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蔡絕糧

陳蔡絕糧意為形容君子能固守窮困而不動搖;也比喻到了危難之際。

釋義

形容君子能固守窮困而不動搖;也比喻到了危難之際。

典故

孔子遷居到蔡國的第三年,吳國軍隊攻伐陳國。楚國出兵援救陳國,駐紮在城父。聽說孔子在陳國、蔡國之間,楚昭王派人聘請孔子。孔子準備前往拜見回禮,陳國、蔡國的大夫謀劃說:“孔子是個賢人,他所譏刺抨擊的都切中諸侯的弊病。如今他長久滯留在陳國、蔡國之間,眾大夫所作所為都違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國,是大國,派人前來聘請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國起用,我們這些在陳國、蔡國主事的大夫就危儉了。”於是就共同調發役徒將孔子圍困在野外。孔子沒法行路,斷絕了糧食。隨從的弟子疲憊不堪,餓得站不起來。但孔子仍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子路生氣,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窮困嗎?”孔子說:“君子能固守窮困而不動搖,小人窮困就胡作非為了。”

史料記載

1、孔子接到楚國的邀請,便想要離開陳國,到楚國謀求發展。途中被圍困七日,險些餓死。此事的起因和經過,《史記·孔子世家》是這樣記述的:
……吳伐陳。楚救陳,軍於城父(地名,陳國境內)。聞孔子在陳蔡之間,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將往拜禮,陳蔡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今者久留陳蔡之間,諸大夫所設行(所預備做的事情),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於楚,則陳蔡用事(主事)大夫危矣。”於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於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餓壞了),莫能興(起身行走)。孔子講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引者附註:吳國伐陳之際,蔡國應當已經遷徙到“州來”,即今天的安徽壽州。故“陳蔡”之“蔡”乃沿用舊稱,斷無陳蔡大夫一同“危矣”之理。準此,陳蔡絕糧的確切原因,還需要再加考辨也。]
2、《論語》里也有所記述: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第十五篇)
“窮”的本義,與窮途末路之“窮”意思接近,這裡可以解釋為“困厄”。“固窮”,守住困厄。“濫”,大水泛濫,此處指不約束自己,任意胡為。孔子在艱難兇險的時候,依然固守本心,講誦詩文,鼓琴吟唱,毫不氣餒懈怠,不失教師風範,實在是了不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