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祗傳

《傅祗傳》是唐代房玄齡主編的一篇傳記。

作品原文

傅祗傳

祗字子莊。父嘏,魏太常。祗性至孝,早知名,以才識明練稱。武帝始建東宮,起家太子舍人,累遷散騎黃門郎,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母憂去職。及葬母,詔給太常五等吉凶導從。其後諸卿夫人葬給導從,自此始也。服終,為滎陽太守。自魏黃初大水之後,河濟泛溢,鄧艾嘗著《濟河論》,開石門而通之,至是復浸壞。祗乃造沈萊堰,至今兗、豫無水患,百姓為立碑頌焉。尋表兼廷尉,遷常侍、左軍將軍。

及帝崩,梓宮在殯,而太傅楊駿輔政,欲悅眾心,議普進封爵。祗與駿書曰:“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論功者也。”駿不從。入為侍中。時將誅駿,而駿不之知。祗侍駿坐,而雲龍門閉,內外不通。祗請與尚書武茂聽國家訊息,揖而下階。茂猶坐,祗顧曰:“君非天子臣邪!今內外隔絕,不知國家所在,何得安坐!”茂乃驚起。駿既伏誅,裴楷息瓚,駿之婿也,為亂兵所害。尚書左僕射荀愷與楷不平,因奏楷是駿親,收付廷尉。祗證楷無罪,有詔赦之。時又收駿官屬,祗復啟曰:“昔魯芝為曹爽司馬,斬關出赴爽,宣帝義之,尚遷青州刺史。駿之僚佐不可加罰。”詔又赦之。祗多所維正皆如此。

除河南尹,未拜,遷司隸校尉。以討楊駿勛,當封郡公八千戶,固讓,減半,降封靈川縣公,千八百戶,餘二千二百戶封少子暢為武鄉亭侯。又以本封賜兄子雋為東明亭侯。

楚王瑋之矯詔也,祗以聞奏稽留,免官。期年,遷光祿勛,復以公事免。氐人齊萬年舉兵反,以祗為行安西軍司,加常侍,率安西將軍夏侯駿討平之。遷衛尉,以風疾遜位,就拜常侍,食卿祿秩,賜錢及床帳等。尋加光祿大夫,門施行馬。及趙王倫輔政,以為中書監,常侍如故,以鎮眾心。祗辭之以疾,倫遣御史輿祗就職。王戎、陳準等相與言曰:“傅公在事,吾屬無憂矣。”其為物所倚信如此。

倫篡,又為右光祿、開府,加侍中。惠帝還宮,祗以經受偽職請退,不許。初,倫之篡也,孫秀與義陽王威等十餘人預撰儀式禪文。及倫敗,齊王冏收侍中劉逵、常侍騶捷、杜育、黃門郎陸機、右丞周導、王尊等付廷尉。以禪文出中書,複議處祗罪,會赦得原。後以禪文草本非祗所撰,於是詔復光祿大夫。子宣,尚弘農公主。

尋遷太子少傅,上章遜位還第。及成都王穎為太傅,復以祗為少傅,加侍中。懷帝即位,遷光祿大夫、侍中,未拜,加右僕射、中書監。時太傅東海王越輔政,祗既居端右,每宣君臣謙光之道,由此上下雍穆。祗明達國體,朝廷制度多所經綜。歷左光祿、開府,行太子太傅,侍中如故。疾篤遜位,不許。遷司徒,以足疾,詔版輿上殿,不拜。

大將軍苟晞表請遷都,使祗出詣河陰,修理舟楫,為水行之備。及洛陽陷沒,遂共建行台,推祗為盟主,以司徒、持節、大都督諸軍事傳檄四方。遣子宣將公主與尚書令和郁赴告方伯征義兵,祗自屯盟津小城,宣弟暢行河陰令,以待宣。祗以暴疾薨,時年六十九。祗自以義誠不終,力疾手筆敕厲其二子宣、暢,辭旨深切,覽者莫不感激慷慨。祗著文章駁論十餘萬言。

編者簡介

房玄齡,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唐代初年名相。他年輕時博覽經史,18歲時中進士,官拜羽騎尉。李淵起兵反隋後,他投奔了李世民,協助李世民經營四方,削平群雄,並參與策劃了玄武門之變.為貞觀之治的到來立下了功勳,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李世民即位後,房玄齡被任命為中書令,總領百司,掌管政務達20年,主持制定了唐初的律令、格敕和各種典章制度,並調整政府機構,精簡中央官員,為政府選拔了大量優秀人才。他任職期間善於用人,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後世把他和杜如晦作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唐太宗征高旬麗時,他留守京師,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