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祗時

陳祗時

陳志歲,字祗時,號江南靖士,1958年10月生,浙江平陽人,居溫州。著名楹聯藝術家、詩人,書法家,學者,思想文化建設者。文學上提出“為民眾立言”宗旨,主張“情真辭美,有為而作”和“鑑古發今,明理利事,以諷以誡,以勸以導。”詩直源風騷,映流魏唐,思邇屈憂賈愫,最尚杜工部之繫心國民,風格甄涵切慎,雋永郁蒼。楹聯問學常治國,歸典約一派。現為同暉學社社長兼《同暉》學刊主編,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理事、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理事,世界華人文化名人協會副會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溫州四海楹聯藝術院藝術總監等。著有《民說》、《載敬堂隨筆》、《江南靖士詩稿》、《江南靖士聯稿》、《載敬堂詩話》、《載敬堂聯話》等,收入合纂本《載敬堂集》。

基本信息

簡介

陳祗時者,浙江平陽人也。著名詩人楹聯藝術家書法家;思想文化建設者。姓名陳志歲,祗時為其字。

1958年10月3日(農曆戊戌年八月廿一)生於浙江省溫州專區平陽縣水頭區江嶼鄉鳳塆村,青年時期就讀州城,畢業後以優秀生選留溫州工作,遂定居。初業預防醫學環境衛生,曾參與浙江省環境r輻射水平調查,獲佳績(省市合著論文載於《科技通報》第四卷第六期,1988年11月);旋改事衛生宣教等,任科長。1991年7月調國家地方機關工作,先後供職於工業企業管理、金溫鐵路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指導等政府部門。幾十年來,業餘從事文學創作與研究,有詩詞、楹聯、哲學、散文等著作多種,都為《載敬堂集》等。
編輯本段

文學經歷

平生諦世體民,中怛寡釋,寄事於文,三餘恆劬於覽作。1973年開始寫第一首詩《再也不是青梅樹下的迷藏》(原名《融了的兒時的雪娃娃》),在《溫州青工》發表。至1986年3月《拾瓶媼》發表(《詩人》月刊,1986年第3期),創作方法由浪漫主義為主轉向現實主義為主。1987年12月3日,受推舉在溫州主持建立“同暉學社”,在其所創辦並主編的《同暉學刊開闢《體式探求》專欄,倡導新詩體探索和創作,其用類似傳統詩詞的語句結構,糅合外式詩(俗稱白話詩)和民歌民謠的自由章句形式創作的《網上》、《除夕》等詩,廣為人仿作,在詩界產生積極影響,被譽為當代改革型詩人。多年來從事楹聯創作和研究,眾多聯墨作品為有關名勝堂樓、商肆及新農村文化建築等處鐫掛或被館藏。2009年5月23日出席在江西南昌舉行的中國楹聯學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理事。2009年11月參加在廣西鹿寨舉行的全國第二屆《聯律通則》高級研討班後,在2010年中國楹聯學會主導的聯律普及年活動中,通過同暉學社翻印並分發《聯律通則》,溫州市圖書館舉辦楹聯學術講座等,為聯律普及工作發揮積極作用。主要著編有《江南靖士詩稿》《江南靖士聯稿》《載敬堂詩話》《載敬堂聯話》《民說》《載敬堂隨筆》《風俗事物記》《陳氏茶棚聞錄》《南雁盪山古今詩抄》《農詩廣搜》〔世界首部古今涉農詩作專集,填補文學史空白〕)等。中華對聯文化研究院四度授予“中國對聯創作獎”。現為同暉學社社長兼《同暉》學刊主編,世界華人文化名人協會副會長,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理事溫州會員聯絡處主任,中國國際專家學者聯誼會理事,中國楹聯學會理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對聯作品集編委會特約編委,浙江古今人物大辭典編纂委員會委員;中華詩詞藝術交流中心藝術顧問、香港《近四百年五百家詩選》編委會顧問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