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濟棠故居

陳濟棠故居

陳濟棠故居通稱陳公館,是陳濟棠家族曾經居住的地方,這是一座上世紀二十年代的青磚清水牆的兩層西式別墅,分主樓和副樓,兩樓中間用弧形的天橋連線,歷經了歲月的滄桑,見證了東興的興衰與繁榮。豐富的旅遊資源,是發展旅遊產業的依託;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展示地方特色,是東興市做大做強旅遊產業的希望。陳公館景區的開放,進一步豐富了東興市歷史文化底蘊,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東興市旅遊產業增添了新的活力。

簡介

陳濟棠故居通稱陳公館,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是國民黨著名的粵軍將領陳濟棠上將的舊居所,位於中越界河—北崙河畔、東興市區中心,占地面積達8

防城港東興陳濟棠故居防城港東興陳濟棠故居

680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綠化面積達3000平方米,以法式建築樓群為主要建構。

陳列

東興陳公館現以開發成景區,景區內內綠樹成蔭、花果飄香、歷史文化氣息濃郁,主要景觀有陳濟棠陳列室、陳濟深雕像館、陳濟棠雕像、中越友誼館、休憩長廊、西炮樓、北炮樓、南門、金花茶、百年古樹。陳濟棠陳列館陳列的圖片和實物重點展現陳濟棠治粵八年、幫助紅軍、逼蔣抗日的歷史;陳列館附樓的中越友誼館以大量的紀實照片和實物,真實的反映了中越兩國並肩戰鬥、友好往來、攜手發展的歷史。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景區還沒有正式開放,就已經吸引了眾多中越遊客前來參觀遊覽。

景點

防城港東興陳濟棠故居塑像防城港東興陳濟棠故居塑像

由於景區距中越出入境口岸只有800米,無論國內遊客出境旅遊、還是越南遊客入境旅遊都會慕名前來這裡追尋一代名人及中越歷史文化的蹤跡。據了解,2007年以來,東興市政府即致力於把陳公館景區建設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為此,相繼投入350多萬元,按照創建AAA級景區標準對陳公館景區進行全面的規劃建設,修繕了陳濟棠陳列館和中越友誼館,完善了景區的路網和綠化,完成了陳濟棠雕塑的塑像工作,修建了遊客中心、旅遊廁所、景區多功能會議室、表演廳、旅遊停車場、景區休憩長廊、水景噴泉等旅遊接待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新增了觸控螢幕電腦、影視系統等硬體設施及20多塊景區外部、內部交通指示牌,設定了景區全景圖、導覽圖、景物介紹牌,配備了專職導遊講解員,使景區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會議參觀、辦公管理於一體,成為目前防城港市功能、設施均比較完善的一個旅遊景區[1]。2009年1月,自治區旅遊局發布公告,東興陳公館成為2008年防城港市惟一新增的國家AAA景區

廣東從化故居

陳濟棠從化故居,亦稱陳濟棠別墅,位於溫泉鎮河東荔園路50號。從化溫泉不但山水綺麗,風景優美。

人物簡介

在軍閥混戰期間,陳濟棠一方面受蔣介石之命對付其他軍閥,另一方面盡力保持自己的兵力,九一八事變後,成為國民政府第一集團軍總司令,並成為統治廣東的“南天王”。在統治廣東期間,政治上進行改革,提高少數民族的社會地位。經濟上整頓稅收,整頓金融,發展省際和對外貿易。擴建和新建一批獲利較大的造紙廠、水泥廠、發電廠等,利用民力擴展交通,修築了廣州港和7000公里公路,修建中山紀念堂、海珠橋和市府大樓等。在文化教育方面,全省增加國小400餘所、中學64所,興建了中山大學和一批學院、學校。他在鄉村厲行強迫國民教育,擴充平民學校和成年補習學校。還提倡尊孔讀經,宣傳“四維八德”。1936年,陳濟棠、李宗仁以第一、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名義通電回響北上抗日,並率部進入湖南。蔣介石一面電促陳濟棠撤兵,一面急調兵堵截,分化瓦解陳的部下,最終免去其職務。陳濟棠後赴歐洲考察,一年後回國,任國民政府委員、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中央常務委員和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農林部長等職。1954年11月3日在台北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