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抗日英烈]

陳煥(1911—1945),男,河南省光山縣人,原新四軍第5師兼鄂豫皖湘贛軍區京安指揮部指揮長。1945年6月28日,陳煥奉命率部打擊國民黨頑固派許佑祥部,戰鬥中中彈犧牲,享年34歲。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11年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尚處幼年時,父母便在貧病交加中離他而去。苦難的煎熬和磨,促使了他的早熟。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風起雲湧,紅軍在他的家鄉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紅色政權。

1928年,年方17歲的陳煥懷著為窮人打天下的遠大抱負投奔紅軍,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34年11月,他隨紅二十五軍長征,歷盡艱險到達陝北,後又進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挽救民族危亡,他積極回響中共中央號召,請纓殺敵。

1939年,他南下到中共鄂豫邊區,入鄂東新四軍游擊第六大隊;1942年4月調鄂中軍分區獨立第五團擔任政治委員。

1945年6月28日,陳煥奉命率部打擊在京安羅廟、田店一帶搗亂的國民黨頑固派許佑祥部。戰鬥中陳煥中彈犧牲,時年34歲。全國解放後,中共湖北省安陸縣人民政府在陳煥長眠的地方豎立了烈士紀念碑。

英雄事跡

1942年秋,抗日戰爭處於最艱苦最困難時期。日軍、偽軍、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加緊了對中共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封鎖、進攻。在此嚴峻形勢下,陳煥奉命率領獨立第五團一部,活動於安陸的桑樹店一帶。

1943年5月,在安陸的三陂港和應城的楊家河一帶三次擊潰國民黨頑固派第二十二集團軍一二七師三九九團,斃、傷、俘100餘人,繳獲輕機槍八挺,其他武器100餘支(件);同年12月1日,打垮了楔入安陸城南殷家山坡,扼守府河要道的國民黨頑固派一二五師三七九團的一個加強營,掃除了關卡障礙。除了痛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外,獨立第五團還多次重創日偽軍隊。

1944年2月,獨立第五團先後拔掉了安陸同興店、雙路口、席棚等日偽軍據點,打得日偽軍縮進安陸縣城一時不敢出頭;同年5月,與兄弟部隊協同作戰,挫敗日偽軍1000餘人,取得了大小鶴山反“掃蕩”的勝利。同年夏,陳煥和團長趙名義帶領四個連的兵力,在安(陸)雲(夢)交界的陳家溝,分兩路設伏,對從郭家棚子據點來搶糧劫物的60餘名日偽軍出其不意地發起攻擊,打死日偽軍11人,俘獲偽軍十餘人。

1945年,日軍在豫西鄂北向抗日軍民發動進攻,兵臨南陽、老河口一線。李先念率新四軍五師主力從大悟山出發,進入白兆山牽制日軍,而占駐白兆山嶺花屋灣一帶的國民黨軍別動隊和兩個游擊隊約3000人卻乘機對新四軍發起攻擊。此時,陳煥等帶領已由獨立第五團改編為新軍第十五旅四十五團的全體指戰員,圓滿完成阻擊任務後,又配合主力部隊,將這股國民黨軍團團包圍。陳煥等沉著鎮定,指揮得當,並帶頭衝鋒陷陣,為奪取整個戰鬥的勝利做出了貢獻。花屋灣戰鬥經過兩晝夜的激烈拼殺,新四軍第五師大獲全勝,俘獲國民黨別動隊少將支隊長孟尉民以下官兵600多人,繳得大批武器裝備,擊斃參與行動的國民黨安陸縣黨部書記郝義軒,國民黨安陸縣縣長賀理華也狼狽逃走,白兆山根據地得以恢復。

1944年,中共鄂豫邊區軍民開展了生產自救運動。起初,有些戰士想不通,認為“咱們是扛槍的,只管打仗的事,要扛鋤頭種地不如回家當老百姓。”對幫助民眾開荒種地,部隊發展生產勁頭不足。陳煥就對他們講,生產自救的重大意義是為了克服困難,建設鞏固敵後抗日根據地,粉碎日軍的破壞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封鎖,奪取抗戰的最後勝利。

1945年初的一次戰鬥中,陳煥和團長趙名義率獨立五團配合新四軍十三旅三十七團三營挫敗了來犯的國民黨川軍一個營,擊斃了營長,俘獲了部分官兵。陳煥向戰俘宣講共產黨新四軍的政策,開展政治攻勢,並鄭重表示:“願參加我軍投入抗戰者留,不願的可以走”。陳煥還請示中共鄂中軍分區,獲得批准後,將被俘川軍及其營長屍體一起送還,並送給200塊銀元安葬費和一付好棺材。這一舉動,令這支國民黨川軍頗感意外,感激涕零,深刻體會到“新四軍是真正的抗日隊伍”。從此,該部不僅不再騷擾滋事,還經常為新四軍提供彈藥和情報。

1945年6月28日,已擔任中共京安縣抗日指揮部指揮長的陳煥,奉命率部打擊在京安羅廟、田店一帶搗亂的國民黨頑固派許佑祥部。次日拂曉,當陳煥帶領戰士在安陸西南的翟家廟附近與許部激戰時,不料巡檢司的一股日軍突然從背後襲來。戰鬥中,陳煥中彈犧牲,時年34歲。

獲得榮譽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