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沛

陳祖沛是中國現代的一個人物,是第二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個人履歷

陳祖沛同志1916年6月出生於廣東新會。1939年後,他為振興民族經濟集資創辦大成行,經營南北土特產,並任廣州、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大成行經理、總經理;1954年公私合營後任廣州市人民政府委員、市工商聯副主委;1956年後任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委、民建廣東省工委副主委;1979年後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常委;1980年後,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副主委;1986年後,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代主委、主委;1988年後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工商聯主委、會長;1993年至1997年任廣東省工商聯(總商會)會長。陳祖沛同志是廣東省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二、三、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二、三屆省政協委員,第四、五屆省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第一屆中央委員;全國工商聯第三屆執委,第四、五、六、七屆常委。

人物生平

陳祖沛同志一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為祖國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解放前他在香港參加中共地下黨領導的進步組織香港華僑工商俱樂部,對革命事業給予積極支持,分別資助《華商報》、《文匯報》、《經濟導報》、《周末報》、新中中學、鳳凰電影公司等進步團體。解放戰爭時期,共捐款10萬港元及其他物資慰問南下解放大軍。1949年,為幫助東北、華北等解放區解決物資匱乏問題,他積極會同東南亞愛國華僑和香港工商業家組成“新中公司”,籌措汽油、柴油、輪胎、橡膠、卡車、藥品等大批軍需物資和120萬港元,冒著生命危險親自押船穿越台灣海峽,首航剛解放的天津港,並同船護送馬思聰等民主人士赴北京出席新政協大會。在醫治戰爭創傷、打破帝國主義封鎖、恢復國民經濟的歲月里,陳祖沛同志與鄧文釗等一批愛國人士積極引導港澳同胞回祖國大陸投資,發起並創辦了新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華南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50年,國家發行第一批國債時,大成行急國家之所急,認購公債15萬份。1951年,他攜全家老少和巨額資產,毅然捨棄在香港的舒適生活,回廣州參加新中國建設,先後辦起了天津大成五金機械廠、廣州皮革廠、青島榨油廠、上海針織廠、重慶涪陵食品廠等一批工業企業。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陳祖沛同志主動團結、教育工商業者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改造,發表《要認清社會發展規律,掌握自己的命運》、《在高潮中爭取立功》等文章,並率先帶頭把大成行併入國營企業,實現公私合營。大成行香港分行也併入國營土產進出口公司駐港機構,內地和香港企業公私合營僅此一例。抗美援朝期間,陳祖沛同志率大成行捐資150多萬港元,購買三架戰鬥機支援志願軍,還從國外購買了一批藥品送到前線,愛國之舉震撼粵港澳。 陳祖沛同志幾經政治運動衝擊,身心受到嚴重創傷,但他憑著堅強的毅力和對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歷經坎坷仍矢志不渝,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成就及榮譽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陳祖沛同志恢復了工作,即以高昂的熱情投入新的工作。他利用聯繫面廣、朋友多的優勢,不惜抱著殘病之軀,為打開國門,動員更多朋友支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奔走呼號。他多次赴港或在家中接待來自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港澳地區眾多親朋好友和工商社團,熱情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招商引資、發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合作穿針引線、搭橋鋪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經他引進的外資達15億多美元,主要投資到能源、交通等行業,有效地緩解了廣東當時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狀況,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陳祖沛同志十分關心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先後以“一位老幹部”或“一位老人”的名義,向暨南大學、五邑大學、新會華僑中學、廣東省殘疾人基金會、教育基金會、兒童福利基金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機構捐款,並多次捐款捐物支援災區和貧困民眾,每一筆捐贈,總要交待不署名,不宣傳。他還大力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組織工商聯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服務活動,為廣東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個人其它信息

陳祖沛同志作為工商界傑出代表,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在擔任省人大、省政協和省工商聯領導職務期間,他經常深入企業,深入民眾,通過實地調查,為國家建設建言獻策。他擁護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風民主,為人謙和,節儉樸素,淡泊名利。陳祖沛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6年3月18日3時20分在廣州逝世,享年90歲。

社會評價

陳祖沛同志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是追求進步的一生。他堅信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富民強國。他高尚的品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陳祖沛同志永垂不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