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堂[國民黨少將]

陳紹堂[國民黨少將]
陳紹堂[國民黨少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紹堂(1897—1944),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47軍104師步兵指揮官。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盧思浩,1897年出生四川省鄰水縣王家鎮。早年,陳紹堂家境貧寒,但其生性耿直,不畏強欺弱,得到鄉紳“九老爺”賞識,遂贈與槍枝以助闖蕩。後來,有感於世事多難,陳紹堂投身到了自認為是“國家”軍隊的鄧錫侯所屬李家鈺部,從此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當時四川軍閥混戰,陳紹堂因作戰勇猛頑強、身先士卒,很快脫穎而出。1936年2月27日,國民政府正式授予陳紹堂陸軍少將軍銜(敘任)。

1937年,47軍重建,陳紹堂任104師310旅旅長。時年秋,全面抗日戰爭爆發,陳所在47軍隨即啟程開赴山西潞城、黎城、長子、長治一帶布防阻擊日軍。正是在這段時間,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將軍途經該部,受李家鈺所邀講課。陳紹堂親自帶領所屬軍官一起得劉伯承講授抗日游擊戰術(後又多次被派往八路軍游擊訓練班學習),對其開展抗日游擊戰獲益匪淺。

1939年2月,陳紹堂作戰負傷到重慶治療。回到鄰水,受到鄰水人民的熱烈歡迎,並留下了“還我山河”石刻。

1941年,已是104師副師長兼步兵指揮官的陳紹堂移防黃河以南小浪底水庫東段,其間陳紹堂曾多次組織小股部隊北渡黃河“摸夜螺絲”偷襲日軍三蒲中次郎的69旅團,攪得日寇惶恐不安。

1944年5月21日,陳紹堂在豫中會戰中,為掩護主力遇日軍騎兵,陣亡於河南秦家坡,時年47歲。

主要事跡

1944年4月18日夜,日軍在中牟強渡黃河、攻占鄭州、進逼洛陽。5月9日,日軍兩個旅團在澠池也得以渡河,導致駐守洛陽一帶的軍隊三面受敵。第一戰區司令官蔣鼎文見此局面,匆忙先行撤退。群龍失首,軍隊在一遍混亂中慌忙西撤。

1944年5月17日,夜宿翟涯,遇相繼撤退於此的劉戡、謝輔三、張際鵬、胡伯翰,為了各部不再混亂奔逃而有序撤退,在商議方案過程中,李家鈺自薦殿後,掩護各部西撤。當時,三十六集團軍也就只有47軍兩個師四個團的兵力(回川接新兵以再組另兩個團的人還在四川)。

1944年5月21日,李家鈺以178師為前衛,集團軍司令部居中,104師殿後阻擊追敵,向南撤退。撤退途中,受敵炮火阻礙,於是折轉西進。遠見高樹勛三十九集團軍正被日軍追擊,槍聲緊密。李打算繼續攀山西行。陳紹堂急忙對張震中說:“我先派兩個排將山頂占領後再上去如何?”張轉而請示李家鈺未允:“派一個班”偵察即可。不久,崔英偵察匆匆回報:“山上儘是偽裝埋伏的鬼子”,但應變為時已晚。山上的鬼子端槍狂掃,衝下山來,司令部大多官兵相繼中彈犧牲。少將高參兼步兵指揮官陳紹堂身中數彈壯烈殉國,時年47歲。

人物紀念

2014年9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川籍抗日英烈有12名,陳紹堂在位列其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