文發現的原因,而且尤其是北半球。你有什麼能力去老虎口中搶一塊骨頭?絕對是大刀長矛對決AK47的感覺。”陳韜說。
陳韜觀星的方式主要是遠程控制,即通過計算機控制遠程望遠鏡進行觀測,“因為光害污染,蘇州、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已經少有合適發現小行星、彗星的地方。人類正常的眼睛在沒有光害污染的情況下,能夠看到2500顆左右的星星,然而現在即使到了農村,也只能看見上百顆星星,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光害污染。天文上的觀星需要天光足夠暗、大氣要足夠靜止穩定,否則都將影響一些科學數據採集及分析。”陳韜說,他最近接受了位於浙江安吉天荒坪的江南天池天文台的邀請,擔任其台長,一方面有了自己的天文台之後,能更好地從事天文觀測活動,另一方面,觀測站所在的地理環境優越,是蘇州附近天文觀測不可多得的理想位置。“我們發現‘陳—高彗星’後,有人說這是‘99%運氣+1%勤奮’的結果,而我認為恰恰相反。”他說,以他多年來對天相觀測經驗來看,應該是勤奮占到了99%,“任何事情達到一定數量後總會產生質的變化,天文觀測也是如此,當然,還需要一點點的運氣和天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