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韜

霍韜

霍韜(1487-1540年),字渭先,號兀崖,諡文敏,南海縣石頭鄉(現屬石灣區瀾石鎮)霍族人,平生勤奮上進,廣博多學,文人學士多稱他為渭崖先生。

霍 韜

霍韜(1487-1540年),字渭先,號兀崖,諡文敏,南海石頭鄉(現屬石灣區瀾石鎮)霍族人,生於明成化廿二年(1486年),卒於明嘉靖卅四年(1540年)。

生平概況

霍韜在廣州光孝寺讀書,學習成績優異。學業期滿,霍韜反故里,一邊繼續讀書,準備科舉考試;一邊幫助父輩記帳。當時霍韜家族在石灣經營的冶鐵、制瓷等規模較大,屬當地窯冶大戶,霍韜不僅參與管理,還記載其經營活動情況。
據《霍渭崖家訓記載》:正德二年(1507年),凡石灣窯冶,佛山炭鐵,登州木植,可以便民同利者,司貨者學之。年一人司窯冶、一人司炭鐵,一人司木植,歲入利市,掏於司貨者,司貨者歲終,咨稟家長,以知功最。”正德八年(1513年),霍韜中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聯捷會元。
霍韜為人質樸隨和,性直,喜歡傳統文化,舉辦鄉會試,作主考官時,從不要求考生舉行師禮儀。霍韜在主持宮廷科舉考試時,取進士300餘人,亦不許其稱呼門生,告訴他們:“諸君科考中進士不單是由我決定的。”於台使者監司郡縣互書貼往來,也皆不稱“治”字。霍韜說:“大家已經由宮廷官史正式登記了,由朝廷統一管理,不需要再加其他管理了”。
霍韜平生勤奮上進,廣博多學,文人學士多稱他為渭崖先生,以後,霍韜參加“大禮朝議”鬥爭,他援引古禮,揆之事體,主張嘉靖帝(世宗),應尊生父“興獻王”為皇考,不同意群臣同議以興獻王為皇叔考之名稱,義正詞嚴,力排眾議,當時目為邪說。但嘉靖帝竟納他的理論,事後升他的官,他因避嫌媚上取寵,三次堅辭不受。
直至嘉靖十五年(1536年)才宮至禮部尚書太子少保。嘉靖卅四年(1555年),在京暴病逝世,享壽55年。明帝追封為太師太保。諡文敏,運葬於廣東省增城縣境風箱岡對面山上,並在鄉內建祠祀奉(祠現存),後人對他和石肯鄉梁儲,西樵大同鄉方獻夫,同稱為明代南海縣的“三老閣”。
霍韜有四子,長子與王卜,穎悟過人,15歲注《楚辭》,早亡,其餘三了是與瑕、與瓔、與王常,他們先後鄉試中舉。與瑕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會試中進士,授浙江慈谿知縣,勵精圖治,清正廉明,與海瑞齊名,浙中百姓稱與瑕“三廉”。其部下平時不稱與瑕為“大人”,而是親切地稱與瑕為“先生”。後授江右鹽院,在任期間,帳數始終相符,受到百姓的稱讚和愛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