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志[中共原南靖縣縣長]

陳銳志,(1913-1970),廣東省澄海人。民國20年(1931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在上海、廣東潮汕一帶工作。民國38年7月至1955年11月,先後擔任中共南靖縣工委書記、中共南靖縣委副書記、南靖縣縣長,為南靖的建設事業嘔心瀝血,作出貢獻。

抗日經歷

1949年9月中旬,陳銳志率部分幹部從樹海到龍山一帶籌糧、籌款,組建龍豐鄉人民民主政府,抓好支前和安置傷病員工作。下旬,進入縣城後,積極參與組織領導接管工作。

個人成績

1950年1月,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匪患猖獗的第五區領導剿匪運動,認真貫徹“軍事清剿、政治瓦解、發動民眾”三結合的剿匪方針,與剿匪部隊和幹部民眾共同努力肅清匪患。1950年底,全縣開展土地改革運動。翌年1月,陳銳志先帶領工作隊在第一區岩渠鄉搞試點,後率領土改隊深入第三區永豐基點開展土改運動。他在實踐中摸索經驗,指導全面,與其他領導人一起精心組織和領導土地改革運動。年底土改結束時,陳銳志簽署頒發64895張《土地證》,使9.8萬農民分到土地。1951年2月,陳銳志任縣長後,致力疏通道路,興修水利工作,改變落後面貌。是年春,他主持成立牛柏線公路整修和橋樑搶修指揮部,組織13個鄉、2659名民工,在省公路建築大隊的指導下,整修山城到牛崎頭公路,恢復車輛通行。同年,他親自勘察公路,組建指揮部,抽調幹部和民工,對漳龍公路的和溪段41公里路面進行大修,共投入216370個工日。此後又經過4年艱苦的整修,實現漳龍公路正常通車。陳銳志在抓好整修公路同時,領導全縣人民治澇治旱。南靖是易澇易旱的縣份,每年受災農作物3萬畝以上。在陳銳志及其他負責人的領導下,從1951年到1952年修築堤岸10處,水圳水溝2400餘條,水閘、河壩、水涵等9座,受益面積7.7萬餘畝。他組織領導修築受益面積千畝以上堤岸7條,總長30.3公里。陳銳志一手抓治澇,一手抓治旱,比較大型的引水工程有山城的三卞灌溉渠道,靖城的仙圳和大房水庫等。這些水利工程使該地區旱災威脅大大減少,每年可增產糧食105多萬公斤。1955年11月,陳銳志調任龍溪專員公署副專員。1970年3月5日逝世,終年57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